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台州市发改委“走出去”战略调研组
(调研组组长:徐海蓉(执笔);成员:陈晓敏 梁海兵(执笔)徐良 蔡华权 张青华 夏梁省)
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系统性的冲击和风险,国际产业结构正在进行重大调整和重组。台州经济发展越来越多地受到资源、环境等要素的制约,经济结构调整到了关键时期,急需寻求创新和突破。通过调研发现,实施“走出去”战略为企业融入全球化发展、促进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台州经济国际化进程提供了有效途径,并且台州企业“走出去”的内源动力正在逐渐迸发。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作为地方政府现阶段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走出去”恰逢其时。需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使企业“走出去”跨国经营走的稳、走得快、走得好。
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台州经济发展经受着种种考验,同时也创造了各种机遇,特别是企业“走出去”发展更是机遇大于挑战。
抢抓机遇,形成全球化竞争新优势的需要。现阶段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构筑台州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国际合作和形成全球化竞争新优势的有利时机。一是欧债危机导致世界经济陷入了下行空间,很多外国企业陷入困境,对获得外来资本和新兴国家市场有着强烈渴求。二是国内相对稳定的经济环境,金融秩序,巨大的国内市场,使中国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时比以往更容易被接受和认可。三是我国把鼓励企业“走出去”境外投资,作为经济战略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严格控制和限制人民币流出向逐步支持和鼓励人民币流出转变。四是目前国外企业估值较低,人民币升值,大大降低了对外投资并购的成本。
以外促内,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台州经济转型升级已经到了关键时期,尤其是开放型经济的转型升级,需要树立新的开放理念,实施新的开放战略,构筑新的开放格局,拓展新的开放空间,这将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台州经济能否保持竞争力和持续发展。首先台州产业结构总体处于价值链低端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发展成本走高,发展空间相对趋小,比较优势正快速丧失。其次从台州经济增长轨迹来看,有进入“低效增长”的迹象,需要在“内源”发展的同时,寻求“外源”力量促进产业扩张,布局全球市场网络、生产体系、融资渠道和资源补给体系。第三是积极推动企业“走出去”,既能转移过剩产能,规避贸易壁垒,又能为台州经济注入全球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资源,积极嵌入全球价值链,重构发展空间,这对提升台州的产业竞争力,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国际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做大做强,培育大型跨国公司的需要。面对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机遇期,通过走出去以自己的比较优势重组国外产业和企业,主动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是发展壮大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的有效途径。台州中小民营企业要想快速成为具有垄断性和核心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需突破依靠自身积累的思维定式,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一方面既可通过自己的跨国公司最大限度地利用发达国家的科技、人才、资源,获取发达国家技术溢出效应,增强研究开发与自主创新的能力。另一方面,还能将大量技术信息和产业信息及时传递到国内,有利于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向产业链高端环节迈进,提升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这无疑是企业发展一个极其重要的战略选择。吉利并购沃尔沃、钱江摩托并购Benelli案带来的效应就是很好的例子。
台州开放型经济发展突出,尤其是民营企业“走出去”投资创业途径已成为台州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一大亮点,形成了有台州特色“走出去”之路。
境外投资规模有新扩张。台州企业对外投资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少到多,由弱到强的过程。自1988年天台山美术馆在新加坡创办中国特艺公司开始,到2011年全市累计境外投资项目 408个,中方累计投资额4.3亿美元,平均单个项目投资104万美元,而2000年平均单个项目投资12万美元,投资规模增加了近10倍,其中大项目带动效应明显,比如华天在俄罗斯的项目投资达900多万美元,苏泊尔集团在越南投资项目增资520万美元。
境外投资区域有新拓展。台州企业“走出去”呈现了投资区域多元化,重点区域突出,呈集聚发展的态势。主要包括五大区域:一是以阿联酋迪拜中国日用品商城为中心,辐射中东、北非的投资区域,建立不少分拨销售中心和产品展示中心。二是以罗马尼亚为中心,辐射欧洲的东欧投资区域,主要是设立产品组装厂和租用当地专业市场摊位。三是以俄罗斯为中心,辐射中亚的投资区域。四是东盟投资区域,台州企业在越南、泰国、柬埔寨、印尼、老挝等都有较大的投资。五是美国、意大利、德国等欧美发达国家、地区投资较大。2011年,台州对美国和香港等地投资较为活跃,在美国投资2368万美元、香港1448万美元,合计占全年的59.9%,重点区域呈集聚发展的态势比较明显。
