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地方高校服务“三农”的嘉兴实践

2012-05-16 11:51章康龙
观察与思考 2012年5期
关键词:嘉兴三农农民

□ 章康龙

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地方高校服务“三农”的嘉兴实践

□ 章康龙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二五”时期要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2012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加强教育科技培训,全面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明确了要振兴发展农业教育、加快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和大力培训农村实用人才,首次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科学化、集约化、商品化和市场化等农业现代化基本特征,要求有一大批具备较高文化素质、较强接受新科技能力和较新经营理念的农业劳动者。因此,加快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提高亿万农民的科技文化素养,造就一支素质精良的现代职业农民队伍,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紧迫。

一、现代职业农民培养的浙江探索

浙江省农业厅在《关于实施“六大提升行动”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意见》中提出“到2012年,培养专业种养大户25万户,培养具有中专毕业文凭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职业农民2万名以上,培训绿色证书和新型农民20万名以上”的目标。浙江省在农民大学生培养方面已经进行了多年的实践探索。

(一)“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实施

2004年2月,教育部启动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旨在通过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方式,将高等教育延伸到农村,为农村第一线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该计划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牵头组织实施,各地方广播电视大学具体承担教学任务。中央电大为“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共开设16个专业,分成农业技术类、林业技术类、畜牧兽医类、农林管理类4个类别,而浙江根据本地实际,开设了林业技术、园艺技术等8个专业。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自2007年秋季开始,浙江省财政全额负担每年1000名纯农专业(如林业技术、园艺技术等)学生每人5000多元的学费;农村行政管理、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学费按照“六个一点”(省里补一点、市里筹一点、县里拿一点、乡镇出一点、教学单位让一点、个人承担一点)的机制分担。

(二)财政埋单,培养欠发达地区农民大学生

为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从2006年开始,浙江省教育厅与省扶贫办在全省211个欠发达乡镇组织实施“扶千名人才、促千村发展”计划,面向欠发达乡镇农村青年开展成人学历教育。该项目的学生由浙江农林大学负责培养,学生在校脱产学习两年。浙江农林大学已经连续招收林业技术、园林技术、经济管理等专业共850余名农民大学生。考生入学后,所需的学费、学杂费和教材资料费等由省扶贫经费全额资助,对于特别贫困的学员将根据其贫困程度给予适当补助。考试合格者由浙江林学院颁发成人高等教育专科文凭,国家承认其学历,毕业后回原乡村工作。

(三)农业经营高级管理人员的培养

为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促进浙江省高效生态农业发展,2011年初,浙江省农业厅和浙江农林大学联合举办了“现代农业经营领军人才提升班”。该班培养对象重点选择农民专业合作社中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高级管理人员,招收专业为经济学。“现代农业经营领军人才提升班”每年招收专科班、本科班各30名学员,2012年第二届学员已经入学。

二、以培养现代职业农民为目标的本土化“农民大学生”的嘉兴实践

嘉兴市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市农经局与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从2009年起实施本乡本土以新型现代职业农民为目标的“农民大学生”培养工程,开展以创新现代职业农民培养机制为先导,开展以“行政化推动、本土化培育、专业化教学、精英化引领”为内容的现代职业农民培养的实践。

(一)行政推动,开展本土化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程

嘉兴是传统的农业大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加快,环境生态化、经营产业化、主体知识化、要素集约化、功能多样化等高效生态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主要特征日渐显现。截止 2011年底,全市总人口近 450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210 万人,占总人口的 47 %。而嘉兴市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 7.2 年,大学以上文化程度仅占 2.5 %。表现出整体素质不高,科技含量不足;人才存量不够等问题。嘉兴农民的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水平成为制约“三农”问题的一个颈瓶,因此,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能创业”的“本乡本土”的新型职业农民显得尤为重要。在此背景下,嘉兴市农经局与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以市委市政府“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为契机,出台“政府买单,市县联动,政校合作,联合培养”的机制,联合开展本乡本土的“农民大学生”培养工程。为嘉兴“三农”发展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用的上、留得住的本乡本土的农民大学生。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承担主要教学任务的高职院校,以办学60多年来积累的深厚农业教育资源为依托,把学历教育与实用教育相结合,自2009年开始,首届 60名已顺利完成学业,取得大专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目前在校还有三个班,在校生 277名。

嘉兴“本乡本土”农民大学生培养工程,以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为目标,以目前直接从事农业工作的农村村级班子成员、农业龙头企业管理人员、农民合作社管理人员、农产品经纪人、种养大户、农家乐业主、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及有志于农业创业的农村青年等为主要对象,具有一定的文化要求(高中、中专或同等学历),并通过国家成人高考录取。以生产技能、经营管理和技术服务为培养方向。使学员通过三年的学习,能系统掌握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在“三农”工作中起示范和引领作用,成为嘉兴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农民增收致富的先行者、农业产业化的引领者、农业农村先进技术的示范者。这是对培养目标的创新,促进农民由培训技术操作者向觉悟高、懂科技、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转变,由农业生产主体向农业市场主体转变。培养的类型主要有:

