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化学教学情境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012-05-23 11:05:00福州市屏东中学应宁燕
海峡科学 2012年4期
关键词:化学情境实验

福州市屏东中学 应宁燕



设计化学教学情境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福州市屏东中学 应宁燕

化学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喜欢化学,热爱化学,具备一定的化学素养。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设计教学情境,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充满魅力。该文从精心设疑、讲述故事、进行实验、联系生活、运用多媒体等方面进行论述,设计符合新课程理念,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

设计 教学情境 学习兴趣 化学课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实现主动、开放、有效的课堂教学,着眼于发展学生全面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成为教学改革关注的核心问题。中学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设计出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化学课堂变得有趣,充满活力,让化学知识变得生动,有魅力,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情境教学是指运用具体活动的场景或提供学习资源以唤起学习者主动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关于教学情境,有位学者做了这样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在享用佳肴的同时,将它全部吸收。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展现出魅力,课堂充满魅力,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要通过各种方法设计教学情境。

1 精心设疑

问题能够激起疑惑、促进思考。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把一些重点知识设置成一连串的问题,使学生产生疑问,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思考欲,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在化学九年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节课中,做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后,我提出了以下问题:

通过这个实验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为什么要先通一氧化碳一会儿再点燃酒精喷灯?

装置最右边的酒精灯有什么作用?

停止加热后,为什么要再通一会儿一氧化碳,直至玻璃管冷却?

学生围绕这些问题阅读、思考、讨论、归纳、得出结论,有个学生还总结出“一氧化碳最早通入,最迟撤走”的规律。通过一系列的思考和总结,学生不仅牢记了一氧化碳的通入时机,同时掌握了一氧化碳的作用。学生在得到正确答案的同时,也体验了化学探究的乐趣,同时提高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又如:在《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这节课的“酸雨”教学中,先利用多媒体展示几张受酸雨危害的图片,接着提出一系列问题:

为什么经历了千年沧桑的建筑和雕塑,在这短短十余年中却变得伤痕累累、锈迹斑斑?

为什么有着数百年历史的森林会大面积消亡,永不复生?

为什么许多曾经美丽的湖泊中生物却死绝,变成一潭死水?

为什么城市中本应娇艳欲滴的鲜花却变得黯淡且出现了白斑?

触目惊心的图片加上一连串的问题,让学生们有所感触,有所思考,最后提出“二氧化硫到底有哪些性质,竟然对环境造成如此严重的危害”这一问题引入新课。通过这样的心理触动,激起学生探究的热情,同时也进行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

2 讲述故事

初中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但注意力不够集中,上课容易走神。这时候,如果能穿插几个有趣的小故事,不仅能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到课堂上来,还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化学知识,产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教《空气的成分》这节课时,可以讲述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大胆质疑“燃素说”,通过多次实验,最终证明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又如:在教《常用的盐》这节课时,讲述福建本土化学家侯德榜通过不懈努力,结束列强垄断纯碱生产的局面,发明“侯式联合制碱法”的故事。讲述这些故事花费时间并不多,却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在科研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锲而不舍、大胆质疑的创新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

再如:学习“王水”时,讲述科学家玻尔如何利用王水溶了诺贝尔金质奖章,从而保护奖章不被敌人夺走;在学习“硝化甘油”时,介绍诺贝尔不畏炸药爆炸的危险,研究出对人类起到巨大作用的炸药,并将一生的积蓄回报给社会,创立诺贝尔奖学金,以激励更多的人为全人类做出贡献等故事,这些故事深深打动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由枯燥的被动记忆转变成有趣的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尊重科学家的情感。

3 进行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无不与化学实验有着密切的联系,化学实验是化学教育永恒的主题。同时,化学实验体现出科学之美:五颜六色的化学物质之美,晶莹剔透的化学仪器之美,千变万化的化学现象之美……这些美充分展现出化学学科特有的魅力,唤醒学生探究的渴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古人云“切己体察”,意思是要以己身经历去体悟、印证书中的道理,才能获得真知。教学也是如此,尤其是化学教学,通过精彩的化学实验,明显的实验现象,使化学知识在学生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改变了学生认为化学学习就是死记硬背的想法。

