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理工大学 朱艳芳 张咏梅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以江西鄱阳湖为核心,以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以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为重要战略构想,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先行区[1]。2009年12月12号,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正式被国务院批复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作为江西省第一个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区域性经济计划,不仅对江西省的经济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同时也为全国乃至世界构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模式提供了实践的依据。而作为经济发展重点的环鄱阳湖城市群,该如何推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建设发展做好示范性成果是我们提倡旧址改造建设的直接因素。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世界六大湿地之一,该区域生态环境优美,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保护区,它承担着调洪蓄水、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等多种生态功能。而经济区所涵盖的城市群范围就是环鄱阳湖所辐射的3个市,包括南昌、景德镇和鹰潭市,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市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以及鄱阳湖整个湖体在内的共5.12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范围(图1)。占到了江西省整个国土面积的30%,人口50%,对江西北部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规划近期为2009年至2015年,远期展望到2020年。
图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范围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其中既有浩瀚的湖面,也有广袤的平原,还有连绵的丘陵和山地,有现代化的城市、有资源型的农村、还有历史文化名城,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整体建设是一个长时间、高投入、建和谐的构筑过程。就各个城市而言,该如何建设发展,合理地利用资源,坚持可持续生态建设,对城市旧址进行的改造,是城市更新的具体方式之一。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主体构成的南昌、鹰潭、景德镇3市,其城市旧址根据该地区的产业结构,也各有千秋,如:南昌作为江西的省会城市,有着一部分因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而遗留的早期工业遗址;而景德镇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又是中国的“瓷都”,陶瓷文化享誉世界,也有着许多因资源环境、产业结构改变后废弃的窑址以及历史古街;在整个生态经济区范围内,由于水域的广阔,河流丰富,也存在着很大一部分废旧的码头。因此,本着从经济和生态的发展观念来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规划和建设,对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旧址的改造和再利用成为我们推动这一地区科学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
鄱阳湖生态城市群作为赣北未来的发展重心,通过规划建设在对城区旧址进行改造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照搬照抄国内外旧址改造的案例,必须强化突出该地区的个性特色,因地制宜,对改造前后的使用功能、周边环境、建筑风格、历史文化等都要做详细的策划,在保护各个城镇的历史文化的同时突出当地的现代文化特色。比如像景德镇在对历史古街区的改造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保护性修缮改造,对建筑物外观、色彩、小品、植被采取写真性商业区的改造开发,修旧如旧,突出古意浓浓的历史文化氛围。此外,江西省作为中国的红色革命圣地,突出的红色旅游、革命教育都是改造的特色主题。
目前,国内对于旧址的改造大多数都限于艺术产业园区的规划,但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改造和利用,应拓宽思路,不仅仅只考虑到高档社区和时尚产业,也需要为广大群众提供生活娱乐消费的空间,甚至是从公益的角度出发来规划可持续发展的改造,中国著名的中山“岐江公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利用工业旧址改造成公共性的活动空间,在废旧利用中保护了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于鄱阳湖生态城市群的旧址进行改造应坚持多样的原则,除了艺术中心、创意产业园以外、商业中心、公共活动空间、经济性酒店、体育健身用房,甚至是廉租房、单身公寓等等都是可以考虑的范围。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改造的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既要保护“一湖清水”,又要促进经济发展,由此可见,“生态立省、绿色发展”的战略贯彻此次规划发展的整个过程,它不仅要求我们对湖泊本身进行生态保护,同时也体现在我们对城镇乡村的建设发展改造过程之中。对现存的旧址进行规划改造再利用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而改造工程中坚持朴素、简约、经济的发展方向将是对生态改建的最好诠释。对旧址的改造不仅可以减少建筑垃圾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同时也减轻了施工过程中城市交通、能源的压力,可谓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最好体现。
