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海寄归内法传》英译本诞生于100多年之前,由于该英译本具有体例科学完备,翻译准确精到,翻译与研究相结合,语言古雅严整,翻译方法多样等特点,自出版之日起就引起了世界佛学界的高度关注,在中国和西方佛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试图对该译本在国内外产生的影响作一简单概括。
关键词:英译本;世界性影响;佛学界
《南海寄归内法传》(以下简称《寄归传》)是唐代高僧义净去印度学习佛法数十年归来后所写的一部重要著作。主要是介绍印度佛教僧人在宗教生话中的行为准则,即“内法”,几乎涉及到僧人日常生话的一切方面。该书对研究印度佛教史、中国佛教史、唐代中外关系、乃至古印度及南海地区之历史、地理、文化、社会生活等都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
1896年日本著名佛教学者与教育学者高楠顺次郎将其译成英文,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该英译本全名为《A Record of the Buddhist Religion as practised in India and the Malaya Archipelago(AD 671—695)》,译本包括目录、马克思·缪勒写给高楠的信、高楠本人为《寄归传》英译本写的序、原典英译文、附录、勘误表、索引七部分。在信中,马克思·缪勒对义净《寄归传》原典作了评价并对高楠英译本的学术价值寄予了很高的期待和预言;高楠本人所写的序言篇幅很长,内容包括义净生平简历和西行求法历程、义净原典所记南海古地名简介、义净《寄归传》的写作年代考证、义净书中所提古代学者和佛教大师列表、地图附录等。译本最后,高楠列出了义净原典参考而在印度官方资源库没有找到的书籍目录。
译文最大的特点是高楠在翻译的过程加入了大量的注解,注解部分内容丰富、考证精良,几乎占据译本整体的四分之一,高楠英译本的成就很大一部分就体现在所做的注解上。全书采用书面英语,典雅整齐,选词精确,优美顺畅;译本保持原典语言风格,多用长句、复句,修辞适当,与原典保持相应句式节奏,多有对偶、押韵、排比等句式,具有音韵美感。
正是由于该英译本不仅体例科学完备,而且翻译准确精到,翻译与研究相结合,语言古雅严整,翻译方法多样。因此该译本一出版就引起了世界佛学界的高度关注,在中国和西方佛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推动了国内外学者对《寄归传》原典各方面文本价值的研究。由于高楠顺次郎当年的翻译完全是按照现代学术规范的标准来做的;因此,这部书也成为近代日本佛教学和梵学研究从旧式传统转变为现代的科学研究的代表作之一。
在国内,主要体现在推动了对《寄归传》原典的研究。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就是王邦维先生的《南海寄归内法传校注》,该校注借鉴了大量英译本的内容及对英译本的研究成果,对许多地名、佛教术语等进行考证。王先生校注刊出后,又多有研究者对校注进行纠正、补苴,其间也多有参考《寄归传》英译本;除各家校注外,对《寄归传》其他方面价值的研究专文中也略有借鉴高楠英译本,这之中,英译本大多作为旁证的身份出现。可以说,任何一部或一篇有关《寄归传》研究专著或专文,只要水平高一些的,都会有英译本作参考。近年来,对《寄归传》文本价值的研究从各角度各领域展开,研究成果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高,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也逐有提高,这一切,说高楠英译本起到了推动作用,应该不会为过。
高楠《寄归传》英译本于1896年在牛津出版后,当时著名梵学和印度学家马克思·缪勒曾写一长信寄高楠,附印于英译本之前。信中对英译本的学术价值给与了很高的评价,并对英译本不久将会出现的世界性和历史性的影响作出了预见。为了说明英译本影响的广度和深度,笔者在此有必要把书信的最后一段翻译成中文如下:
