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花 内蒙古巴彦卓尔市中医院妇产科 015000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肿瘤,但其绝对发 病率很难确定。因很多患者无症状或因肌瘤很小,临床不易发现。随着晚婚、高龄分娩人群的增多,围生保健质量及重视程度的提高,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1]。本文分析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对并发症的影响。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24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患者,年龄23~42岁,平均年龄(28.9±2.5)岁;孕周36~41周,平均(38.5±0.9)周;其中初产妇73例,经产妇51例;孕前检查中经B超证实子宫肌瘤48例,孕期经B超证实56例,20例为剖宫产术中证实。124例患者中,单发子宫肌瘤101例,多发性子宫肌瘤23例。单发子宫肌瘤中,浆膜下肌瘤为59例,肌壁间肌瘤为52例,黏膜下肌瘤为11例。
1.2 研究方法[2]以回顾性方法对患者病例进行分析,根据子宫肌瘤类型的不同分为3组,分别为浆膜下肌瘤组、肌壁间肌瘤组、黏膜下肌瘤组。将肌壁间肌瘤组根据肌瘤大小分为3组,分别为小型组(直径不超过2cm)、中型组(直径在2~5cm之间)、大型组(直径超过5cm)。对比分析各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检验指标资料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单位以χ2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不同子宫肌瘤类型下妊娠并发症的发生 见表1。
2.2 不同大小子宫肌瘤类型下妊娠并发症的发生 见表2。
表2 不同大小子宫肌瘤类型下妊娠并发症的发生〔n(%)〕
目前已明确子宫肌瘤细胞中雌孕激素受体和组织中雌二醇含量较正常子宫肌组织高,雌孕激素还与子宫肌瘤细胞增殖有密切关系,并且雌孕激素及其受体是相互促进的。近年研究发现,子宫肌瘤细胞中存在多条克隆性染色体结构和数量的异常,其中7、12、14号染色体异常最为常见,子宫肌瘤细胞本身存在遗传密码的改变可能是子宫肌瘤发生发展的直接原因[3]。根据肌瘤生长部位分为宫体肌瘤和宫颈肌瘤,子宫体肌瘤多见。子宫肌瘤常为多发性,根据肌瘤的生长位置可分为肌壁间、浆膜下和黏膜下三种类型。所有的肌瘤开始生长时均为肌壁间肌瘤,肌壁间肌瘤占总数的60%~70%,浆膜下肌瘤占20%~30%,黏膜下肌瘤仅占肌瘤的10%[3]。黏膜下肌瘤较多引起临床症状和影响妊娠,被认为是临床最重要的类型。
一般情况下认为,子宫肌瘤只要不影响受精卵种植,均能妊娠。浆膜下肌瘤不影响子宫内膜,也不影响受精卵种植,故多不影响妊娠。黏膜下子宫肌瘤突出在子宫腔内,可影响妊娠。肌壁间肌瘤要根据肌瘤的部位及其对子宫内膜的影响而定。子宫肌瘤对妊娠和分娩的影响是,妊娠早期流产率明显增加,多表现为习惯性流产、死胎。妊娠晚期可发生早产,肌瘤大时亦可造成胎位不正,使手术产率增加。分娩过程中,由于肌瘤影响子宫正常收缩,可使产程延长,如宫颈肌瘤或子宫下段肌瘤,嵌于盆腔,可造成阻塞性难产。分娩后由于肌瘤影响胎盘剥离及子宫收缩,可引起产后出血,产褥期感染率亦增加。
妊娠后子宫肌瘤常随子宫增大而增大,容易发生子宫肌瘤红色变性。产后由于子宫血运突然减少,发生退行性变的机会更多,有时因肌瘤增大,在盆腔内引起压迫症状,发生尿频、尿急、尿潴留或大便困难等。带蒂的浆膜下肌瘤,由于随妊娠的子宫上升进入腹腔以及组织疏松,容易发生扭转。妊娠期黏膜下肌瘤存在,可引起不规则阴道流血,并且产后可能由宫腔脱出至阴道内,继发感染及组织坏死。
根据妊娠月份、肿瘤类型、大小、部位、临床症状、患者的年龄以及有无并发症等情况而定。一般认为,妊娠期不必急于手术处理,经密切观察,多数能顺利渡过妊娠及分娩。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处理原则是保胎、防止流产。妊娠期做肌瘤摘除术极易引起流产,但若因误诊或不能明确诊断则需进行剖腹探查。如剖腹探查证实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应根据其类型进行不同处理。
[1]李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70例的临床治疗及并发症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0):16-17.
[2]王月玲,杨娜,王利娟,等.子宫肌瘤在妊娠期的变化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04,33(11):982-984.
[3]曹泽毅,主编.妇产科学〔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4]叶小萍,史帆.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临床诊治48例〔J〕.陕西医学杂志,2010,39(3):373-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