改造给城市旧址的再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为了高效、合理、科学、持续地利用和开发这些资源,让它们重新焕发青春和活力,我们就必须注重协调。协调旧址与地域之间的关系、旧址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旧址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协调”来达到“双赢”的成功。
目前,国内外对旧址改造的方案大都采用了“拆、改、留、复”的改造策略[2]。根据鄱阳湖特殊的区域环境及广阔范围,做出了针对性的方案规划。
把旧址改建成一个创意产业集群区是当前国内改造的一个主要方式,特别是对城市中废旧工业厂房的改造再利用。这种改造形式于上世纪60年代首先在德国出现,后为整个欧洲乃至世界都提供了借鉴的范本,如著名的鲁尔工业区,作为世界上最大最重要的工业区之一,在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吸引外资和技术,在改造老企业,发展新企业的过程中整治环境,使之成为景色秀丽、新新产业、扩大就业的新型产业园区。在国内也有北京的798艺术工厂,它也是由原来国营的电子工业厂改造而成,从2001年开始,由来自北京周边和北京以外的艺术家将此地逐步改造成他们从事艺术工作的场所。在充分利用原有厂房风格的基础上,进行了简单的装饰和装修,使之变成富有特色的艺术展示和创作空间,并逐步形成了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效果,现今798已经成为了北京都市文化的新地标(图2)。毋庸置疑,对工业遗址的再利用方面,它算是成功的典范[3]。还如:杭州LOFT49、上海1933老场坊,它们为城市旧建筑改造性利用提供了较为成功的范本。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不论从地理位置、产业资源、还是水陆交通,都为建设创意产业区的优越条件,因此,在对旧工业遗址的改造和利用也可以借鉴国内外有着丰富经验的创意产业园的成功经验,以产业簇群为单元,以点带面,逐步形成规模集群效应。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各个城市之间的差异,但不能一味地模仿,而应该树立起自己的文化创意产业选择方向,走个性化发展之路。
图2 北京798艺术区
图3 哥本哈根港口公园
利用昔日的码头、港口改建公共滨水休闲区也是有例可循的,早在2000年建成的丹麦哥本哈根港口公园便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当城市中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形态转变,市区内原有的企业陆续迁往外地,港口的货物运输量逐渐减少,曾经的繁荣景象一去不返,对此,当地人将其逐渐改造成集休闲、娱乐、文化、体育活动于一体的场所(图3)。利用废弃的港口码头打造滨水景观公共休闲区在目前国内的旧址改造中还是属于比较少见的一种形式,它受到地域环境和资源的限制,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范围内,从自然空间上来看,水域丰富、河流密布,城市周边地区山水自然衔接,随着城市规模迅速膨胀,现代工业发展,交通方式的转变,在河道边遗留的大量港口码头,为城市公共活动空间构筑提供良好的条件,促进有限的自然资源和城市的功能空间形成良好的配合。不论是休闲广场还是亲水平台,不论是活水公园还是健身乐园,对这类性质的空间进行改造再利用不一定要建造华丽的外观、宏伟的雕塑,它可以是平淡简朴的,但它一定是城市民众休闲活动的大舞台。
娱乐餐饮休闲区不仅可以通过旧空间进行改造,同时也可以作为产业区和服务区的附属空间进行规划,利用旧址改造餐饮娱乐空间可以创新地注入时尚的商业元素,变成了一个集餐饮、购物、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连锁产业链,既保护了历史文化元素,也深化了经营模式,创造了新的价值,同时还能够推动新的就业机会。餐厅、咖啡厅、酒吧等是旧址改造的一个重点方向,通过用一种补丁式的手法进行旧址改造,不仅能让人体会到一种怀旧的情绪,也能看到一种精致与粗糙的对比,旧建筑和新艺术的碰撞。在整个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范围内,可以利用的旧式建筑不甚枚举,除了废旧的老式建筑以外,甚至还包括一些厂址,如景德镇的窑址,都是改造的绝好选择。
面对国内外如火如荼、大刀阔斧的实践性改造,我们的任务任重而道远。既要从观念上做到对这一类旧遗址有一个科学全面的认识,又要从方法上避免一些肤浅、不合时宜的做法,创造出一些主题性、个性化、多样化于一体的空间环境新格局[4]。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是赣北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构想,是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为了加快经济发展、促进和谐,本着节约资源、生态建设、环保开发的原则,对该区存在的旧址遗迹进行合理的改造和利用是打造城市新名片的重要手段,是促进人与自然、生态与经济共赢发展的新思路。对旧址改造再利用比新建更加节省去主体结构和部分基础设施所花的资金,而且建设周期较短;同时,改造再利用之开发方式可减少大量的建筑垃圾及其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再次,产业类历史建筑作为城市文明进程的见证者,也是值得我们保护和留存的,因此,对旧址的改造再利用可以说是一举多得,通过改造和保护相结合之方式,以求得逐步达到较大变化,从而推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1]http://baike.baidu.com 百度百科.
[2]刘小红.城市记忆中工业遗存改造开发——探析上海工业遗址保护与再利用[J].美与时代,2010(11).
[3]韩风.工业遗址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北京798艺术区案例分析[J].装饰,2010(12).
[4]王彦辉.城市产业类历史建筑的新生——以南京晨光机械厂旧址保护性改造再利用为例[J].中国科学,2009(39).
[5](英)肯尼思,鲍威尔.旧建筑改建和重建(于馨译)[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6]陆地.建筑的生与死:历史性建筑再利用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7](西班牙)帕高.阿森西奥.生态建筑(候正华等译)[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8]曹利.历史街区保护与发展的实践与认识——以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保护与发展规划为例[D].深圳大学,2009.
[9]杨滨章.昔日旧码头今朝滨水园——丹麦哥本哈根市港口公园设汁艺术探析[J].2010(2).
[10]安延清,左琰.上海产业遗产改建创意产业园区开发模式探究[J].城市建筑,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