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名白酒的几点忠告(标题)

2012-05-15 02:42李秋喜
营销界·食品营销 2012年3期
关键词:汾酒白酒文化

李秋喜

影响未来名白酒企业发展的“八个慎重”(一级)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困惑。对于已经成功或者失败的事情,我们比较容易做出相对正确的判断,而对于正在进行乃至于未来的问题,则容易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情况。但是,未来毕竟是与过去相连接的,还是能理出一些头绪来。针对目前行业面临的一些问题,我提出“八个慎重”,与大家商榷。

1.慎重对待食品安全。(二级)

名白酒企业是行业的旗舰团队,在这个问题上万万不可掉以轻心。我认为,白酒企业的食品安全,至少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实施:

一是完善自身产品的防伪体系;

二是加强企业管理,管好自己的员工,防止“内鬼”出现;

三是检查是否使用了食品添加剂,质量是否过关;

四是联合有关政府部门加强打假;

五是对企业周边的造酒企业严加防范。必要时由企业出钱,请政府部门定期进行地毯式检查。这方面汾酒集团是有教训的。

还有一个问题是,你坚持规规矩矩开车是不够的,还得防止别人开车撞你,希望兄弟企业能够引以为戒。

2.慎重对待多元化经营。(二级)

名白酒企业的多元化经营,大概不外乎几种情况:

一是同心多元化。也就是向啤酒、葡萄酒、果酒等领域进行品牌延伸。事实证明此路不通。

二是相关产业多元化。比如做包装、印刷、物流等产业链延伸。但是在这些方面,原有企业早就已经非常成熟,占据创新优势及成本优势,后来者很难居上。

三是进入不相关的制造业。由于同上原因导致失败。

四是进入高科技的IT领域或者资本运营领域。这两个领域聚集了中国最杰出的知识精英,要想有所作为,太难了。如果一定要进入,我建议选择优质项目参股,一旦上市会获利不少,但控股要慎重。

3.慎重对待产能扩张。(二级)

产能扩张分三种情况:

一是为了增加原酒库存,提升企业未来的发展能力。只要企业有这个实力,我是赞成的。

二是企业预期未来市场会快速增长,只有扩大产能才能跟上市场的发展速度。这个也不要紧。如果卖不了,可以存起来。

三是企业品牌向中、低端产品延伸。这个就要慎重了。以稀释品牌价值为代价的增长,是短视行为。

基于这三种情况,我以为,产能的大规模扩张,一要理性面对国内市场的消化能力,无论什么名酒都挡不住地产酒的长期存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这方面体现得十分明显;二要在真正走向国际市场上有实质性突破。离开这两方面的理性判断,产能的急剧扩张就值得研究了。

4.慎重对待国际市场。(二级)

只有全面进入广阔的国际市场,中国白酒才能成为真正的朝阳产业。但是,中医产业努力了十几年仍然在欧盟全军覆灭,那么概念非常相近的中国白酒又将怎样呢?

大家都说清香型酒是最接近国际香型的,如果我们把度数降下来,包装按照国际标准生产,就能够真正打入国际市场吗?把脂和酸都按国际标准降低,这样的酒还是中国白酒吗?还有,我们名白酒企业对国际蒸馏酒市场到底了解多少?有多少企业在开拓路上铩羽而归?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名白酒企业大谈国际市场,我认为是应该慎重的。

5.慎重对待历史文化。(二级)

现在很多白酒企业宣称自己是开山鼻祖,实际上,现存的名白酒中,没有一家的历史比山西汾酒长。

任何一个懂酒的人都知道,中国的造酒历史应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前面是酿造酒阶段,后面是蒸馏酒为主的阶段。中国酒传承几千年的酿酒容器是陶器,而不是窖池。窖池是在蒸馏酒阶段才出现的。而且,中国最早的蒸馏酒,是使用陶器酿造的,也不是窖池。

在消费日益理性的情况下,不实宣传越广,对自己危害越大。所以,我们提出诚信企业做诚信宣传,诚信经营促社会和谐。

6.慎重对待奢侈品时代。(二级)

许多人说中国名白酒正在进入奢侈品时代。有人对此指责非议,有人则欢呼雀跃。

我个人以为,指责非议不可怕,可怕的是欢呼雀跃。因为无论国际国内市场,支撑市场的核心力量都不是奢侈品。如果中国市场上进口车只有法拉利、保时捷、兰博基尼、宾利等几百万、几千万的奢侈品,那么整个中国市场都让给了国内汽车企业。而事实上,丰田、雪佛兰甚至奔驰等国际汽车巨头,为争夺国际市场都开发出了低端车。宁可牺牲一定的品牌价值,也要分中国市场一杯羹。

