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金”入市:四万亿的救赎

2012-05-14 16:52崔晓火
中国新闻周刊 2012年1期
关键词:入市公积金养老金

崔晓火

养老金、住房公积金“两金”救市已被证监会提上日程,但投资者更为关切的是,面对中国股市的黑洞,这场价值4万亿元的救赎能否拯救中国的资本市场

2011年两市交易的大幕已经落下。指数的连续阴跌令人窒息,但更令人惧怕的是,被大盘洗劫一空的股民,如今已变得麻木和迟钝。

2011年12月15日,上任不久的证监会主席郭树清,试图为股市注入强心剂。当日,他在公开演讲中提出,希望养老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可学习全国社保基金”,将分散在各省的2万亿元养老保险金以及2,1万亿元由各级地方政府管理的住房公积金组织起来,专设或委托机构投资资本市场。

一时间,争议四起。“被中国股市耽误了的十年,黄金也买不回来,”一位入市十余年的投资者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然而,接近核心决策人士的结论却不同。在他们眼中,最熟悉中国资本市场的证监会,在大市萎靡之中呼吁养老金、住房公积金等长期资本入市,恰恰说明监管高层已经在一个关键点上达成了共识,即:通过盘活处于低效率折兑中的养老金、公积金,倒逼资本市场规则的突破。

一场用4万亿拯救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已经被撬动。

中国版“401K”呼之即出

无论是“救市”还是中国版“401K”,已被定义为“不宜炒股的穷人”的普通中小股民,对于任何利好都已经麻木了。他们迟疑的情绪也通过指数流露出来。

在12月15日官方表达了对两金入市的态度之后,沪市除了在12月16日一度上涨了约2%之外,在接下来的交易日居然漠视4万亿元的利好,而形成持续阴跌,截至12月26日甚至形成了罕见的“七连阴”。

显然,郭树清的强心剂未能立竿见影,尤其是当所有人发现,中国股市在从2001年12月到2011年12月的十年间,遭遇了“零涨幅”,除了被称为“大庄家”的大型证券和投资机构,普通投资者数万亿的股本在数年间也灰飞烟灭。

十年投资让所有投资者清醒地看到:中国的股票市场已经沦为大庄家的圈钱工具,这个市场最大的毒瘤便是被绑架了的分配机制。新股“三高”发行,上市公司只顾“圈钱”、不图回报,中介机构漠视市场规则参与内幕交易、操纵股价,被郭树清主席称为“偷白菜”的小偷行为层出不穷。

这似乎成了一个鸡生蛋、蛋生鸡一样的死结。

然而,在参与资本市场改革决策的人士看来,“顶风”推动数额巨大的养老金、住房公积金这两艘资本巨轮人市,足以推倒落后体制和规则缺陷构成的“多米诺”骨牌。

“长期资本战略,将改变中国资本市场短期炒作盛行的投资环境。引导长期资本入市,有利于建立稳定的金融市场。”中国人寿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刘云龙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近年来,这位高层研究者始终在推动引入中国版“401K”养老金入市的工作。

一方面是投资者面对的一个低效率、缺乏公平性的资本市场,另一方面又有包括养老金、住房公积金在内的天文数字的存量资本处在“缩水”中,监管部门出击的时机和分寸都需要谨慎。

实际上,证监会知情人士2011年8月曾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中国长期资本投资的计划,即“中国版401K”仍处于政策层面的顶层设计阶段。在2011年8月初,证监会研究中心就曾完成过中国版“401K”计划和长期资本战略的报告,并已经征询过保险资金和养老金管理机构的意见。刘云龙便是参与咨询意见的人士之一。

刘云龙分析,根据多部委的协调,并考虑到当前缺乏的资本流动性现状,最早在2012年年中就可能迎来养老金的正式入市。

“参照目前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全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总额2万亿元不超过最高上限30%的比例可以进行权益类投资,也就是不超过6000亿的入市资金。”刘云龙对《中国新闻周刊》透露。

刘云龙进一步分析,最终的入市规模应该在养老金总额的20%至25%之间,但关键是时机要早。

事实上,从今年5月1日开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修订《企业年金基金监督管理办法》,提高了企业年金配置固定收益和股票权益类投资的比例,便是在为养老金进入资本市场铺路。与此同时,社保基金和保监会也参考了此规定,将保险资金投资股票比例上限提高至30%。

然而,如要实现“中国版401K”,让作为长期资本的“两金”进入资本市场,扫清制度的障碍是前提。

激活“死钱”

实际上,近年来被中国官方多次提起的“401K”,是指1978年美国《国内税收条例》第401条“K款”的内容,即美国全国的雇主可选择养老金专业机构或金融机构帮助其建立和维持养老金投资计划,以实现其保值增值功能。

在美国的众多养老金计划中,401K计划在此轮经济危机到来之前,始终被视为是美国增长最快的雇员养老金计划和增长最快的员工持股机制。美国国内超过80%的家庭参加了该计划,该计划的资产规模几乎占到了美国养老保险体系的一半。

直到次贷危机爆发的2008年,曾有4.7万亿美元的个人养老金投资仍从美国股市中获得盈利。这也是最令中国政府心动的地方。当年正是401K计划的推出,才结束了华尔街股指长达15年的大熊市,并转入22年的牛市。

