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拓新、尚美、致和
——确立浙江人的价值观 凝聚全省人民向心力

2012-05-16 11:51王东莉
观察与思考 2012年5期
关键词:浙江人主题词中华文化

□ 王东莉 黄 健

(王东莉,浙江大学思政部教授;黄健,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导)

崇德、拓新、尚美、致和
——确立浙江人的价值观 凝聚全省人民向心力

□ 王东莉 黄 健

(王东莉,浙江大学思政部教授;黄健,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导)

人类历史发展和实践表明,一个民族、国家和社会的价值观往往是高度凝练的,具有巨大的向心力,能够充分地反映出整体国民的精神状态,引导和丰富国民的精神生活。从精神高度确立价值观,就能够真正地提炼出指向更加明确、更加集中的价值观主题词,使之不仅有更大的辐射力、更广的影响力和更强的吸引力,同时也将促使它在整个价值体系中成为居于主导地位的核心理念。

一、价值、价值观与民族文化传统

价值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区别、选择和评价性判断,价值观则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所持有的一种精神信念和行为依据。马克思在论述价值时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 是“人们所利用的并表现了对人的需要的关系的物的属性”, 它“表示物的对人有用或使人愉快等等的属性”。 在马克思看来,价值体现了主客体对立统一的关系,价值观则是人的一种精神准则,一种终极信念。

确立价值观,提炼主题词,离不开民族文化传统的制约与指引。与以基督教为主导的西方文化及其价值观和价值体系不同,中华文化基于“天人合一”的理念,着重是在道德本体领域构筑了以“仁”为核心元素,以“忠、孝、礼、义、廉、耻”等为纲常的价值观和价值主题词,展现出充分的人文关怀,给予有限的生命以无限价值和意义的支持,如孔子所强调的那样:“其为仁之本舆”。中华文化注重道德理想人格塑造,突出“仁爱”情感力量,使之能够在人的精神世界里,唤起主体的自觉,调动主观能动性,在锻造强健体魄、坚韧性格的同时,更进一步强化人的德性禀赋,培育人的道德情操,展现人的精神风采。千百年来,中华文化构建的价值观,为中华儿女创造灿烂和辉煌的物质与精神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在人类社会由传统的农耕文明向现代的工业文明转型过程中,中华文化在道德本体领域构筑的价值观,还缺乏一种与时俱进的,开放、兼容、创新和积极发展的态势,单一的道德人格理想还不足以满足日益变化、多元发展的现代人的精神需求,不足以支持现代人心灵世界的多样性价值诉求。近现代中西文化、文明的激烈碰撞、冲突、交汇,导致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知识谱系、价值典范、话语方式、发展语境等方面出现前所未有的震荡,进而从根本上撼动了传统价值观的权威地位。特别是在当今以现代化为标志的全球化进程中,经济发展一体化引发了全球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深刻变化,新的世界格局逐步形成,跨文化交流也进一步扩大,不同形态文化和价值观的碰撞、交汇、渗透和融合,使得任何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都不可能在一个封闭的状态下进行,而取决于如何参与多民族文化之间的文明对话和价值交流,诚如萨义德所说的那样:“每一文化的发展和维护都需要一种与其相异质并且与其相竞争的另一个自我的存在。” 因此,在新的形势下,确立新的价值观,提炼新的主题词,也就成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二、时代使命与浙江人价值观的确立

确立浙江人的价值观,是结合浙江的改革开放实践,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举措,体现了当代浙江人对于确立新的价值观的高度重视与执着追求。我们认为,确立浙江人的价值观,提炼主题词,应注重文化的传统性与现代性,价值的区域性与普适性的结合,应充分考虑浙江的历史和现代的发展状况与未来取向,并与“浙江精神”相对应、相结合,表现出浙江人对确立新的价值观的独特认识、理解和追求,表现出对中华文化传统价值观的尊重和创造性转化。

第一,充分体现浙江人对德性禀赋的高度推崇。德、德性、德行,都是中华文化重要的价值因子,“尊德性”、“厚德载物”、“度德量力”,体现了中华文化在道德本体视阈构建价值观的一种精神向度。“德”及其相关的“德性”、“德行”,所指的是人的一种内心情感、精神信念和人格要素,与人的本性、品德等息息相关。儒家认为,“德”包括人的忠、孝、仁、义、温良、恭敬、谦让等禀性,其中,德性人格则是人的最高境界,它标志着每一个个体的人在任何情境中都能够以人格尊严、优良品质和真善美理想作为人格的价值导向,并由此确定人的自律道德主体地位,具有履行社会义务和承担人生责任的能力。在浙江人的价值观建构中,应突出中华文化重“德”、崇“德”的传统,并赋予时代的新涵义,使之成为浙江人价值观的重要元素。

