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志华
在5月13日第五次中日韩峰会上,三国领导人同意年内启动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FTA,Free Trade Agreement)谈判。仅仅一天后,中韩第一轮双边FTA谈判在北京举行。显然,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停滞不前,导致双边和区域FTA日渐活跃,这一趋势在东亚这个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
东盟内部以及东盟与中、日、韩分别签订FTA之后,东亚FTA谈判的焦点开始转向中日韩之间。作为东亚前三大经济体,中日韩双边或三边FTA谈判的结果,无疑将影响东亚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和走向,但不要忘了还有一个推销“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区域外超级大国”,它加入东亚峰会之后,原本就踌躇不前的“东盟+中日韩(10+3)”、“东盟+中日韩澳新印(10+6)”等一体化方案也平添变数。对于大国来说,FTA战略从来都不只是经济问题,而带有强烈的政治动机。美国跟以色列、约旦签订双边FTA,就与其中东政策相配套。现阶段美国力推的TPP,同样也超越了经济范畴。
韩国:东亚FTA领跑者
韩国是目前东亚地区唯一同时与美国和欧盟签订双边FTA的国家,正是这一点奠定了韩国在东亚FTA的领跑者地位。从韩国政府的FTA战略来看,与大型、先进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缔结FTA是其重要原则。“在FTA战略上,韩国的做法很聪明,希望能在东亚FTA问题上充当‘轮轴国角色。”中国社科院亚太所所长李向阳在接受《南风窗》记者采访时说,“从理论上说,‘轮轴国在双边FTA中获益最大,所以,韩国在与美国、欧盟和中国这世界前三大经济体谈判时,都选择双边FTA。”
从金大中、卢武铉到李明博政府,韩国的FTA战略经历了从“防御型”到“进取型”的转变;在谈判策略上,也经历了“以东亚为中心”到“先外围后东亚”的转变。韩国在东亚首个FTA谈判对象是日本。出于恢复经济和防范新的金融危机的考虑,1998年金大中访日时提出了建立韩日FTA的构想,此后两国智库着手相关研究。2003年卢武铉上台后,韩日之间进行了6轮FTA谈判,终因日韩产业竞争性大于互补性,且韩国处于明显的弱势而作罢。随后韩国将目光转向外围,与智利、新加坡、东盟以及美国签署了首批双边FTA。李明博任内,久拖未决的韩美FTA获得美国会批准,韩国与欧盟的FTA签署并实施。
中国目前是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11年中韩双边贸易额为2200亿美元,韩国顺差478亿美元。中国在韩国的对外贸易中地位举足轻重,但这并未影响韩国推行FTA战略的节奏,韩国也没有因此把中国列为FTA优先谈判对象。“从韩国的FTA战略来看,跟美国谈完后,与欧盟谈判时就有了更多的筹码;跟欧盟谈完后,与中国谈判时就有了更多优势。”李向阳分析说,鉴于中国迫于美国TPP的压力而急于推进东亚区域经济合作,韩国在中韩FTA谈判中可能获得更多优势,比如在农产品问题上迫使中国做出更大让步。“如果韩国跟美国、欧盟和中国都签订FTA,与日本谈判时韩国的优势就更明显了。”
日本:纠结的贸易大国
中韩FTA谈判提上议事日程,对日本企业界刺激不小,这也是日本对中日韩FTA的态度从观望转为积极的重要原因。中国是韩、日的最大贸易伙伴,韩日两国企业竞争优势有着高度的重合性,如果韩国抢先与中国签订FTA,那么日本企业在中国市场将面临巨大压力。早在2004年,韩国智库就发表报告称,韩日FTA必须推迟到韩中签署FTA之后进行,或者是韩中日FTA建立之后。从目前的情况看,在争夺中国市场方面,韩国按计划迈向既定目标,而日本已经先输一局。
