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磨生:“党徽电工”
文 Article/图 Pictures_韩晓红
卫辉市狮豹头乡柳树岭村地处太行山深处,海拔987米,距卫辉市区70多公里,交通极为不便。然而,一个退伍兵却在这里一待就是27年,近万个日日夜夜,他默默守护着一条条银线,守护着这片山村的灯火通明。他,就是柳树岭村电工、人称“党徽电工”的闫磨生。
闫磨生,1979年参军入伍,立过军功,火线入党,是位不折不扣的热血军人。1984年,从部队退伍后,他就回到老家柳树岭村当起了农电工,这一干就是28年。
闫磨生的工作就是巡视线路和抄表,他负责的10千伏池栓线全长3700米,有49基杆塔和两座配电台区联系着6个行政村40多家农户。由于没有路,他巡线和抄表的时候连摩托车都没办法骑,只能步行走山路,每月抄一次表都要花上两三天的时间。
每次抄表时,闫磨生都会认真检查自己的装备,在一切准备齐全以后,他和往常一样在胸前戴上了一枚党徽。
由于他工作时总是戴着党徽,“党徽电工”的名字就在村里传开了,谁家电有问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去年大年三十下午,张大娘家里突然断了电,老两口都已是80岁高龄,孩子们都在外面打工也不在家,张大娘急得团团转。她首先就想到了“党徽电工”的闫磨生,但正是过年,人家会来吗?
“犹豫了一会,我还是找了闫磨生!接到电话,他二话没说就同意了,到了我家连口水都没喝就忙活起来,40多分钟,我家就来电了。”张大娘提起当时的事儿还是一脸感慨,“闫师傅真是个难得的好人,没有他,我们这个年就过不好了!”
有人问闫磨生为啥总是佩戴党徽?闫磨生说:“没啥特殊意义,戴上党徽,就觉得它能时刻提醒我在服务山区群众用电时,要对得起我穿过的绿军装,要对得起党员这个称号。”
郭富廷:战场上走出来的老党员
文 Article/图 Pictures_夏占民 翟晓陆 俎照杰
他曾荣立三等战功,1984年在战斗中火线入党。1985年退伍后,廿七年如一日扎根农电,为家乡的农电事业和经济发展再立新功,多次荣获“优秀供电所长”、“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他,就是临颍县电业局王岗供电所所长郭富廷。
1986年1月,退伍回到家乡的郭富廷被安排到临颍县电业局三家店供电所从事出纳工作,2005年1月调任王岗供电所所长。当时,王岗镇33个行政村普遍存在线路老化、线损率高、电压不稳等现象,群众不满意,电费回收困难。郭富廷经过深入考察后,果断决定对全镇低压线路进行改造整修,对表计进行重新校验和严格管理,推出了“四靠紧”和“四零”优质服务。一系列措施使该镇线损率大大下降,电费月月结零,用电秩序井然,成为该县电业局农电管理的一个亮点。
小辣椒种植每年为王岗镇群众增加收入上亿元。为全力助推该镇特色产业发展,保证全镇19个冷库的正常用电,郭富廷在全所推行全天候服务,24小时随叫随到,无偿服务。
今年6月1 6日15时,10千伏岗南线出现故障,16个冷库的供电受到影响。郭富廷迅速组
织全所30多人分两路对600多基电杆逐杆分段查找故障,经过五个多小时的努力,20时45分,岗南线全线恢复供电,一举避免了近千万元的损失。
“我是一名战场上走出来的老党员,我愿意永远把自己当成一个‘兵’,为家乡的农电事业战斗到底!”郭富廷的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高青松:用行动奉献真诚
文 Article/图 Pictures_孙红岩
“不管干什么工作,只要干,就必须干好!”在荥阳市电业局变电一工区,如果询问这句话出自何人之口,大家都会异口同声地告诉你——高青松!
今年41岁的高青松担任变电一工区主任已经有七年时间了,管辖着荥阳市东部六个110千伏、两个35千伏变电站及一个10千伏开关站的刀闸操作、运行维护、事故处理及文明生产工作。在工作中,他脚踏实地,用实际行动赢得全局干部职工的赞扬和好评,连续多年被该局评为先进工作者。“七一”前夕,在该局召开的表彰大会上,他再次获得“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
6月25日是中招考试的第一天。早上6点,高青松连早饭都没吃,开着车到涉及考试保电范围的曹李、乔楼、城皋、坛山等变电站进行最后一次巡视。每到一个变电站,他不仅全面查看变电设备运行情况,还对保电板次重点巡护。
“中招考试和高考一样重要,牵扯到无数家长和学生的利益。所以保电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高青松一边查看供电设备情况,一边对和他一起巡视的工作人员交代。当确定所有的供电设备和线路都正常运行后,他长长舒了一口气。
“我们和高主任打交道比较多。他对工作的敬业和热情,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该局调度中心的工作人员提起高青松,都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端午节的三天小长假,许多人都利用这段时间和家人团聚或外出游玩。高青松却一天都没休息。他正忙碌在该局110千伏道北变电站智能化改造的施工一线。
“咱干着这份工作,就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对这份工作负责。这才不愧对共产党员这四个字!”面对领导和同事的夸奖,高青松平静而坦然地说。
司惠琳:静静绽放的美丽
文 Article/图 Pictures_王 蕾 冯 楠
工作30年,已是拥有23年党龄的老党员,在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3篇,编写《仪表校验作业书》……这就是新乡供电公司有名的“爱心妈妈”司惠琳。
2010年11月,司惠琳看到《大河报》上刊登了河南省妇联征集爱心父母为孤残儿童编织“爱心毛衣”的活动通知。热心的司惠琳立刻行动起来。但遗憾的是,只有郑州、洛阳等五个城市能领到毛线并参与活动。司惠琳没有止步于此,她主动和省妇联的负责人联系,积极要求参加这项活动。
面对如此热心的参与者,省妇联负责人欣然同意,并很快寄给她6斤毛线。于是,仪表班全班人员都被她发动起来,共同编织起爱心毛衣。根据要求,每件毛衣的大小要保证10岁左右的孩子能穿,司惠琳贴心地嘱咐大家织得稍大一点,孩子们可以多穿两年。本来预计是6斤毛线织6件毛衣,可每件毛衣在司惠琳的精心设计下都有富余。司惠琳又将剩下的线合在一起,巧手配色设计出新花型,就这样一共织出7件毛衣。“只是希望能多一个孩子可以穿到‘爱心毛衣’,我们所付出的只是举手之劳。”司惠琳淡淡地说。
爱心是一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接力赛。今年“三八”节,新乡供电公司女工委组织“编织温暖毛衣•争当爱心妈妈”活动。司惠琳在短短的十天里就织好了两件毛衣。3月7日,她随工会人员一起将毛衣送到了位于太行山深处的辉县市拍石头乡黑沟水小学,并亲自为山里娃穿上了温暖的毛衣。
奉献爱心之余,司惠琳自己的工作与生活也是格外的丰富多彩。工作中勤于钻研、坚持学习,不放过任何新技术新设备。周末加入网友的骑行队伍,和一群有共同志趣的朋友拥抱自然、陶冶身心。闲时和驴友相约一起爬山,在努力攀登中磨炼意志、战胜自我。就像一朵静静绽放的莲花,司惠琳在亭亭净植中摇曳出无限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