境外投资模式有新发展。境外投资由单一设立贸易窗口向设立贸易窗口和生产型企业、开展跨国并购等多元并举的方向转变。1994年至2004年的11年内也仅有6家境外生产型企业,而2007年就有5家企业设立了境外生产型企业。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尤其国际金融危机使很多海外企业资产缩水,降低了并购成本,并购、设立境外研发中心等新形式的境外投资逐渐成为主力军,并发展了多种投资模式,例如杰克采用海外资产并购模式并购拓卡奔马;海正、中捷等采用了海外股权并购模式;吉利海外品牌并购投资取得突破,通过收购沃尔沃的核心技术、品牌,使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品牌价值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当然这些模式往往又是有机融合在一起的。
国际融资平台有新突破。境外上市作为新的境外投资方式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国际融资平台。台州企业为谋求国际市场更快的发展,解决“走出去”境外融资的瓶颈制约,开始走境外上市之路。如吉利积极与香港国润集团合作,推进吉利汽车在香港上市,收购其它三名股东股权的,成为该公司唯一的股东,拥有上市公司吉利汽车约60.68%的股份,从而成功实现在香港上市,在国际化道路上再迈出重要一步;更重要的是吉利也由此拥有了一个良好的国际融资平台,使企业能够朝着预定的方向快速前进。
品牌国际化有新进展。在经过30多年以贴牌出口为主的发展道路后,台州市企业加快了“走出去”品牌建设,加大了自主品牌的投资力度,如双环、利欧等成长性企业等在对外经济合作中坚持主打自己的品牌,追求自己的国际品牌梦。国际市场上有一定影响力的台州品牌开始出现,但是具有全球影响和知名度的跨国企业还是很少,打造一个全球性的企业品牌,道路仍然漫长。
台州企业“走出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通过调研,也发现企业走出去碰到的困难和问题依然不少。
政策法规有待健全,公共服务水平不高。一是境外投资立法步伐滞后,财政税收、融资、保险支持政策方面相对滞后,尤其是自然人境外投资政策缺失,这对台州等民资丰厚的地区影响较大。二是台州尚未出台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相关政策意见,在财政、金融、税收优惠及辅助资金引导等支持政策缺失,大大落后于杭州、温州等地。三是境外投资审批环节多、时间长,容易使民营企业境外投资丧失有利时机。四是中介机构、信息网络、行业组织等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尚处起步阶段,境外投资咨询服务水平较为落后。五是境外投资融资渠道较少,金融机构境外业务经验不足,在满足境外融资规模、周期性、时效性以及融资工具等方面服务有限。
国际投资环境复杂,外部风险有所加大。国际政治、经济、军事格局发生新的变化,境外投资面临的政治、市场、汇率等风险加大。一方面,投资国政局动荡,体制混乱以及民族对立情绪、复仇情结造成投资损失。特别是“中国威胁论”有所抬头,国际上对我国企业开展投资仍存在较多的疑虑和限制。近年来非洲、中东、东南亚等环太平洋国家政治博弈日益复杂,使境外投资不确定性因素及其产生的风险有新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市场、汇率带来风险,由于投资国经济衰退,恶性通货膨胀,致使物价飞涨,汇市、股市下跌,可能造成境外投资收益缩水。如何提高境外投资的安全性,以及做好动荡局势下的应对工作,将是政府提高境外投资服务能力亟待解决的课题。
企业竞争力不强,跨国经营能力不高。一是台州民营企业“走出去”规模相对较小,规模优势不够明显,境外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差。二是目前台州企业在核心技术积累,研发创新能力,离先进制造业国家尚有很大差距。三是企业的跨国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企业自身的组织机构不够健全,公司治理结构不规范,导致企业对海外分支机构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四是企业高素质人才不多,尤其缺乏懂国际投资和擅长跨国经营的人才。
走出去,促转型,求发展,是经济国际化进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既要思考往哪走?怎么走?更要力求走得稳,走得好,这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政府要重视战略研究,注重政策引导,加大扶持力度,提高服务水平。
台州要实施走出去战略,首先要立足于台州实际情况,充分剖析产业基础、资源环境容量,着力做好“转移”、“承接”和“创新”三篇文章。
转移——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产业。对于台州目前产能相对过剩、容易受国际贸易壁垒制约、产品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产业,如服装鞋帽、工艺礼品、五金等。鼓励这些产业“走出去”,实现产业的梯度转移,拓展产业发展空间,绕开国际贸易壁垒。鼓励这些企业设立贸易窗口,建立营销网络体系,开展境外加工贸易、设立生产型企业,实现原产地多元化。投资区域重点考虑市场规模与潜力大、销售渠道稳定两个因素,投向政治风险小,生产成本低,与欧美等发达国家或区域内有双边、多边优惠贸易协定,能源、土地供给充裕,能源等初级产品价格相对较低、对环保要求不甚严格的发展中国家,比如东南亚、非洲、南美,东欧、中亚等国家。
承接——技术、资本、管理、品牌。对于具有一定技术优势、较强品牌效应、资本实力相对雄厚的主导产业,如汽摩配、服装机械、家用电器等,已拥有吉利、钱江、星星、飞跃、中捷、杰克等初具规模的龙头企业,在国内已有较高知名度,但是向更高层次发展遇到研发能力薄弱、技术创新不强等技术瓶颈的制约,可通过“走出去”并购、入股等方式,以更快捷、有效、低成本地突破这些障碍与瓶颈,获得更大发展,成为更具竞争力的跨国企业和集团。鼓励这类企业到技术水平、信息渠道和目标销售市场关联性强的地区投资,可以引导其向美国、欧盟、韩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进行投资。