第二,充分体现浙江人对创新精神的大力弘扬。拓新、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创造、新发现为特征的一种精神和实践能力。无论是历史上,还是在当今,浙江人都具有一种勇于创新的精神,不断开创新事业、新局面,是浙江人敢为天下先,做时代“弄潮儿”的精神体现。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诗经·大雅·文王》曰:“周邦虽旧,其命维新”。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的复兴之中,展望21世纪中华文化的发展,必将是走不断拓新、创新的道路。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在价值观确立中,注重“拓新”、“创新”价值元素的注入,将会给予浙江人以更大的创造、创新的智慧和人生意义的深刻启迪。

第三,充分体现浙江人对美的价值的执着追求。浙江地处江南,江南的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在浙江都有充分的展现。在确立浙江人价值观当中,体现尚美的精神,展现美的风采,目的就是要激发人性之“美”,遏制人性之“恶”,使之能够进入“至美”精神境界,做到悠远旖旎而囊括万千气象,浩大豪迈而饱含情与思,审视宇宙天地,领悟人生意义,展现生命美感,传达人生喜悦,实现合规律与合目的的统一,获得精神解放和心灵自由的内在超越。

第四,充分体现浙江人对致和理想的热烈企盼。“和”的理念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元素之一,也是中华文化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孔子就主张“和而不同”,庄子也提出“无己”、“心斋”、“坐忘”、“和”的修身主张和社会发展策略。《中庸》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又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故“致和”强调的是人与诸事的和顺。对个体而言,强调的是恪尽职责,坚持操守,淡泊名利,与人和睦相处。对群体而言,强调的是要与人、与世界和平共处,强调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四大基本关系中,坚持“持中”的价值准则,不走极端,保持中道理性,主张在保留和尊重彼此差异的基础上,求同存异,缩小差距,达到相互的一致。在确立浙江人价值观当中,体现“致和”思想,对解决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确立浙江人价值观的现实意义

丹尼尔·贝尔指出:“文化领域是意义的领域,……每个社会都设法建立一个意义系统,人们通过它们来显示自己与世界的联系。” 在以现代化为主导的全球化进程中,确立新的价值观,构建新的价值体系,往往是一个民族和国家进行现代转型所必然出现的精神现象,是重建新的人生价值和意义的一种神圣使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举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理性膨胀、物质至上、信仰危机、价值失落的现象。为此,确立浙江人的价值观,提炼新的主题词的现实意义在于:顺应现代化历史潮流,对应整个民族文化心理发展需求,为处在现代转型时期的人们提供一种合理性、合法性的精神信念和行为依据,即一方面为人提供一种日常行为和认识判断的价值准则,另一方面也使之成为人的精神指南,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帮助人进行价值定位,从中认识人生发展方向,获取生命超验意义的价值证明。

在确立浙江人价值观中,提炼出“崇德、拓新、尚美、致和”核心词,是建立在充分尊重浙江区域历史和文化发展的基础之上的,也是建立在高扬人的主体性、精神性和发展性的价值基点之上的。人,无疑是一切精神构成要素中最核心、最活跃的因素。在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人的现代化决定着现代化的基本性质。阿·英格尔斯指出:“在整个国家向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人是一个基本的因素。一个国家,只有当它的人民是现代人,它的国民从心理和行为上都转变为现代的人格,它的现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管理机构中的工作人员都获得了某种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性,这样的国家才可真正称之为现代化国家。” 将人的主体性、精神性和发展性作为确立浙江人价值观的文化指向,充分地显示出在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用新的价值观、新的主题词,构筑新的精神信仰和终极关怀的哲学思想,展现出培养人的现代人格,熔铸人的精神品质,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并在精神价值尺度上,表现出尊重人、理解人、肯定人,开掘人的价值和潜能,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给予人更多的创造和创新品格的文化哲学特质,体现出与21世纪人类文化发展方向相吻合、相一致的思想与精神特征。

责任编辑:徐友龙

猜你喜欢
浙江人主题词中华文化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站在日本的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
华侨图书馆将建海外漂流站 让中华文化传播海外
以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路径思考
智能传感器的智慧战略,新技术创造新价值
身边的“神回复”
“最美现象”视域下当代浙江人耻感意识的境遇
取消公文主题词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公文主题词消失的原因浅析
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务实守信崇学向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