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达铺隧道变形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2-05-15 08:16李满宏
铁道勘察 2012年6期
关键词:边墙拱顶断面

李满宏

(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河南郑州 450016)

兰渝铁路兰广段隧道受地质构造影响,几乎每个隧道施工都不同程度受困于围岩变形困扰,严重影响施工中的安全和进度,加大了施工成本。各个隧道又由于开挖断面、施工工艺和水平的不同,变形成因和处理办法各有不同。本文通过实践对控制哈达铺隧道变形的难题得出一些结论,可为后续施工提供参考,并有待继续研究和完善。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总体概述

兰渝铁路哈达铺隧道为穿越长江、黄河的分水岭——麻子川的越岭隧道,全长16.59 km,设计为两座单线隧道,线间距40 m。为满足全线工期要求,施工组织设计采用进、出口和5个斜井共7个主要工作面。控制段落为进口—阿坞1号斜井,区段长6 600 m。

1.2 地质岩性及构造

隧道洞身经过地层主要有2种:

第一种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淤泥、淤泥质粉质黏土,粉质黏土,砂质黄土,中砂,洪积细(粗)角砾土,这种地层变形比较小。

第二种为下第三系砂岩、砾岩、泥岩及三叠系中统砂岩,板岩局部夹灰岩,板岩夹砂岩,主要分布在隧道里程DK220+496~DK226+000段。板岩主要以直立为主,基本平行于隧道走向,隧道变形主要发生在这种地层,尤其变形严重的为直立、薄层状的板岩局部夹灰岩、板岩夹砂岩(T2ss+s1)。该段地层正好位于青藏“歹”字形构造体系之疏勒南山—日月山—尖扎山断褶皱(合作—岷县断裂带F3至舟曲—金厂—石峡断裂带F4),形成大花沟背斜,核部里程为DK221+400。受2008年5.12汶川8.0级强烈地震影响,隧道围岩与本条线勘测设计时相比,岩层更破碎,节理更发育,这从兰渝铁路兰广段(夏官营—广元)隧道施工揭示也得到证明。

1.3 水文地质条件

隧道通过区地下水以潜水为主,分为岭南、岭北两个大的水流系统,正好处于隧道里程DK220+485~DK226+000处,局部具有弱承压性。但由于围岩褶皱、断层等影响,节理发育,使含水介质各向异性,使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十分复杂,地下水无侵蚀性。隧道断面形式(图1)为鸭蛋形,高宽比为1∶0.82。

图1 隧道断面(单位:cm)

2 变形情况

围岩初期变形速率快、持续时间长、累计变形大,造成喷射混凝土剥落掉块、开裂。初期支护未能达到有效约束,导致边墙收敛大,累计收敛变形达到520 mm,使某些区段隧道净空侵限时有发生。变形范围内支护出现环、纵向裂纹,甚至出现钢架扭曲失稳,造成塌方,施工进度严重受阻。从开工以来,一般水平收敛在200 mm以上,日最大变形速率104 mm/d,开挖后15 d左右收敛变形速率变大的情况较多。

3 变形原因分析及对策

3.1 原勘测对围岩的判定不准确导致的变形和塌方

由于勘测技术手段和技术的限制,加上地质体的复杂多变,期望在施工前完全查明工程岩体的状态、特性是十分困难的。全隧道原设计Ⅲ级围岩有3 500 m,并且全部分布在进口—阿坞1号斜井(DK220+485—DK226+000)之间。但从施工解释的情况看:目前根本没有出现Ⅲ级围岩,造成前期施工盲目乐观,变形和塌方频出。

对策:通过设计及时对围岩级别进行调整。目前在已施工过的区段,基本上都调整成Ⅳ、Ⅴ围岩。

3.2 原设计支护参数的支护强度不足导致变形和塌方

原设计Ⅳ级一般没有拱架,Ⅳ级加强(Ⅳ为φ22 mm格栅,但施工后,格栅扭曲变形严重),即使后来加强,采用Ⅰ16、Ⅰ18型钢钢架,仍然出现大量变形,侵入二次衬砌限界。

