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郭宏,张莉莉,张晓楠,马淑丽,王雪
(1.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北京 100005;2.沈阳医学院护理学院;3.中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ICU;4.中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消化内科;5.阜新市矿总医院ICU;6.中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放射乳腺科)
WHO规定,在发展中国家60岁以上的人称为老年人。据民政部2011年6月发布的《2010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7 765万人,占总人口的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1 883万人,占总人口的8.9%[1]。目前沈阳市老年人口为122.9万,老年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17.1%, 老龄人口所占比例超过了全省及全国,且每年全市老年人口将以6%速度增加,2015年全市老年人口将达到164.6万,老年人口约占总人口的21.6%,8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7万,占老年人总数的22.5%[2]。由于我国独生子女国策的实施,核心家庭逐渐成为主导性家庭模式,促使养老模式不再是依靠子女养老的单一模式,老年人对子女的依赖正逐渐减少,而对社会的需求正逐步增加[3]。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直接关系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本研究对沈阳市养老院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进行了调查,分析影响沈阳市养老院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并将结果反馈给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及社会有关部门,以便为养老机构改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质量,从而提高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1.1 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沈阳市公办养老院中5所60岁以上的老年人160人,共发放调查问卷160份,回收160份,剔除6份不合格调查问卷后,有效问卷154份,有效率为96.25%。同时,对160名60岁以上的居家老人进行生活质量评定表的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60份,回收158份,同样剔除6份不合格问卷后,有效问卷152份,有效率为95%。
1.2 方法 由统一培训的调查人员按照统一标准对调查对象进行现场调查,问卷主要采取自填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以保证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问卷包括老年人一般情况表和老年人生活质量评定表。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可量资料采用t检验。
2.1 养老院老年人与居家老年人一般情况比较 两组老人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及经济收入的比较(表1),差异无显著性(P>0.05)。
表1 养老院老年人与居家老年人一般情况的比较
2.2 养老院老年人一般情况 受调查养老院老年人中女性居多(63%),年龄在80~90岁占(42.2%),文化程度均不高,小学和中学文化程度共占60.4%,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1%,66.9%的养老院老年人丧失了配偶。月收入在1 001~2 000之间的老年人占48.1%,1/3的老人月收入在500元以下。多数老年人用自己的收入支付养老院的费用(61.7%),并且是自愿入住养老院(63.6%)。
表2 养老院老年人一般情况
2.3 养老院老年人生活质量状况 根据老年人生活质量状况调查结果(表3)显示:老年人在身体健康状况、智力水平、参与社会活动方面相对其他方面较差。身体健康方面:在154名老年人中,多数老年人身体间或或经常有病痛感(57.8%);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有119人,占总人数的70.8%,其中患有两种以上慢性病的老年人有38人,占总数的24.7%。日常生活功能中,生活部分自理及丧失独立生活能力的老年人占40.3%。心理健康方面,大多数养老院老年人情绪较稳定,性格较开朗(70.4%);智力下降的老年人有98人,占总人数的63.6%。大多数(79.9%)的老年人对生活基本满意;在人际关系方面较融洽(78.6%)。有时参加或不参加社会活动的老年人有87人,占总人数的56.5%。98.1%的老年人能够保持基本合理的生活方式;89.6%的老年人对养老院的居住环境及医疗保障较满意。
表3 养老院老年人生活质量状况
2.4 养老院老年人和居家老年人生活质量比较 表4中显示:养老院老人在身体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社会活动状况等方面均低于居家老年;但在环境适应状况方面较高于居家老年人。
表4 养老院老人与居家老人生活质量状况比较
3.1 促进老年人身体健康,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国内外多数研究表明,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首要因素是身体健康状况。慢性病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4]。本次调查的154名老年人中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占总人数的70.8%,其中患有两种以上慢性病的老年人占总数的24.7%。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一般健康状况随着慢性病病情的加重、疾病的迁延及病种的增多而逐渐变差,同时,慢性病也是老年人致残的重要因素之一。慢性病的久治不愈及反复多次的急性发作均可导致老年人心理状况衰退,对生活的满意度下降,最终导致其生活质量下降[5]。跟居家老人相比,养老院老人的总体身体健康状况要差一些(P<0.05),这与养老院老人缺乏日常规律的体育锻炼,没有子女在身边精心看护有关。因此,养老机构应该加强对养老院老年人慢性病的预防、控制慢性病的发展等预防保健工作。要建立养老院与社区医院的联合机制,除了定期对养老院老年人进行体格检查外,对于老年人常见慢性病要早期干预、早防早治,最大限度的减少慢性病对老年人造成的致残率,使老年人保持良好的独立生活能力,从而保证老年人有较高的生活质量。
