李晓
上海的天终于晴了。趁周末约三五好友出门,把自己放在太阳下烘干。大家聚在阳光下喝茶,笑称上海居民要学习英国人了,抓紧一切时间接受日照。朋友中恰有驴友,欣然提起在希腊圣托里尼岛上感受过的万里晴空,还把手机中的照片秀出来,弄得所有人心痒痒的。
符号化的希腊
话说这希腊,确实是旅游胜地,每年三四月份进入春季,雨水渐少,山花渐开。4月份又逢复活节,一般在雅典有节日游行和宗教仪式,场面绝非国内各地半中不洋的宗教节日可比拟。不同的宗教节日各有渊源,但无一例外地都是文明的载体。
看这些希腊的照片,让所有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蓝色,以及映衬其间的白色石头的旅馆。阳光、海风、海鸟、美食,让人神往不已,而希腊真正的底蕴,则镶嵌在怡然的环境中,闪耀着人类文明的光辉。艺术创作可以从希腊神话寻找灵感,历史考古可以从荷马史诗发现端倪;研究政治的探讨雅典城邦制度,思考哲学的揣摩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的思绪。希腊文明已经融入了世界,并被各国文明愉快地消化吸收。不知不觉中,你我都在使用它,宣扬它,甚至向其朝拜。这种情结,中国人有,欧洲人更强烈。引用一位一起晒太阳的德国人的话,“希腊不一样,在我们像野蛮人一样生活的时候,他们已经很文明了。所以,就算他们遇到了再多问题,他们还是希腊”。
也许,这能反映一部分欧洲人的心态吧,很自然地把经济危机中表现不佳的希腊与心目中的文明希腊分割开来。他们心目中的希腊,是西方文明的符号,是西方民主制度的发源地。所以如今的希腊不要垮,应该有“尊严地活”。
希腊麻烦了
作为另一个文明古国的现代人,我可以理解欧洲朋友的心情,历史积淀是民族荣誉和自信的源泉,不容他人诋毁。不过,就事论事,希腊现在真的是很麻烦了。
如果抛开感情因素,客观地分析一下西方主流媒体的报道,不难发现历经向欧盟承诺财政紧缩制度,与私营债券人讨价还价,希腊终于获得了第二批援助款,但是其根本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现在的希腊是一个缺乏竞争力的经济体,“造血功能”严重不足,需要外部援助,以帮助它进行结构性改革。但是,欧盟、欧洲央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这牵引希腊的“三架马车”还有多大耐力是个问题,希腊国民自身意愿更是一个问题。为什么二战后的东西德国能较快恢复,两德统一后经济能够腾飞?答案是劳动,国民性的以劳动生产为荣。外界的帮助是需要的,但改变的内因还是国民自身不断努力的结果。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日本、韩国,以及中国。我们自小被教育,“不劳而获”是危险的前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虽然房价高了,物价涨了,但应运而生的“啃老”一族仍是社会舆论批评的对象。
中国老百姓最朴素的想法是,“多干点活,多挣点钱”,这在希腊完全不会被接受。对希腊人来说,被迫出卖劳动力是一件“羞耻的事”。这种情况下,希腊政府根本无法调动其国民的劳动积极性,这也成为希腊的第二大难题:政府对承诺过的削减赤字、加快私有化等等执行能力非常欠缺。希腊纳税人视其政府为政客舞台和收税场所。现在政府把国家弄得亏空了,居然要纳税人承担责任?这还了得!游行,坚决反抗政客资本家的剥削。所以,现在去希腊旅游,有可能随时观赏盛大的游行,这个肯定热闹,但要注意安全。
玩笑归玩笑,很多朋友无法理解希腊人的心态,不明白他们怎么会把自己的国家往火坑里推。这其实反映了政体和文化的巨大差异,希腊人是向政府示威,而政府跟国家完全是两码事。希腊人从不缺乏保卫家园的勇气,二战时期德军占领雅典,纳粹军官要求一名希腊士兵将雅典卫城上的希腊国旗降下。这名士兵镇定地执行了命令,随后将国旗披在身上,从卫城上一跃而下以身殉国。自古以来,希腊人就不缺乏血性,但是舒服日子过久了,确又印证了由奢入俭难的老话。
危机缘起