“现在请让我祝贺你,你圆满地完成了翻译工作,实现了我的宿愿。你的翻译将会是对我已故的、亲爱的学生的永恒纪念,Kasawara,虽然他无奈没能完成这项工作,但他最先启动了它。你的翻译将显示出日本学者所作出的极其优秀而又价值无量的贡献。如果说我曾经愉快地给过你和Kasawara、Nanjio帮助,那也并不仅仅是为了我们的大学---你学习梵语和巴利语的母校;我还期望一个真正的佛教学术研究能在日本复兴。那样,你的同胞将能很快地形成对古印度宗教伟大改革者的一个更加理性更加历史的理解和认识。宗教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需要一如既往的改革,如果我们的佛还活在我们身边,他将会第一个革除泛滥于西藏、中国、日本、锡兰和缅甸等国家的佛教陋习。一种革新过的佛教,正如我期待的那样,将会大大地减少现在把你们和其他宗教分离开的这种隔阂;同时,将有助于在遥远的未来,以促进世界各国佛教间的相互理解和友爱共处,并用这种美好的情感去取代盛行于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信徒内的邪恶和仇恨,这种邪恶与仇恨是对人性的羞辱、对宗教的亵渎和对世界和平与人为善传道者的持久轻蔑。”
如果说,在国外英译本出版之前,欧洲知道《寄归传》的学者还不多;那么,高楠的翻译一出版,加上马克思·缪勒的推扬,欧洲学术界差不多就都知道这部书了。法国的伯希和,从敦煌掠走1万多卷极珍贵的汉文写卷,他编目录,第一个号,就给了《寄归传》。这中间虽然也可能有一定的随机性,但无疑与伯希和早就知道,又特别注意这部书有关。
英译本诞生之后,便成为西方学术界研究《寄归传》的通用本,义净的《寄归传》于是进入了世界性研究阶段。例如,原典的第三十四章“西方学法”,讲到梵文学习方面的一些知识,义净的一些记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学者们特别留意。有些难点,更牵涉到印度文献史上的一些至今尚在争论的问题。慈云的时代太早,理解当然受限制。高楠的解释进了一步,但也很不够或有误解。笔者了解到,高楠以后的学者关于这一章所做的相关工作,有50年代荷兰学者高罗佩(H.van Gulik)、 70年代英国学者J.Brough以及美国学者G. Car-dona等的著作中都分别有一些地方与这一章有关。尤其是英国的Brough,他是一位有名的印度古语言的专家,发表过有关义净书中这一章的一篇专文。
此外,义净原典中第三十二章“赞咏之礼”,讲到古代印度的一位佛教学者摩咥里制吒以及他的两种书《一百五十赞》和《四百赞》。1987年在德国的哥廷根出版了一部专著。这部书,题目就叫《摩咥里制吒的<四百赞>》。书中利用了在中国新疆发现的佛经残片以及藏文佛教文献,研究成果很新。当初高楠在德国留学,师从佛学大家奥登伯格。《寄归传》英译本出版的当年,奥登伯格随即给高楠写有英译本书评,载于DeutscheLiteraturzeitung,1897,530—532页。有了英译本在德国的流行,上述专著成果的出现便是自然。
通过以上调查,可见《寄归传》英译本在世界上影响的深远。除此之外,笔者在研究《寄归传》原典时,发现文本中除佛教知识外,还有很多东南亚一带古地名及交通路线、古印度和南海政治文化生活、医药学等方面的细致描述。义净此书早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印度佛教学、中外文化交流、海上交通,地理、历史甚至医药学等的很宝贵的参考文献。从逻辑上讲,原典有多少研究价值就决定该英译本将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深度和广度。那么,《寄归传》英译本的出版和流行也理应会推动中外学术在上述领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A Record of the Buddhist Religion as practised in India and the Malaya Archipelago(AD671-695)[M]. 高楠顺次郎,译.London: the Clarendon Press. 1896.
[2] 南海寄归内法传(精选白话文版)[M],华涛,释译.佛光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8.
[3] 季羡林等.大唐西域记校注(上,下)[M]. 北京:中华书局,2000.
[4] 王邦维.南海寄归内法传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5.
[5] 曹小云.论《南海寄归内法传》的语料价值[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5).
[6] 陈明.摩咥里制吒及其《一百五十赞佛颂》的传译[J]. 国外文学,2002,(2).
[7] 陈明.四百赞[J]. 南亚研究,2003,(1).
[8] 萨尔吉.摩咥里制吒及其《四百赞》[J]. 南亚研究,2009,(4).
作者简介:
陈一凡(1979—),女,河南周口市人,四川外语学院研究生部2010级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