1.生产技能类。这类农民大学生掌握一定的农业生产技术,具备丰富的农业科技知识和农业生产经验,并直接从事园艺、鲜活食品、经济作物、创汇农业等附加值较高的农业生产。主要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和家庭农场主、种养大户以及农业龙头企业中的“农业工人”等。

2.经营管理类。这类农民大学生具备一定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理念和丰富的农业经营管理经验,充分了解现代农业生产过程,并能够符合市场运行规律的要求从事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中的经营管理人员和村级班子成员等。

3.技术服务类。这类农民大学生是指掌握一定的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专业技能,并以服务于农业生产为职业的群体。主要包括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指导的农业科技人员,以及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的专业人员,如嘉兴的“田保姆”等。

(二)量身定做,制定专业化新型职业农民教学方案

“农民大学生”以“学历+技能”的培养模式,大专文化层次,专业职业技能。学历教育,实行弹性学制(2.5-5年)。采取开放性、灵活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方式,以“半农半读”的方式开展教学。在教学安排上,根据农村学生特点和“三农”工作情况,充分利用双休、农闲等时间,采取集中面授、个别辅导、学习小组相结合的办法, 切实解决农村学员工学矛盾。

在专业设置上,学院紧密结合当前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农业经济发展实际,开设农村经济管理、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农产品市场营销、农业旅游服务与管理四个专业。每个专业课程设置上紧紧围绕“农”(农村、农业、农民)的实际,各专业的课程设置一般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等四个类别。重点突出实践性教学,注重培养学员的实践操作能力。学生可根据自己特点以及需要达到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选学一定数量的课程,达到规定学分的,授予相应高等教育学历证书。

在课程设置上,根据嘉兴“三农”发展的实际,主要开设了以“农”字带头的十多门课程,如《农村经济调研和信息处理》、《农村政策与法规》、《农村财税与金融》、《农村行政管理》、《农村环境保护》、《农村资源开发利用》、《农村产业化经营》、《新农村建设》等,注重培养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运用能力,重点突出实际、实践和实用。同时,根据农村学员的学习特点和课程性质,采用发展性评价等措施,采用“必修课、选修课、校外实践、技能实训”相结合的课程体系,突出对农民大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评定。

在教学团队组建上,除校内相关专业“双师型”资深教师外,还利用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浙江大学—嘉兴市农村创业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师资力量,聘请校外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家教授、技术人员、创业成功人士组成教学团队,重实战、全方位地对农民大学生进行教育培养。

在教学组织形式上,采用“课堂教学+基地教学+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利用“浙江大学—嘉兴市农村创业人才教育培训基地”这一平台,对每届“农民大学生”都在浙江大学举办嘉兴市农民大学生研修班,学习“三农”发展的前沿知识。挖掘鲜活的“三农”实践的新现场,开展现场式研讨,学员与学员之间,学员与创业者之间进行互动交流,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示范引领,助推精英化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创新

现代农业则越来越注重应用科技手段,用现代的物质装备来改造农业,实现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推动农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越来越重视采用先进的经营方式、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把产前组织、生产过程和产后服务各环节有效组织起来,形成比较完善的农业生产服务体系。这不仅要求从事农业的劳动者普遍提高文化素质,掌握农业新技术和新的经营理念,还需要有一批农民精英——新型职业农民的引领和带动,才能完成农业转型升级的重任。学院将农民大学生创业者定位为培育新农村建设所需“领军型、高端性、专业型”新型农民,而且还可以通过现代职业农民的示范引领和帮扶带动,加快改变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促进专业化分工和规模化生产,大大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整体上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效益,从根本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因此,培育现代职业农民是农民增收致

富的重要手段。从首届毕业的农民大学生来看,有5位同学成为了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或成员,主要是生猪养殖、蔬菜、水产、植保等专业合作社。其中李海根学员担任平湖市大得农生猪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至今合作社已有50多户养殖专业户加入,形成了抱团经营的优势。2010年,合作社出栏销售生猪45000余头,实现销售额近亿元,为农民的增收致富发挥了积极作用。他也被评为平湖市级科技示范户和先进科技工作者,所在的合作社被评为嘉兴市示范性合作社。有6位学员则成为了农业龙头企业的骨干,他们用现代的理念在农业双增(企业、农户)、科技先行、市场开拓、产业调整等方面起着示范引领作用。其中徐美根学员是浙江青莲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运营中心总监, 2010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达到了15亿元,被评为公司“优秀干部”和海盐县“劳动伟大—勇克时艰杰出职工”。有一批学员开始创业,如苏明法学员创办嘉兴市绿农农产品有限公司,2010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297.6万元。同时,根据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公司陆续建设两个瓜蔬种植示范基地,联结农户基地22O0亩,签订农户订单580户,带动农户185O户,不断壮大企业的发展。达到了农业增效、农户增收、企业增利的良好局面。

