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田径课程教学实验研究

2012-05-15 01:24赵益鑫
运动 2012年18期
关键词:田径体能训练身体素质

赵益鑫

(东北财经大学津桥商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0)

1 田径课教学内容的设置与实施方法

1.1 田径课内容的选择与创编

以往田径课教学所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从专业田径比赛中移植过来的运动项目,如短、中、长距离的跑,跳高,跳远,投掷等田径类项目。也正是通过对这些项目的学习、锻炼,提高大学生们的各项身体素质,从而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

现如今,我们尝试改革所选择的田径课内容不同以往,在实践中虽说依据田径的自身特点和教学实际情况,以走、跑、跳、投的基本运动形式为教学内容,但通过细致精巧的创新、改编、搜集和整理等手段,挑选一些趣味性较强的练习项目,以发展体能训练为主,见表1。

这些通过精心的设计、创新、选择、优化的田径课内容,不以学习专门的某项田径项目为教学内容,而是以体能训练内容为主,不但能够达到旧田径课模式所具有的同样效果,还具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

1.2 循环训练法在田径课中的应用

东北财经大学津桥商学院田径课要求安排45min田径和45min球类项目的组合内容。以45min的田径课程为例,对照组依旧按照旧的田径课模式进行上课、练习。实验组在以体能类练习作为田径课的内容之后,采用循环训练法和游戏作为辅助练习手段。在每次45min的田径课中,选择一项与本次课内容高度相关的游戏内容,选择10项左右的主要练习内容,同时设计2 ~ 3套循环训练组,或是以速度、反应和力量为主,或是以速度、协调性和耐力为主,或是以力量和耐力为主等组合练习。

根据课程任务的不同,可以把一个班约30人,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同时分别完成某一具体任务,之后按既定的顺序和路线依次轮换进行练习;或是可以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完成一套循环练习内容后,下一组方可进行同一循环练习内容;或是分成一个大组,按照准备活动跑圈队形,前后间隔一定距离同时按一个方向完成某套循环训练法的练习。训练方法可以选择循环重复训练方法、循环间歇训练法和循环持续训练法的其中的一种或多种训练法进行交替练习,并根据实际场地情况设计循环训练法的顺序和路线,练习的路线可以是直线、折线、往返线路、多次往返线路、弧线等开放的线路,也可以是三角形、四方形、半圆形、圆形等闭合的线路。例如,一次完整的45min田径课,除准备活动和放松练习以外,先安排一个既可以调动学生们上课的积极性又可以练习反应、速度和灵敏性的贴人游戏;后安排一套以俯卧撑15次、30m冲刺跑、蛙跳30m、两头起30次、30m快速高抬腿跑、立卧撑15次、大步伸膝走30m、30秒钟跳绳8个内容,30m多次往返线路力量和速度素质的循环间歇练习;再安排一套以50m加速和50m减速交替进行,400m圆形线路耐力素质的循环持续练习。

表1 实验组学生田径课程内容设置一览表

2 应用效果的实验

以东北财经大学津桥商学院2010级新生8个班级学生,其中男生118人,女生126人,共计244人为实验对象,将8个班级分成2组,实验组、对照组各4个班级,其中实验组为2个男生班(57人)和2个女生班(60人),对照组同样为2个男生班(61人)和2个女生班(66人),进行实验研究。

实验前对2组学生发放相同的调查问卷,进行了身体条件的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P>0.05,表明2组学生实验前在年龄、身形体态、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均数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对照组依旧采用传统的田径教材和教法进行教学,而实验组采用游戏、体能训练内容和循环训练法进行教学。2个小组由同一教师授课,教学场地、授课学时、学生人数等情况基本保证一致,无明显差异。

实验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受试对象的50m、1 000m或800m、立定跳远、后抛实心球、引体向上或仰卧起坐、1min跳绳6项身体素质进行了分别测定,并发放了相应的同一调查问卷。检查初始条件是否均等以及了解学生们相关田径课的一些基本情况。实验中,分别多次对2组学生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进行了测定,以了解在不同授课内容、方法条件下,2组受试对象有何差异。实验后,再一次对2组学生们的6项身体素质进行测验以及后续调查问卷的发放,对比实验前、后相关数据、指标的差异和学生们的认知态度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

3 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组生理负荷的测定

体育课负荷量的适宜是指在体育课的锻炼中要遵循恰当的生理负荷。负荷量过小,机体得不到适宜的刺激,功能的变化不明显,相反负荷量过大,不仅不能增强体质,反而有害健康。掌握适宜的运动量,一般可采用心率百分法,即采用使心率升高到本人最高心率的70% ~ 85%的强度作为标准进行锻炼的方法。一般男女均可用220-年龄来估算每分钟最高心率。

大一学生年龄一般都在20岁左右,在体育课过程中运动强度应控制的心率范围是140 ~ 170次/min,在这个范围内才被称作适宜的负荷量。每次体育课中都包含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其中基本部分是主体,也是运动量最大的部分,在对随机选择实验组6次课基本部分的3次测定中发现,基本部分的平均心率为160次/min,正符合适心率百分法适宜负荷量的原则;6次课3个部分的平均心率为135次/min,在120 ~ 140次/min范围之内,这也符合我国专家学者提出的体育课平均心率的标准;6次课平均练习密度为47%,同样符合体育课练习密度的标准范围。抽查的多种指标均符合标准的范围,充分说明实验组的学生练习强度适宜,练习密度合理,有利于当代大学生锻炼身体,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表2 同一组学生实验前、后身体素质测验成绩一览表