与韩国一样,日本的FTA战略也经历了一个转变的过程,不过是从“定位明确”转变为“摇摆不定”。2002年10月,日本外务省制定了《日本的FTA战略》,决定以韩国和东盟为中心,在东亚和世界范围内开展双边自由贸易,推动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李向阳分析说,日本原本是想通过主导东亚经济一体化,来复制上个世纪80年代美日欧经济“三足鼎立”的局面,但在经济规模被中国超越后,日本对主导东亚经济合作越来越力不从心了。
日韩FTA谈判陷入僵局,主导东亚经济一体化无望,日本既定的FTA战略事实上已经瓦解,在东亚FTA竞争中也乱了阵脚。针对中国倡导的“10+3”框架,日本针锋相对地提出“10+6”方案,客观上迟滞了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而当奥巴马政府宣布推动TPP谈判,野田首相一改其前任的模糊态度,表现出参与TPP谈判的积极姿态。可是,在TPP问题上遭遇国内强烈反弹,中韩FTA谈判即将启动的情况下,日本的视野又回到了东亚。
中国社科院亚太所区域合作室副主任沈铭辉对《南风窗》记者说:“我们通过测算发现,日本无论加入中日韩FTA还是加入TPP,在经济收益上基本相当,仅从经济角度看,日本就左右为难。”而在加上“中国”这个政治因素后,日本的两难处境更明显。“日本立场举棋不定,根本原因在于日本国内对国家的重新定位存在分歧。”李向阳分析说,如果日本局限于东亚合作,未来就可能依附于中国,与美欧形成“三足鼎立”的将是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所以日本选择跟美国合作。但与美国合作的同时,日本的商界又不愿意放弃中国这个日益扩大的市场,所以日本在中美之间摇摆。
从目前日本官方的表态来看,日本对中日韩FTA和TPP都持开放态度,甚至可能同时推进。李向陽认为,日本做两手准备,为的是在谈判时对美国打中韩牌,对中韩打美国牌。中国社科院亚太所安全外交室学者杨丹志表示,如果日本加入TPP,事实上将形成美日主导的局面,而美日发挥主导作用的TPP,将是一个把中国排除在外的地区贸易体制,这可能导致东亚的分裂。
美国力推TPP的虚实
5月8日至18日,参与TPP谈判的9国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小镇达拉斯举行第12轮谈判。这轮谈判距今年3月在澳大利亚举行的第11轮谈判仅两个月,足见奥巴马政府对于年底前就TPP达成协议的紧迫感。
TPP的创始国是新加坡、新西兰、文莱和智利,这四国在2005年签署协议,致力于通过缔结优惠贸易安排,在APEC内部推动贸易自由化。但直到该协议2006年生效,美国一直都未将其纳入考虑范围。随着华尔街金融危机的蔓延,出于推动美国出口、防止经济恶化的考虑,时任布什政府的贸易代表苏珊·施瓦布,在2008年9月宣布美国将加入TPP。由于布什政府任期即将结束,美国在参与TPP方面没有实质性动作。
奥巴马起初没有对TPP表现出明显的兴趣,但进入2010年,奥巴马政府“重返亚洲”战略成型,TPP也成为这一战略的重要支柱。这一转变的动机是,防止美国在东亚区域合作中被边缘化。里根政府时期的国务卿詹姆斯·贝克20多年前曾发出警告,如果美国允许在太平洋画一条线,把美国和亚洲国家隔离开,那将是美国的战略失误。克林顿政府从1993年开始重视亚太经合组织(APEC),目的也正在于避免此一后果。
但克林顿政府整合亚太的努力不太成功,9·11事件后美国的注意力又转向反恐。正是在此期间,东亚区域合作如火如荼,而且中国在其中的影响力日渐突出。布什政府后期重新把注意力转向亚太,并在2006年组建了一个研究小组,评估建立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的可能性。2007年悉尼APEC峰会上,布什政府正式提出构建FTAAP。奥巴马政府上台后,把TPP作为打造FTAAP的手段,在“重返亚洲”战略的包装下强势推出。
美国力推TPP有经济动因,也有战略考量。沈铭辉认为,美国是想在中美实力对比出现变化的情况下,用TPP来提前制定一个适用于未来的贸易规则,通过保证美国企业的竞争力来维护美国的国家竞争力。李向阳说:“美国人也清楚,中国经济规模超过美国只是时间问题,美国真正担心的不是这一点,而是经济规模被超过以后,中国会否对美国主导的国际规则和国际体系提出挑战,这是中美之间真正的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