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倩岚
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人口老龄化的出现及居民生活习惯的转变,糖尿病的发病率正呈逐年上升趋势。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糖尿病的患病率已经达到3.5%以上[1],由此产生的各种并发症也逐年升高。因此,有效地对患者进行管理,控制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十分重要。我院在社区工作中实施规范化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于2011年1月~2011年6月进行本次实验,将在此期间在我社区就诊的糖尿病患者781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300例,其中男177例,女123例,患者年龄在47~78岁之间,平均(56.81±7.88)岁;其中19例合并脑血栓(脑出血)疾病,17例合并心肌疾病,13例合并肺部疾病;糖尿病病程在1~28年,平均(8.99±1.02)年。实验组患者481例,其中男271例,女210例,患者年龄在49~79岁之间,平均(56.77±7.04)岁;其中31例合并脑血栓(脑出血)疾病,30例合并心肌疾病,22例合并肺部疾病;糖尿病病程在1~29年,平均(9.13±1.62)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合并症等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患者社区管理前、社区管理半年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单位:mmol/L)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社区管理方法,患者在就诊后给予社区干预,包括健康教育,用药指导等,定期组织患者召开讲座,讲解有关糖尿病的相关知识,采用电话随访等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给予宣传单和宣传册[2]。
实验组给予规范化社区护理管理。首先建立规范化管理小组,包括社区医生、护士等,并划分小组,制定管理方法[3]。在患者首次于我社区就诊后,即为其建立电子档案,填写患者的性别、姓名、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情况、病史等资料,准确录入,以实现动态的管理。医生充分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后,给予健康教育的计划制定。对患者进行分片管理,督促和检查患者的遵医行为,指导患者如何用药、饮食、运动等注意事项。耐心地解答患者的疑问。每个月定期组织一次健康咨询讲座,用宣传板、条幅、短信和电话等方式通知和鼓励患者及患者家属参与其中。定期进行家庭访视,针对其个性化的情况给予个性化指导。每两个月为其进行一次整体评估,调整用药等方面。
1.3 观察指标及数据处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就诊前、社区管理半年的糖尿病控制情况及达标率。检测患者的空腹血糖,以7.0mmol/L为达标;餐后2h血糖以10.0mmol/L为达标。
1.4 统计学方法 将我院的实验数据均录入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血糖控制水平比较采用±s表示,各组间对比方法为t检验。
检验水准!=0.05。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达标率比较采用例数(n)、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经统计学分析,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经过社区规范化管理后,患者的血糖控制更加平稳,达标率更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1。
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环境因素及遗传因素导致的高血糖疾病,有效控制血糖一直是临床工作中较为困难的工作[4]。
社区护理管理能够对患者起到有效的监督指导作用,因此对患者的治疗及监测均有积极的临床意义[5]。其能够给予患者系统的健康教育,让患者和患者家属均了解到疾病的相关治疗要求及饮食运动的要点,告知患者如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控制并发症的进展。同时树立患者对糖尿的正确认识,使患者通过不断的学习建立起健康的行为,自觉地做好自我照顾。
从本次实验结果也可以看出,两组治疗前无明显差异的患者,实验组通过有效社区规范化管理,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均有下降,其血糖达标率更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说明了采用社区糖尿病规范化管理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1]葛承辉,朱月伟,潘雪凤,等.社区随访与评估门诊结合在社区糖尿病规范化管理中的作用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5):2826-2828.
[2]安芳,崔明亮,赵玉娟,等.健康管理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效果评价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0):1121-1123.
[3]陈云.基层社区医院对糖尿病患者实施规范化管理的临床效果与治疗成本[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33):3771-3773.
[4]吴燕,杨俊杰,王菊兰,等.“团队-契约-医患合作”的糖尿病社区综合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25):2861-2864.
[5]方胜宇,徐翔英.实施社区糖尿病俱乐部方式的综合干预效果评价[J].浙江预防医学,2011,23(9):21-2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