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远的民族情怀与历史感

2012-05-30 22:50:00王林
新民周刊 2012年20期
关键词:艺术创作笔墨中国画

王林

5月26日,“笔墨尘缘——冯远中国画作品展”将在上海美术馆开幕,这是他的个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之后在上海——画家故乡的亮相,这也是冯远从艺40年来首次个人作品展,他自称为“创作研究的阶段性小结”,他专为本次展览创作的巨幅作品《今生来世》也将首次与广大观众见面。

本次展览展出作品近150件,从多个侧面展示了画家在中国画传承与发展上孜孜不倦的探索。“历史溯怀”部分主要展出其大型主题性创作;“技道萦怀”部分是其早年教学的习作和一批水墨探索作品;“苍生情怀”部分,主要有藏族人物、都市人物、民工生存状态等现实生活题材的作品;“传统追怀”部分,则以古典历史人文题材作品为主。冯远新近创作和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如《今生来世》、《逐日图》、《我们》、《世纪智者》、《屈赋辞意》、《逍遥游》引领观众走进一个旷远的艺术世界。

冯远的人生经历和艺术创作生涯多而丰富,初中始自学绘画,曾是“北大荒”下乡知青,繁重的劳作之余还不忘在山间田头画画,从1974年开始入选历届全国美展,并多次获奖。他是“文革”结束恢复高考后第一届入读浙江美术学院的研究生,也是他的导师方增先带的唯一一位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在其后的几十年中,冯远先后从事艺术教育与文化管理工作,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从事艺术实践,创作了一系列具有广泛影响的美术作品。

在艺术创作中,冯远始终坚持“三贴近”原则,创作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美术作品,与此同时他也在思考如何创作更多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统一的精品力作。他和一般画家最大的不同就是既要解决自身创作中的各种矛盾和难题,如笔墨与造型、传统与现代、结构的严谨与笔墨的写意等艺术本体问题,又要解决好时代赋予的使命与艺术创作本体的矛盾。关注生活,倾听百姓的心声,感知对象的心灵是其艺术创作的不竭动力。多年的积淀与不倦的探求,使冯远的创作赢得了画坛广泛的赞誉。艺术评论家邵大箴认为:读冯远的画,有严谨而儒雅之感。水天中则在《人的历史和历史的人》一文中写道:“他的人物画艺术是有关历史的艺术。而他所塑造的屈原、古典文人、近现代革命家到当代城乡青年,正是中国人的形象的历史。”

冯远的画需要细细地看,也值得细细地看。之所以需要细细地看,是因为他运用的绘画语言不浅白。浅白的、一眼便看明白的画,是画的一种,属于普及性的,且不论它的优劣,不需看画人细细琢磨。非浅白的画,总要让人在画前揣摩一番。不过,在这类画中,有的在细读之后,如堕入五里雾中,原因是语言艰涩难解。画,需要细看,又值得细看,那就不仅要不浅白,而且还要有看头、耐看、值得咀嚼,也就是说内容、意思要有深度,表现手段要动人、有魅力。冯远的画属于这一类。

冯远的画有哲理性。由于这哲理性出自他的天性与禀赋,是一种自然流露,既见于他作品的题材内容,也见于他的笔墨及其他形式语言。哲理性成为他作品审美内容的一部分,悄悄地灌输给观众。这一点很可贵,因为当前中国画创作中有两种倾向值得注意,一是太满足于浅白的表述,不少画者忘记了绘画除了赏心悦目的功能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传达观念和意义、影响人们思想与心灵的作用;另一种倾向是令人烦恼的“做”哲理性的倾向。冯远没有这两个毛病。

冯远并不保守,他力图在中西艺术的交融中推进中国画的革新。他当然知道,唯其民族艺术传统悠久深厚,更需要获得新生命力。从现实生活中,从外来艺术里,冯远绘画的开拓性不只体现于中西观念与技巧的融合,更体现在融合中华民族绘画的格调和趣味来支配、来统率,力图创造出新的绘画语言。■

猜你喜欢
艺术创作笔墨中国画
一世哲布尊丹巴艺术创作考叙
中国藏学(2022年1期)2022-06-10 05:56:34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中国画
华夏文化(2021年3期)2021-11-04 04:46:34
笔墨童年
文苑(2020年10期)2020-11-07 03:15:16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艺术品鉴(2020年1期)2020-01-19 06:01:08
《远方》中国画
吐鲁番(2019年3期)2020-01-01 07:42:04
艺术创作全面繁荣
西部大开发(2017年8期)2017-06-26 03:15:56
丰富艺术创作
西部大开发(2017年8期)2017-06-26 03:15:54
笔墨厨神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
海燕(2017年2期)2017-03-18 05:3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