对策:经过与设计单位反复协商,并通过现场施工试验段量测数据分析,最后确定主要采用Ⅵb支护参数,只是根据围岩情况,将拱架间距调整为60~80 cm,有效避免了侵限换拱。

3.3 工程地质特点和隧道断面特有形式共同作用造成收敛变形大

该隧道板岩倾角大部分基本垂直水平面或略带倾斜,走向与线路夹角为9°~11°,经常出现薄层状,节理发育,层间有软弱夹层。根据岩体力学分析,开挖后水平收敛大,拱顶沉降小,如果岩层产状正好向隧道内侧倾斜,更容易造成单侧收敛值偏大,造成侵限,严重的造成单侧滑塌。哈达铺进口初期的3次塌方基本上都是单侧边墙,洞顶则没有出现。而兰渝线为客货共线铁路,隧道要求双层集装箱通过,设计标准断面为鸭蛋形6心圆,边墙曲率较小,承受水平应力差,隧道进口左线4处风机加宽段,每段80 m,断面比普通断面大很多(Ⅳ级围岩开挖断面79.5 m2,风机段109.5 m2)。风机段曲率大,近似圆形,在相同支护参数下,由于要采用特殊的台车衬砌,有些从开挖支护完成到衬砌完成历时1年半,却仍然保持稳定。而标准断面却在20 d内变形,侵限、失稳。

对策:①增大变形预留量,将原设计预留量从10~15 cm,先调整到30 cm,但部分边墙仍有少量侵限;②改变隧道断面形式,根据量测数据,拱顶沉降小,边墙收敛大的特点,拱顶预留变形量调整为15 cm,变更边墙曲率,这样边墙实际预留量达到60 cm;③根据实际揭示的围岩节理走向,增加增长单侧边墙锚杆和注浆小导管、锁脚锚管;④将原来设计的素混凝土变更为钢筋混凝土;⑤再根据量测数据优化曲率,使边墙实际预留量调整到35 cm,减少混凝土回填量。

3.4 工程地质特点和施工中不可避免的震动造成收敛变形

隧道板岩倾角大部分基本垂直水平面或略带倾斜走向与线路夹角为9°~11°,薄层状,节理发育,层间有软弱夹层。这种围岩爆破开挖后,拱顶围岩层间没有形成临空面,但边墙围岩形成临空面,层与层之间裂缝扩大,最内侧初期支护剥落,造成超挖。初期支护后,松动圈内的外侧围岩层间在裂隙水的作用下不断软化,逐渐失去自稳能力,锚杆、锚管的抗拉能力也减弱,几乎全部荷载都集中到拱架和喷射混凝土上。从边墙塌方的情况揭示:根据围岩的不同,松动圈宽度为50~150 cm,再往外侧,因为没有受到爆破的影响,层间填充致密,围岩完好,不连续塌方,只要重新尽快喷混凝土封闭,然后重新立拱架支护,不会出现大的变形。

对策:①控制每循环进尺,减少对围岩的扰动范围,拱架间距60~80 cm,不得大于2榀进尺。②严格控制装药量,多打眼,少装药,边墙范围内的抵抗线大于拱顶的爆破抵抗线,边墙周边眼间距小于拱顶周边眼间距(拱顶周边眼抵抗线45 cm,周边眼间距45 cm,边墙为60 cm和35 cm),这样会造成边墙少量欠挖;爆破后,围岩层间已松动,通过机械修整满足轮廓要求。③及时封闭,快支护,缩短水侵入和风化时间,防止剥落超挖进一步加重。④加长边墙的锚杆和锚管长度,原设计的锚杆、锚管长度为3.0 m,变更为4.5 m,后又经过工程试验,取消φ25 mm中空锚杆,采用φ42 mm锚管,以利注浆加固。

