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之用

2012-05-30 22:50:00顾文豪
新民周刊 2012年20期
关键词:荣格T恤体育赛事

顾文豪

香港多栖文化人叶辉《书到用时》近来引进内地。任何一位读者大概在瞥见书名的第一刻都会想起“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陈辞。它再贴切不过地表明了人在面对无边书海时的一种卑微渺小,同样也再明显不过地暗示了书与现实世界似乎存在着某种一一对应的关系,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用”原来从未跃出书之藩篱一步,而“少”的不过是个体关于现实生活的充分认知以及由此迁延出去的每一项生活事实所对应的书之知识。书和现实世界之间构成某种未易说清但确实存在的函数关系,而一个高明的读书人理应不仅对函数关系两端知之甚详,更能最大程度地透过此两端之演绎换算出更大的数值。

具体方法则是书与现实之间的接驳,书与书之间的接驳。

就前者而言,叶辉的目的是要为荒芜世相提供一些清明且富想象力的知见。譬如2007年以来世界各地接连爆发的多场特大天灾,风灾、雨灾、地震、干旱一应俱全,而从第一颗原子弹因天气之故改变投掷小仓市的计划、最终在广岛爆发,到希特勒敌不过莫斯科摄氏零下20乃至30度的严寒,本书提醒我们天气很可能是暗中改变历史的一只巨手;从闹市乱扎艾滋针的心惊胆战到掳人割肾的不可思议再到泛滥无涯的明星八卦,谣言与新闻、信息的分际似非划然分明,“媒体以正正反反的报道使谣言合理化和权威化”。

北京奥运上中国女排的死战令观众揪心莫名,叶辉有趣地指出,今日中国女排好比一出肥皂剧,而挥汗狂打的运动员则不啻是平庸时代的“英雄”。书中自荣格“集体无意识”说中英雄原型说起,一场惊心动魄的体育赛事往往就是一场充满着“自我投射”的集体无意识的“战争替代游戏”,而运动员自是背负荣耀与使命的英雄,进而引述各种将体育视为“另类战争”的文化理论,指出奥运会不啻是“四年一遇的世界大战”,全人类正好透过体育赛事“寻找荣格所说的神话英雄”,使得奥运会成为“一个充满掠夺性的、弱肉强食的、生产民族英雄的超级工厂”。

关于印有违碍字样的T恤风波,叶辉从《T恤的历史——从内衣到外衣》说起,T恤的历史是从功能性的内衣转变为文化性的外衣的历史,一件T恤就是一种态度,“表面看来是穿衣者的第二层皮肤,借图式和标语以喊出压抑已久的叛逆情绪”,故此总隐藏着“一个隐喻化的对立面”,再作细究,则以鲍德里亚的精辟阐释令读者顿时显豁起来,“物”要成为消费对象,必须成为“符号”,因其不再因为它的物质性而被消费,而因为它与别的“物”差异性关系而被消费。城市人一抽屉的T恤蕴蓄着一则自己也莫名所以的消费心理学——“一种面对世界的态度,不管是闹着玩的,抑或只是一场再找不到任何敌人的幻想的战争”,端是正解。

叶辉如此解释书名,“用字有两层意义:一是‘思维之用:非实际之用,而是从阅读过程中,发掘书籍背后的力量,发现内里开放的理念;二是‘每日用粮:不取其宗教意义,只取其源自日常生活的思考。读物就是精神食粮,供我们思考生活……用书说时事,也借时事说书”。

这样的解释当然既考虑了用的大哉问也兼顾了用的日常性。不过我倒是觉得此书最有意思的地方或在于以下两点。

一者,它再次回复到了前文所述的书与现实世界的对应关系。在书与现实的函数关系式中,兼顾两端,意欲为读者奉出最大的乘算数值。我理解,此为现实之用。

其二,经由大量书籍的引用接驳,再次确立了这样一则简单的真理——现时代,每本书皆是诞生在另一本书中的。恰如卡尔维诺所言,古早的文学“倾向于用一定顺序和固定形式来表述人类知识”,而现代书籍“却是由各式各样的相反相成理解、思维与表述通过相互撞击与融合而产生的”,从这上头生出的图案容或精思熟虑,却必定不是“封闭”的。因此也就可以二度理解为何说“书到用时方恨少”了,因为必须与其他书籍产生联系的每一本书在其被运用的过程中,将不自觉产生某种“离心力”,将读者带离本觉得安稳妥当的知识地界,而“少”的喟叹或许是生于对于失去地心引力的一种轻微而美妙的晕眩之感吧。

猜你喜欢
荣格T恤体育赛事
“夏”天到了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冰雪运动(2020年5期)2020-03-29 05:08:44
巧用“体育赛事”解释相遇与追及的两类典型问题
神奇的笔
荣格十九周年谱新章
荣格 厚积薄发
体育赛事品牌化发展研究
体育科技(2016年2期)2016-02-28 17:06:12
荣格云商 聚焦农业互联
荣格宫心计
T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