说希腊危机,我们也得挖挖其根源。希腊是2001年加入欧盟的,当时的欧盟正在力推欧元区。按照《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规定,加入欧元区的成员国必须符合两个标准:国家财政赤字预算不能超过GDP的3%,国家负债率要低于GDP的60%。希腊当时远未达到此要求,就求助于“高盛”这家美国投行。高盛厉害,为希腊设计了一套“货币掉期交易”方式,以此掩饰了其10亿欧元的公共债务,使其从账面上符合了欧元区成员国的标准。比如说,希腊发行一笔100亿美元的十至十五年到期的国债,然后高盛负责将希腊提供的美元兑换成欧元,到期后再兑换成美元。高盛拟定了一个较高的汇率,使当时本应在发行100亿美元债券中获得74亿欧元的希腊政府获得了84亿欧元。高盛自知希腊政府如此操作,必将面临支付能力不足的情况,就向德国一家银行购买了20年期的10亿欧元的“信用违约互换”保险(CDS),以便在希腊出现债务支付问题时由承保方补足亏空。如此操作的并不只有希腊一家,意大利、西班牙都通过类似手段保持国家公共负债率。现在看看,中国山寨货是民间行为,尚属可查可控范围。欧洲某些国家的政府山寨行为,则是后患无穷,所有人要一起跟着吃药。
资本的运作是残酷的,炒作希腊债务的正是高盛集团。通过使用降低希腊信誉等级、谣传希腊国家破产等各种手法令投资者对希腊的支付能力产生怀疑,以推高希腊债务的“信用违约互换”保险,从中牟取暴利。这可称之为最新版“特洛伊木马”,至于其背后还有没有更大阴谋,不得而知也不可妄言,但欧元中短期内想要再度比肩美元已绝无可能。
希腊政府也是理亏,所以只能接受这个苦果,着眼怎么解决债务。很多声音都提到希腊退出欧元区,重新发行希腊盾。通过贬值解决债务是一个最简单的办法,但将直接造成希腊国家破产,后果难以预计。假如希腊退出欧元区,其他成员国,尤其是德国和法国,将承受巨大的经济和政治损失。所以,欧洲上演了有趣的一幕:希腊政府知道自己不能退出欧元区,但为了讨价还价,频频做出可能退出欧元区的姿态。德国、法国等国经济受其拖累,恨不得离希腊这个“黑洞”越远越好,但综合其他方面考虑,又必须得维持现状。这种尴尬的处境,使得德国政府内也吵翻了天,财长、外长、总理各有各的想法,强势的德国人不甘心成为希腊债务的“替罪羊”。于是乎,我们曾听到德国高官们表态,“已做好应对希腊退出的准备”、“希腊退出欧元区有利于自身经济恢复”,但随着今年3月希腊政府又一轮还债截止日期的临近,德国议会最后还是通过了对希腊的第二轮援助款,此前种种高压论调原来只是双方吵架时相互叫板的狠话。默克尔在当天的议会上发言时说,德国无法承受希腊退出欧元区带来的未知风险。所以,经济問题总归要让位于政治需要,德国政府如今在欧盟中一家独大,想维护并扩大现有地位,就要维护好一体化,那就多出点对希腊政府援助款中的“份子钱”吧。
聊到太阳西下,有个朋友建议去希腊旅游抄底,说起希腊的经济现状,完全不必指望其短时间恢复过来。欧盟向希腊政府提供第二批援助款的目的是使其至2020年,将国家负债率降到GDP总量的120.5%。从今往后,不管希腊老百姓愿不愿意,必须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再多的援助款和债务减免也与创造经济收入有本质的区别。希腊的经济收入来自哪里?旅游业收入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从这个角度出发,此时去希腊旅游,倒真是帮了希腊政府的大忙。不过,目前希腊服务员的收入状况不佳,服务质量下降可能性较大。关于费用问题,很不幸,希腊在经济好的时候也算欧洲较贵的旅游目的地。不过,国际旅游的硬花费一是机票,二是住宿,其他费用完全跟个人爱好有关。而欧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是在不断下行的,所以从这个层面讲还是相对便宜了,但一定要在国内换汇哦。总而言之,旅游是为了身心愉悦,顾虑太多还是不要出门的好。如果目标是希腊的蓝天和丰富的历史,那就打起行囊做好准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