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彬,邢伟萍
宫颈锥切术是妇产科切除子宫颈的一种手术,其手术时间短,但手术刺激所带来的不适与疼痛使患者不能充分地配合医生,从而延长手术时间,增加出血量。因此,该手术的麻醉要求安全、无痛、镇静。地佐辛作为一种新型阿片类镇痛药,由于其镇痛效应强、副作用少,在临床麻醉中广泛使用[1]。本研究旨在探讨地佐辛在此术式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12月我院行宫颈锥切术患者120例,ASAⅠ~Ⅱ级,年龄25~50岁,体重45~80 kg。术前均无明显心肺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无麻醉禁忌证。手术时间约为10~30 min。随机分为3组: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组(Ⅰ组);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Ⅱ组);单纯丙泊酚组(Ⅲ组)。
1.2 麻醉方法 麻醉前禁饮、禁食6 h,无术前用药。诱导前先建立静脉通道并常规监测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Ⅰ组于术前使用地佐辛0.1 mg/kg,总量不超过10 mg,静注10 min后静注丙泊酚开始手术;Ⅱ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 μg/kg后静注丙泊酚开始手术;Ⅲ组单纯用丙泊酚于术前静注。三组患者异丙酚静注剂量均为2~4 mg/kg。待睫毛反射消失开始手术,术中必要时追加丙泊酚1~2 mg/kg,直至术毕。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各组患者丙泊酚总用量、定向力恢复时间、唤醒时间、体动反应和术后1 h的VAS镇痛评分及麻醉中的不良反应。术中患者SpO2<90%,需要人工辅助呼吸。所有患者常规面罩吸氧5 L/min。术后疼痛程度通过VAS评分评定:患者用数字0~10代表感受到的疼痛。0为完全无痛,10为不可忍受的剧痛。记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以中位数和取值范围表示,如体动次数、呼吸抑制次数,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麻醉失败。三组患者术前MAP、HR和Sp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注药后3 min,三组患者MAP、HR与麻醉前比较,均有显著下降(P<0.01);而组间相比较,Ⅱ组SpO2明显低于Ⅰ组、Ⅲ组(P<0.05)。在苏醒时,Ⅰ组、Ⅱ组MAP、HR仍明显慢于Ⅲ组和麻醉前(P<0.05)。见表1。Ⅰ组、Ⅱ组唤醒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短于Ⅲ组,丙泊酚总用量以及术中的体动反应也明显少于Ⅲ组(P<0.05);但术中呼吸抑制方面,Ⅱ组明显高于Ⅰ组、Ⅲ组(P<0.05);术后1 h的VAS评分Ⅰ组优于Ⅱ组、Ⅲ组(P<0.01)。三组患者平均年龄、体重、起效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表3。
表1 术中呼吸循环监测情况(±s)
表1 术中呼吸循环监测情况(±s)
注:与麻醉前比较,*P<0.05;与Ⅲ组比较,▲P<0.05;与Ⅱ组比较,★P<0.05
指标 组别 例数 麻醉前 注药后3 min 苏醒时平均动脉压(mmHg) Ⅰ组 40 87.6±9.1 75.1±8.6* 81.7±7.5▲Ⅱ组 40 88.5±9.3 72.4±9.2* 79.2±8.4▲Ⅲ组 40 89.6±9.2 74.7±8.5* 86.9±8.2心率(次/min) Ⅰ组 40 89.3±8.9 75.4±8.2* 84.1±8.3▲Ⅱ组 40 93.1±7.9 73.4±8.2* 85.5±10.6▲Ⅲ组 40 89.8±7.9 78.8±11.1* 92.3±13.9血氧饱合度(%) Ⅰ组 40 98.2±1.3 95.4±3.5★ 97.8±3.3Ⅱ组 40 98.3±1.7 91.9±4.4* 97.6±2.3Ⅲ组 40 97.9±1.6 95.8±3.7★98.1±1.9
表2 丙泊酚总用量、定向力恢复时间、唤醒时间比较
表3 术中不良反应和术后1 h VAS评分比较(例)
宫颈锥切术是妇科常见的短小手术,在宫颈上皮内瘤变治疗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2]。如手术过程镇痛不完善会使患者产生难以控制的体动反应,从而增加手术难度,延长手术时间,还可产生病变部位切除不尽及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给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带来严重创伤。由于该种手术时间较短,故要求麻醉方式能够快速起效、术中镇痛完全、术毕迅速清醒、麻醉药几乎无残留和后遗作用[3-4]。本研究旨在为宫颈锥切术的患者探求一种舒适的、理想化的麻醉方式。据此,本研究选择了地佐辛复合丙泊酚进行临床观察。
近年来,丙泊酚广泛应用于麻醉诱导与维持、ICU危重患者镇静,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苏醒快、对呼吸影响轻的特点[5-6]。但丙泊酚镇痛效果差,而且大剂量应用会引起呼吸抑制,导致苏醒延迟[7]。因此,临床上常伍用其他镇痛药物完善麻醉效果,增强镇痛,减少副作用。地佐辛是人工合成的混合型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其镇痛强度、起效时间和作用持续时间与吗啡相当,成瘾性小[8]。有报道,治疗剂量的地佐辛有较强的呼吸抑制作用,小量使用可产生较强的镇痛作用,且不良反应轻微。此外,由于芬太尼与丙泊酚合用可加强镇痛作用,起效迅速但作用消退快,而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体内作用时间较长,可以防止扩张宫口引起的不适,降低不良情绪影响。研究显示,地佐辛静脉应用时,患者恶心呕吐、头痛头晕、嗜睡、皮肤瘙痒、尿潴留、呼吸抑制及锥体外系症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芬太尼[9-10]。因此,地佐辛是一种理想的术后静脉镇痛药物。本研究中单纯丙泊酚组用药量最多,导致患者的唤醒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延长。地佐辛组与芬太尼组在丙泊酚总用量、起效时间、唤醒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在麻醉效能上相当;术中体动反应、呼吸抑制发生率及术后1 h VAS评分:地佐辛组明显低于其他两组,显示了其超长的持续镇痛。
综上所述,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应用于宫颈锥切术麻醉,镇痛效果强,不良反应少,效果满意且安全可靠,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刘斌,何富强,钟艺华.地佐辛用于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J].中国医药,2011,6(10):1214-1215.
[2] 黄婉,赖仁纯,王旭东.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宫颈锥切术的应用[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7,12(5):355-356.
[3] 孟馥芬,钟唯一.两种麻醉方法在宫颈锥切术中的应用比较[J].新疆医学,2008,38:93-95.
[4] 王尔结,夏小萍,周路阳,等.不同维持方式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宫颈锥切术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医学,2010,38(2):112-115.
[5] 杨晓峰,肖彬,张羽明,等.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26(1):50.
[6] 王月玲,郭曲练,白念岳.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师杂志,2008,10(7):973-975.
[7] 孙雪华,曾邦雄.丙泊酚的麻醉作用机制[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8,24(4):364-365.
[8] 殷欣,邓林,汤伟.地佐辛预防硬膜外阻滞下阑尾切除术中牵拉反应的效果[J].中国医药,2011,6(10):1212-1213.
[9] 岳修勤.地佐辛与芬太尼应用于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0,16(4):255-266.
[10] 成毅,于瑞文.地佐辛复合芬太尼在术后静脉镇痛中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2011,6(5):587-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