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2012年第14期
没有一个经济是通过政府的长期干预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
对外政策变化的关键在于更多地将目前由政府控制的决策权交还给市场与企业,无论是汇率水平、进出口规模、还是资本流入流出,最终都须有市场来决定才好。过去政府对经济干预过多,现在看来已经弊大于利。把现在完全由政府决策投资的外汇储备逐步转移到企业、居民手中,既可以降低政府的压力,也扩大了企业和居民的选择权利,应该是一个一举两得的举措。尽管中国过去部分地依靠政府的干预成功实现了经济起飞,但放眼世界,似乎没有一个经济是通过政府的长期干预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
《中国企业家》2012年第6期
过去政府在关键经济领域的支配地位或许是个优势,今后却可能成为创新和创造力的制约因素
即使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速比之前慢1/3,中国仍将在2030年前的某个时刻成为一个高收入国家,并在经济规模上超过美国。迈过这一里程碑意味着中国将可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并在一代半人的时间内跨过低收入社会和高收入社会之间的鸿沟。不过,这里涉及两个问题,首先是中国能否仍以较快速度持续增长;其次,这种增长能否在与国际社会、环境和自身社会结构相互适应而非严重冲突的情况下实现。答案是肯定的,但前提是中国能从过去行之有效的政策转向新政策,以应对未来不同的挑战。
《环球企业家》2012年第6期
中国在成为电动自行车大国的同时,却滋生了一个废旧电池污染的大毒瘤
2011年中国再生铅产量超过300万吨,这是个超过400亿元的产业。这个产业的现状是,握有再生铅资质的企业少之又少。与此同时,不具备处理资质的作坊式冶炼厂大量分布在全国各地。这些作坊式的毫无环保措施的冶炼小厂,占据整个再生铅冶炼产能的70%。近年来爆发的数起血铅事件让环保部决心对铅酸电池行业进行根治。从去年5月起,一场席卷全国的环保风暴,曾使得整个铅酸电池制造业被迫进行“休克治疗”。眼下,第二场风暴即将来临,这一次的整治重点则是铅酸电池回收环节的污染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