所以,我们名白酒企业,面对这种欢呼雀跃,要慎重对待。我们的品牌创新不应该把奢侈品作为导向。

7.慎重对待法国模式。(二级)

现在中国白酒界有一种移植“法国酒模式”的潮流。企业按照法国波尔多的酒庄模式改良,饮酒方式提倡加冰、加饮料,原粮参照法国酿酒葡萄的提法,称为酿酒高粱。

我认为这样的潮流应该慎重对待。且不说这种做法是否符合酿酒规律,如果中国白酒不打造自己独特的模式,在中国崛起的同时却按照西方的模式走,最终很有被西方蒸馏酒淹没的危险。

当然,国际酒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和营销经验仍然值得学习,但是要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吸收。

8.慎重对待名酒生态。(二级)

中国白酒需要一个对话的平台。我们希望有一个诚信的、绿色的、环保的、健康的、和谐的、充满希望的、适合中国名白酒成长与发展的生态环境。

我个人以为,要建立这样一个健康的名白酒生态环境,第一要讲诚信,第二要讲和谐,第三要讲绿色。诚信是前提,和谐是基础,绿色是未来。

对中国名白酒企业未来发展的4条建议(一级)

中国白酒是一个整体,要抓住和创造历史机遇,更要承担起时代责任。针对这个问题,我结合汾酒集团的一些思路和做法,提几条建议:

1.中国白酒要树立以“中国标准”战胜“国际标准”的信心。(二级)

中国崛起靠什么?靠改革开放,靠向西方的先进经验、先进技术学习。但是我们全盘西化了吗?没有,恰恰相反。我们虽然如饥似渴地学习西方,但从来没有要完全走西方的道路,而是在学习中建立独具特色的“中国模式”。随着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模式”成为世界性的研究课题。尽管目前仍存在很多问题,但是这个模式正在战胜“西方模式”。

我们很难改变已经非常成熟的“国际蒸馏酒标准”,但是我们可以参照“国际标准”,建立中国白酒的“中国标准”,尽最大限度地学习西方的经验和科学,但中国白酒的本质和特色不能丢。同时,我们的“中国标准”随着“中国模式”的不断成功而建立。中国在崛起,我们在渗透。我相信,总有一天,中国白酒会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2.中国白酒要合力创造自己的高雅文化。(二级)

在中国酒文化历史上,向来有雅俗之分。雅有《红楼梦》大观园里的“琴棋书画诗酒花”,俗有《水浒传》里梁山好汉的“大碗喝酒,大块吃肉”。

我认为,中国白酒要改变现在的“干杯法”,要建立高雅的“酒道”文化。“酒道”文化是什么概念?我认为应该是时尚的、现代的,同时体现中国传统文化韵味的。这需要我们中国白酒企业群策群力,各显身手,博采众长,形成模式。

汾酒集团计划每年在中秋节搞一次“中国酒道论坛”,邀请全球的酒文化专家、中国文化名人、学者,在对话和探讨中,传承和设计中国当代的“酒道”模式。

3.中国白酒应该把“反哺传统文化”作为自己的使命。(二级)

只有中国文化的崛起,才能带动中国白酒真正走向世界。我们需要一个在世界上有巨大影响力和生命力的中国文化。

为此,汾酒集团策划了“全球华人华裔文言文大赛”。不为复古,只为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大赛反响非常热烈,得到于丹、王立群等专家学者的关注与支持。我们计划继续办下去,一连办个五年、十年,把对古文感兴趣的全球华人都凝聚到文言文的传承中来,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做出自己的重要贡献。

4.中国白酒要对时代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二级)

目前,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白酒企业凤毛麟角。在白酒越来越被认定为暴利行业的情况下,白酒企业只有主动地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才能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汾酒为此成立“山西省汾酒集团公益基金会”,帮助有需要的人们,我们还将为此继续努力。

【抽文,放第二页】

中国在崛起,我们在渗透。我相信,总有一天,中国白酒会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编辑 潘卫艳 858637569@qq.com

猜你喜欢
汾酒白酒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最新的汾酒30年(蓝花瓷瓶)、20年(蓝花瓷瓶)、15年三种酒比较
白酒局变
理念:天然生态的“健康汾酒”理念
何为“勾兑酒”
白酒进美国酒吧
谁远谁近?
汾酒,内涵式增长的力量
谁来破瓮
中国白酒,华山论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