3.2 实验组与对照组体育课的练习密度比较

依据学校体育关于体育课练习密度的测定方法,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先后6次对实验组田径课的练习密度进行了统计。6次测定的结果均是实验组练习的时间明显多于对照组,练习时间平均多出来近5min之多。这说明实验组以游戏、体能训练加之循环训练法的应用可以更好地增加练习密度,提高田径课的效率,合理利用时间。

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原因在于,传统田径课模式以学习某一项技术为主,通过对某一项技术的学习来提高学生们的各项身体素质,学习的内容相对复杂、枯燥,教法单一,讲解、纠正动作时间过多,有效练习时间较少,学生无兴趣;相反,创新后的田径课动作简单易学,内容丰富,练习手段新颖,练习目的更为直接,具有明确的针对性,讲解时间较少,几乎无纠正错误动作时间,学生积极性较高,课堂气氛浓厚。自然无论从课上的过程来看,还是从期末的效果来看实验组确实优于对照组。

3.3 教学实验后学生身体素质的测试结果

本学期教学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全体学生再次进行了50m、1 000m或800m、立定跳远、后抛实心球、引体向上或仰卧起坐、1min跳绳6项身体素质的分别达标测试。结果显示,男、女同学的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经过一学期的田径课学习后,各项成绩都有提高,但是无论男女,都是实验组提高的幅度要高于对照组。其中男同学实验组与对照组的50m、立定跳、后抛实心球、引体向上成绩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1 000m成绩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跳绳项目差异不大(P>0.05);女同学实验组与对照组的50m、立定跳、仰卧起坐、跳绳成绩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800m成绩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实心球项目差异不大(P>0.05)。(表 2 ~ 表 4)

表3 实验后两组学生身体素质达标成绩一览表 男

表4 实验后两组学生身体素质达标成绩一览表 女

表5 创新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比较%

3.4 实验后调查问卷的统计与分析

对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调查问卷统计的数据得出,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要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从表5中可以看到,无论是实验组的男同学还是实验组女同学,相对于对照组而言,对待本学期田径课的学习态度、幸福指数、自我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学生。因为创新后的田径课大胆采用了全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体制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对田径课的兴趣,让学生在体育课中体验田径运动的满足感、成就感方面以及自身锻炼效果方面要明显优于传统的田径教材。充分说明了以游戏、体能加之循环训练法的田径课教学在实践中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 论

4.1.1 东北财经大学开设田径课程是十分必要的。高校体育课程既是学校体育教育的终点又是大学生实现终身体育锻炼的起点,田径课更是其精华所在,如何成功的开设一门田径课程对于高校体育教育、高等学校教育、国民综合素质的提高、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强盛不衰具有深远意义。

4.1.2 目前普通高校田径课程改革过多的集中在理论研究,而且对于同一问题重复研究现象较为普遍,观点陈旧,缺乏创新。东北财经大学田径课程教学实验研究从实践角度出发,以具体的实验性研究参与并探索田径课程的改革,对于高校田径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重要作用。

4.1.3 传统田径课模式已不再适合当代大学生的需求,东北财经大学田径课程教材的优化与重组可以为田径课今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提供了崭新的视角。运用适宜的与田径运动相关的体能训练内容,来代替传统的田径项目对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更具直接意义。

4.1.4 东北财经大学采用循环训练法加之适宜的体能训练内容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田径能力和田径兴趣,提高体育课的练习密度,能达到较好的健身效果,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田径课程。

4.1.5 东北财经大学采用循环训练法加之适宜体能训练内容的全新田径课可以比较容易的渗透、延续到选项课中去,有助于专项身体素质、技战术的提高,同时也为大学生走出校门,培养终身体育价值观打下坚实基础。

4.2 建 议

4.2.1 从事普通高校田径课教学改革研究的专家、学者和老师们应该一如既往的关注田径课程改革的态势,充分重视田径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更好地结合,发挥高校田径课程核心的优势地位和作用,更深入地完善改革机制,最终实现普通高校田径课程的均衡、健康、可持续发展。

4.2.2 东北财经大学田径课教学实验研究虽然是在校内做的小范围实验研究,但是经过半个学年的验证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从事普通高校田径课教学改革研究的专家、学者和老师应该充分重视并借鉴本研究对普通高校田径课程教材的优化和重组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等研究成果,使其能够更好地得到推广,从而加快完善改革的进程。

4.2.3 循环训练法加之适宜体能训练内容的全新田径课程可以与其它选项课结合到一起,构成与其密切相关的专项体能课,有助于专项身体素质、技战术的提高,从而使选项课内容更加丰富和完善。

[ 1 ]周平安.论高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 J ].中国成人教育,2007(1).

[ 2 ]阳云.初探高校体育素质教育[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S1).

[ 3 ]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1.

[ 4 ]祁国鹰,徐明.体育简明统计教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

[ 5 ]张英波.现代体能训练方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 6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 7 ]钟秉枢.中国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4):1-4.

[ 8 ]郭炎林.对高校田径教学改革的分析与对策探讨[ 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9):109-110.

[ 9 ]杜吉生,席凯强,张宏伟.北京市普通高校田径教学现状调查与改革研究[ 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5):89-92.

[ 10 ]李增武.东北三省部分高校田径课开设现状与对策[ J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7(8):75-77.

猜你喜欢
田径体能训练身体素质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计数:田径小能手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锻炼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我国冰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综合述评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