3.2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维护老年人认知能力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思维能力、注意力、判断力也在逐年下降,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差、反应迟钝,认知能力的退化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了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养老机构应加强对老年人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指导,减轻老年人对认知能力下降产生的恐惧感,并积极采取措施,保持老年人的智力水平。具体措施可以通过:(1)积极预防老年人常见疾病的发生,做好预防保健工作;(2)积极控制已有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避免病情加重;(3)帮助老年人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纠正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4)根据老年人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规律体育锻炼计划,延缓衰老;(5)鼓励老年人经常用脑,养成看书阅读的好习惯,同时注意避免过度用脑、过度熬夜;(6)鼓励老年人与社会接触、沟通信息,了解周围的世界的变化。
3.3 鼓励老年人参加社会活动,促进其社会适应性 养老院老人的社会活动参与情况低于居家老人(P<0.05),养老院老人虽然多人生活在一起,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高,但是身体状况及养老院单一的社会环境限制了老年人对社会活动的进一步参与。调查显示,影响养老院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的主要因素普遍主要有:(1)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失去对参加社会活动的兴趣爱好,这说明老年人对社会文化的需求不足;(2)养老机构组织的社会活动少,活动设施、场地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因此,养老机构应积极为养老院老年人创造参与社会的机会,定期评定老年人的活动能力,定期组织、安排其参与社会活动。比如组织老年人参观科普基地、到学校与青少年联谊、到社区与其他老人进行活动交流等;倡导老年人心胸豁达、大度,少于他人计较,善于找乐、善于满足自己,多培养生活乐趣等。通过参与社会活动,既可以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又能满足老年人的自我实现的需求。
3.4 加强老年人心理护理,促进其心理健康 与居家老人相比,养老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要差一些(P<0.05)。多数老年人的子女因忙于工作或其他原因将老人安排在养老院,虽然物质上能够满足老年人需求,但是经常忽视了与老人情感上的交流。尤其是丧偶后单独入住养老院的老年人及无子女的老年人,他们的孤独感与失落感会随入住时间增长而与日俱增,进而产生烦躁、焦虑的心理,严重者会出现抑郁心理。老年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害怕寂寞与孤独,环境的陌生和对亲人的依恋是初入养老院的老年人产生孤独感的主要原因。养老院管理者要为入住老年人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使他们尽早结识新朋友,尽快适应养老院生活。同时,在照护老年人的同时,也要对老年人的亲属进行心理方面的健康教育,使她们抽出时间多陪老人聊聊天,耐心倾听老人的心声,准确了解老人生活及精神上的需要,让其感受到家人的关爱和亲情的温暖,消除失落感及孤独感。
影响沈阳市养老院老年人生活质量是多方面的。在社会养老需求日渐增多的形势下,养老机构应该从多方面入手,全面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及社会适应状况,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改善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民政部.2010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报告[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12.
[2] 于红.关于沈阳市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建议[J]. 沈阳干部学刊,2011(4):56-58.
[3] 茅清,柯雪梅,郑玉仁,等.福建中南部城区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2):165-168.
[4] Margie EL ,Suzanne LW. The sense of control as a moderator of social class differences in health and well-being [J].Personal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8,74(3):763-773.
[5]曹士云.老年人协会在村民自治进程中的功能与作用[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2005,4:298-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