例如:在学习燃烧条件时,可以演示“烧不坏的手帕”这个实验:将95%的酒精和水以2∶1体积比混匀后,用一手帕在该混合液中浸透,用镊子钳住一角挑起点燃,边烧边摇动,燃烧片刻后,熄灭火焰,会发现手帕仍完好无损没有烧坏。学生在惊叹这个实验奇妙的同时,也更深刻的理解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条件。

又如:通过精彩的喷泉实验,吸引学生注意力,探究其中奥秘,从而得出结论,掌握氨气,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的性质。

再如:通过几种指示剂的变色实验,让学生明白物质有酸性碱性之分,掌握“石蕊酸红碱蓝,酚酞碱红酸不变”的知识,并能将这些知识应用到生活、生产中的各个方面。

4 联系生活

化学是一门与日常社会生活紧密相联系的自然科学,这就决定可以从日常社会生活中生动的自然现象和化学事实、生产、生活实际、社会问题及化学科技成就等方面设计化学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生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无处不存在化学,让学生体会化学在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以此激励学生学好化学。

例如:某市下水道发生严重爆炸,炸到一校园内,并炸伤了学生。调查后发现:一名从事灌装液化气的人将罐内残留物倒入下水道,之后又有人将烟头扔入下水道,从而引起这场爆炸事故发生。学生看完这则报道后,不仅感受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点燃一切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之前都应验纯。同时对我国多起瓦斯爆炸引起的矿难有进一步的认识。在这里,还可以进行拓展实验,点燃不纯氢气爆炸,让学生懂得爆炸的原因,并会利用所学的知识,探究怎样预防矿井爆炸的发生。在学习中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增加了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化学的影子,衣食住行都与化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如:衣服中的腈纶、涤纶等;食品中的各种食用色素、防腐剂等添加剂;生活中使用的各种塑料制品和各种合金等,这些都是与化学学科密切相关。又如:温室效应的元凶,破坏臭氧层的罪魁祸首,造成酸雨的黑手等时下受人们关注的问题,都让化学课堂变得更充实,更有意义,让学生会运用化学知识,会用化学的眼光看生活,会感到化学就在身边,在课堂上,学生就会兴趣盎然,毫无倦意。

5 运用多媒体

在化学教学中,许多微观过程是无法用肉眼观察到的,此时如果借用多媒体,就可以把化学微观世界呈现在大家面前,让抽象变得具体,让枯燥变得生动,同时也让化学学习变得更加直观、更加有趣。

例如:在《构成物质的微粒》教学中,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这些微粒构成,太抽象,对刚接触化学微观世界的学生来说不好理解,无法想象,学生不感兴趣,不爱学。这时可以利用课件,让微观世界可视化,增加化学学习的乐趣。

又如:在《探究水的组成》这节课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水分子如何划分成原子,原子又如何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使学生更能深刻地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分子的划分,原子的重组。同时让学生对物质的内部结构能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让抽象知识变形象,让学生对物质的微观世界产生好奇。

其实设计化学教学情境的方法还有很多,在每一节课堂教学中,每一个知识点的讲授中,我们都不能只局限于一种方法,限定一种教学情境,通常是多种方法相互结合,调动学生热情,达到更好的效果。还要注意的是,设计教学情境并不是教学的目的,只是一种手段,不要为了设计情境本身而设计,而要通过设计情境让学生感受化学的存在,摒弃华而不实的情境设计,真正做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化学,爱上化学,才能真正学好化学。

[1] 李兴武.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学内容的加工和呈现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8(8): 28-30.

[2] 林美凤.还课堂以生命[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8(12):14-16.

[3] 舒红群.中学化学学习情景的创设技巧[J].教育学术月刊,2009(7): 106-107.

猜你喜欢
化学情境实验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做个怪怪长实验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护患情境会话
奇妙的化学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