3.5 施工中注浆不到位不及时造成变形

通过以上设计和施工变更及优化,基本消除了换拱拆换,但仍有个别点和区段变形较大,初期支护开裂。经过认真分析认为:主要是中空锚杆注浆只能加固杆体周围围岩的强度,对改善围岩整体承载力作用不大,锚管的注浆不到位、不饱满,或者根本没注浆,待量测发现已出现大的变形,才开始补注浆,这时初期支护围岩已在裂隙水的作用下,成为粉末状或泥状,失去本身的强度和自稳力,无形中增大了初期支护的压力。

对策:①取消φ25 mm中空锚杆,采用φ42 mm锚管,锚管上设置间距20 cm出浆孔,孔径6~8 mm,梅花形布置。②每2个循环进尺3.2~3.6 m,无论变形与否,必须停止开挖,集中注浆,充填围岩震动裂隙,提高围岩自稳能力。③注浆时由技术人员旁站记录,并编号注浆顺序,防止出现漏注;做好注浆记录(包括浆液配比,注浆顺序,每孔注浆量,总注浆量等),为后续相似围岩提供数据参考,不断优化,提高工效。

3.6 变形持续时间长有突变现象

通过对监控量测的分析,即使采取以上施工措施,哈达铺隧道直立板岩变形很长时间也不收敛。并且表现在刚开挖支护完成3~5 d内变形较大,然后度过一段时间稳定期,20 d左右,收敛变形会增大,边墙初期支护局部出现小裂纹,拱顶表面喷射混凝土有小的剥落和掉块。

对策:①对局部进行复喷或二次注浆;②及时施工二次衬砌,根据目前的施工进度,衬砌距工作面的距离控制在70 m之内,基本保证了在20 d之内完成二次衬砌。

4 结论

通过设计、施工的不断优化,积极采取工程实践中总结出的控制措施,并加强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和工序工艺的控制,经过近3年的探索和经验总结,哈达铺隧道变形基本在可控范围内,施工也基本正常,最主要的是消除了拆换拱这种极高安全风险的作业。目前哈达铺隧道关键线路进口—阿坞区段开挖还剩余2 800 m,前方施工地质情况千差万别,工期压力很大,仍需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技术攻关:

①采取以上施工控制,每月单口掘进50~60 m,还要研究在保证每道工序工艺质量的情况下,提高工效,缩短工序时间,加快施工进度。

②铁建设[2010]120号文要求仰拱每循环开挖进尺不得大于3 m,即使目前月掘进60 m,仰拱施工进度也制约前方掘进,是否可以采取其他加固措施加大循环进尺,也要通过施工总结后报有关部门修正。

参考文献

[1] 关宝树,赵勇.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2] 朱建明,徐金海,张宏涛.围岩大变形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3] 赵少强,林安宁,闫小军.哈达铺隧道直立板岩大变形分析及控制施工技术[J].现代隧道技术,2011(2):73-77

[4] 夏润禾.软弱围岩大断面铁路隧道大拱脚台阶法施工技术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10(4):78-81

[5] 宋学伦.兰渝铁路首阳山隧道浅埋富水Ⅵ级围岩段施工技术[J].铁道标准设计,2010(S1):120-123

[6] 汶文钊.宜万铁路云雾山隧道溶洞施工技术[J].铁道标准设计,2010(5):87-90

猜你喜欢
边墙拱顶断面
继承“传统”中蕴藏的“智慧”(六)
中核集团:全球最大LNG储罐拱顶模块吊装成功
消力池贴坡式混凝土边墙稳定复核
파금과 염상섭 문학 비교연구의 한 단면(断面)
高深度大断面中深孔一次成井技术探索与应用
方斗山隧道拱顶FLAC沉降模拟及修正
浅谈挤压边墙混凝土施工方法
浅谈辊道窑拱顶开裂或塌陷原因分析
跌坎式底流消力池边墙突扩宽度对池长的影响研究
河谷地形对面板混凝土堆石坝边墙施工期挤压形变规律的有限元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