三、地方高校培养现代职业农民为“三农”提供人才支撑

地方性高校不仅数量多、覆盖面广、布局合理,而且其地域性、乡土性特点十分有利于为各地市“量身定制”培养本土化农民大学生;农民也可以不必脱离当下的农业生产经营工作,可以“一只脚踏进校门,一只脚留在农村”,使生产经验与学习培训两不误。在浙江省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体系中,地方市属高校正在发挥出无可替代的作用。

(一)实现人才培养直通农村,提升高校服务“三农”的影响力

长期以来,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在中国只是一个身份而不是职业。农业也是在自然经济条件下,采用人力、畜力、手工工具、铁器等为主的手工劳动方式,靠世代积累下来的传统经验发展,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居主导地位。生产方式上也是采用历史沿袭下来的耕作方法和农业技术。自1998年10月江泽民同志视察嘉兴时发出“沿海发达地区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号召以来,嘉兴以统筹城乡发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为抓手,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然而,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农民的专业与职业化,这是现代农业与农村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嘉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深入推进,已进入由传统农业加速向现代农业转型的重要时期,城乡关系、工农关系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促进了农民——这个传统意义上人口最多的社会群体加剧分化裂变,一批专业化、知识化的现代职业农民逐步成为引领广大农民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这就对农民职业教育提出新课题。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农业、农村人才“下不去,留不住,用不上”的积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还仍然存在。嘉兴农民大学生的培养工程破解了这一难题,把人才培养直通农村,以农民大学生来构筑“三农”人才高地。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地方性的高校,有一支普通培训机构所无法具备的系统的、全面的办学团队,在解决农村人才队伍学历水平问题,提升农村队伍的整体层次方面理应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大大提高了地方性高校人才培养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契合度,提升高校为“三农”发展的影响力与辐射力。

(二)注重培养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农民职业教育的推动力

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趋势日趋严重,农业劳动力后继乏人已经成为制约农业现代化乃至威胁农业安全的重要因素,如何吸引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年轻人从事农业,并把农业生产作为终身职业,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重点培养。近年来,嘉兴市委市政府将农村劳动力培训作为破解“三农”工作难题的重要工作来抓,全市各县(市、区)都成立了专门机构,出台了《关于开展百万农民培训工程的意见》,通过组织、整合、协调学院和社会各类教育资源,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经营能力为核心,积极致力于开展本乡本土的农村实用人才教育培训。但在谁组织、谁出钱、谁培养的机制问题上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嘉兴借鉴国外现代职业农民培训的先进经验,确立了由政府统筹规划,以市县两级农经部门协同组织、以农业职业院校为主体,各个培训机构分工指导、协同合作,共同完成的 “政府买单、市县联动、政校合作、联合培养”的培养机制。形成农民职业教育的合力,地方高校打破传统招生途径与课堂教学模式,将高等学历教育向农村延伸,并围绕“农”的实际调整学科设置,开展专业化教育,把学历教育与实用教育相结合,有效提升职业教育直接服务农民的能力。与此同时,注重农民职业培训模式与培训手段的创新,坚持分类培训,采用校校合作、校企合作、订单培训、定向培养等,不断提升教育培训的重量,以此来推动农民的职业教育的发展。

(三)培养新型现代职业农民,增强科教兴农的支撑力

按照现代社会学理论,在某种意义上,农业现代化也即农民知识化的过程,即传统农民脱胎换骨走向现代文明的过程,是传统农民走向“终结”和现代新型职业农民“再造”的过程。而专业化、知识化的现代职业农民才是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的中坚力量,才能带动广大农民大量采用现代农业科技装备和先进农业技术,推进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品质,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推动农业发展由主要追求数量扩张向注重品质效益转变,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解决好“三农”问题,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根本、最现实的潜力和措施在于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关键在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要素。农业人才是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引领者,是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智力载体,是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大力加强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于深入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发展,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长远战略意义。努力建设以行政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主体的、规模宏大的高素质农业人才队伍是关键。加强农业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强农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必须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和农业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作用。科研机构和农业高等院校是培养农业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为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因此,嘉兴开展“农民大学生”培养工程,立足“三农”发展需要培养人才;积极打造区域“三农”发展的人力资源开发中心,找到了一条地方性高校服务“三农”的有效途径,也为本乡本土的农民提供了一条提升素质、提高学历的通道,为其实现终身教育愿望创造了机会。实现了 “把人才植根在农村里、把课堂开设在田间头、把论文书写在大地上、把创业规划在农场中”的预期目标。现代职业农民培养对科教兴农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作者章康龙,男,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嘉兴 314001)。

责任编辑:凌 雁

猜你喜欢
嘉兴三农农民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红船:从嘉兴驶到金水桥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饸饹面“贷”富农民
嘉兴瑞节耀汗青
浙江嘉兴卷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新性质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