图/新华社
开创——实现自主研发,创立自主品牌。无论是走出去,还是引进来,最终的目的是通过消化吸收,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实现自主研发,创立自主品牌。民营企业走出去要在设立贸易窗口,生产加工基地,开展全球并购等境外投资过程中注重积累,不断提高跨国经营能力。尤其是要通过各种方式加大在欧美等技术先进国家地区设立国外研发中心的投资力度,充分利用当地人才优势,开发世界一流产品,到中国转化成为生产力;通过掌握自主营销网络,大力推广自有全球品牌;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逐步打造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跨国经营企业。充分发挥龙头带动效应,为实现国内外技术、资本、信息等的双向流动创造条件,提高当地中小企业的配套能力,进而带动本土企业、产业及经济的发展。
完善扶持政策体系。完善支持企业“走出去”的政策体系,加大扶持力度,推动“走出去”战略健康有序实施。从企业规避政治风险,减轻企业负担,从引导企业加强前期深入调研,以及走出去战略规划等方面进行研究。设立“境外投资专项基金”,可以由政府和境外投资企业联合出资设立,支持境外投资项目可行性调查、境外融资担保贴息及投资技术人员培训等。加大国际人才集聚,市委引进人才“千人计划”中应该重视引进国际人才,鼓励企业对其海外员工进行培训,并提供一定比例的补助,逐步形成人才的储备。研究建立境外投资企业梯队,政府利用扶持资金加以引导,扶强扶优现有境外投资企业,帮助有走出去需求的企业规划走出去战略,逐步形成走出去企业梯队。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政府要加强对境外投资的信息服务水平,完善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健全完善外经贸预警机制,提高预警及快速反应速度和成效,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咨询参谋。建议成立“境外投资促进中心”,负责为企业提供境外投资信息、政策咨询、代办有关境外投资手续和涉外法律服务、帮助企业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与评估。优化审批流程,在企业通关、项目核准、外汇进出方面的审批程序要更简单一点、更顺利一点,尽量减少企业境外投资在时间和审批方面的限制。鼓励国际咨询、信息服务等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建设。扩大金融保险机构的服务能力,鼓励国有股份制银行和地方商业银行创新开展境外业务,为境外投资企业融资、担保等业务提供有利保障。积极开展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
扩大对外合作交流。一是扩大政府间合作,在商务部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交流和合作的基础上,可以考虑在台州市重点投资区域的国家或地区的重点城市缔结成为友好城市,为境外投资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减少外部风险。二是加大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建设力度,借助我国在重点国家和地区建立的国家级境外投资园区和省级境外投资园区平台,推动更多的台州企业入驻园区投资设厂,进而可以打造台州人自己的境外投资合作区。三是建立海外商会,通过搭建海外商会形式,充分发挥10多万台州籍华侨华人的作用,帮助收集投资地点信息、中介服务、政治环境等。四是组织各项推介活动。充分利用俄罗斯·浙江周、美国·浙江周以及台州市在境外开展的一些大型经贸活动,推动台州市企业开展境外投资。
鼓励企业联盟投资。台州的企业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往往习惯于单打独斗,政府可以通过行业协会等载体,鼓励企业采用战略联盟的形式进行国际合作,发挥规模优势,提高台州中小企业走出去的竞争力和成功率。可以借鉴重庆1+1+3的成功经验,即“1”考虑投资项目有一个集团主导牵头;“1”跟进一个财团,一起入股、一起担保,一起融资;“3”则是指每个项目有一个熟悉当地情况的国际投资银行、一个会计事务所、一个律师事务所。联手出击,技术共享,实现跳跃式增长。
建立境外投资项目库。研究建立境外投资项目库,加大和我国驻各国大使馆经商处、外国驻华使领馆及投资促进机构、国际知名投行及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商务部及商务部投资促进局等涉外机构的联系,掌握可靠信息来源,从资源能源、制造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收集相关投资信息,及时发布企业关注的信息,将得到前期调研分析、投资风险评估、政策支持等信息由专人负责录入项目库,并及时更新。
加大宣传培训力度。近年来我国对外投资空前重视,“新36 条”中有两条专门讲鼓励企业走出去投资。推出了《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对外投资国别产业导向目录》《对外承包工程国别产业导向目录》和首批20 个国家的《对外投资合作国别指南》、《跨国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系列教材》。最近,国家发改委等13 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开展境外投资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包括切实完善对民营企业境外投资的政策支持在内的一揽子促进民企“走出去”的措施内容。对于这些政策性强的政策法规条例,要对主管部门工作人员,有境外投资的企业,境外投资梯队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