中国的邻国日本和韩国,近年来也仿效美国推出了效仿“401K”的养老金财政投融资制度。但是,结果却不尽相同:日本因为股市不景气,造成了数万亿日元养老金投资的损失;而曾坚持养老金不入市的韩国,则是在近十年间缓慢提高养老金在股票的投资比例,才实现盈利。

只是中国的“401K”,目前还停留在纸上。

郭树清的公开发言暗示,监管层将专设或委托机构投资资本市场,管理数额庞大的“两金”。

刘云龙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分析,他预料国务院将协调有关部委制定两套方案管理:一是委托现在的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管理两金的投资;二是新增与社保基金理事会并行、乃至竞争的专门机构,从运营2万亿元养老金的人市开始着手。

无论是哪套方案,均需要国务院修订现行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管理办法,赋予相关机构管理首批不超过6000亿元入市养老金的公共职责。

此制度设计也必然面对一个难题,那就是在入市之前,这一机构如何取得养老金、住房公积金账户所有者的信任。

如果将养老金操作为直接投资股票的政府特批,那么“两金”的风险就将由国家承担投资。一旦出现风险,将难以向公众兑现;而若模仿美国现行的401K计划实施个人账户投资,风险由个人承担,面向公众听取意见就成为必须。两者之间的不同利益,意味着一场博弈势在必行。

投资者对于“两金入市”的风险防控担忧,并非没有道理。因为风险客观存在。养老金如此,住房公积金更是如此。

由于与养老金的管理体制不同,如何激活分散在各级地方政府手里的住房公积

金,监管部门面临一个更大的挑战。全国住房公积金累计也已缴存共计3.9万亿元,算上1万多亿元作为贷款放贷用于住房建设,还有2.1万亿元的结余。这2.1万亿元的资本仍被地方紧握,不仅普遍存在低效率运营,还经常发生挪用。

一位在中部省份地级市主管住房公积金的工作人员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目前该省并未收到任何有关公积金进入资本市场的消息。“这是不可能的。”这位工作人员表示。

刘云龙认为,这样的表态正表明,住房公积金的现状不乐观。“要破解这一困局,人市的时间尽管可能晚于养老金,但同样需要尽快。”他说。“两金”复制社保奇迹?

无论是养老金先行入市,还是扫清障碍“两金”同时人市,两金合计4.1万亿元的资本对于中国的资本市场来说,无疑将是一笔潜在的巨大资金。

这让人们想到了十年前,社保基金的入市。投资者们不知道该不该相信,如有神助的社保奇迹会对比地复制到“两金”人市身上。

实际上,就在证监会提出“两金入市”之后,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不出意外地成为了第一位力挺者。而公开表态的也正是理事会会长戴相龙。

2011年12月20日,戴相龙在出席一场论坛时表示,地方养老金如果统一收拢买股票,“第一保值增值,第二增加资本市场的机构对基金的鼓励”。他还表示,只要经国务院批准,全国社保基金可以受托管理一部分地方养老金的投资。

而就在戴相龙发言的前后,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又向国内拥有社保偏股类组合的基金公司增资至少100亿元,由基金公司委托管理的每只偏股类组合账户,平均获追加资金5亿元。

社保基金对股市的积极态度,显然有“硬道理”。

全国社保基金早在2001年就进入股市。目前,总额接近1万亿元的全国社保基金能进行股票投资的比例仍在总额的35%。十年间,全国社保基金所持的资本总额从2001年的805.09亿元增长到2010年底的8566.90亿元,增长了十倍,年均收益率为9.17%,完全跑赢了通胀水平。

不过,尽管近年来的年收益率超过了通胀水平,但坊间对于社保基金收益能力仍然存在非议。一条可能的“潜规则”便是,在中国证券市场现状下,全国社保基金也许是凭借其在信息极端不对称背景下掌握核心信息的能力,才获得资本上的成功的。

例证之一是,2005年6月,当时的沪市综合指数跌至998点的历史最低点,但社保基金持股量却祭出神来之笔,在“逆动”中从4.32亿股增加到26.14亿股,增持的行业也从钢铁、石化等大盘蓝筹股扩展至机械制造、电力、银行、地产,果然,随后便迎来了2007年的历史高位。

而在2008年10月,上证综指再次创出1664点的当年新低,社保基金又一次精准地“抄底”,在2009年市场走出一轮牛市的情况下,获利850亿元,投资收益率高达两位数。

十年来,社保基金凭借天然优势,成为了中国股市中的“最积极股东”。而当同样“体量”的养老金和住房公积金逐步入市的时候,普通投资者们有理由猜想:同样的精确打击又会在市场中形成一股圈钱的大潮,而将中小股民的小舟打翻在巨浪之中。

不过,对中国股市仍保有信心的部分股民表示,尽管存在不确定性,他们仍然愿意对两金入市的积极作用怀揣希望。

自谓“股民老张”的投资培训专家邱柯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认为,管理层提出两金入市,表明了本轮行情以达到政策可控范围内的“底部”。

“但十年‘零涨幅的教训足以告诉普通投资者们,建制应该是重振中国股市的基础。”邱柯说。

根据中金公司预测,2012年中国的股市资金需求量约1.25万亿元。“两金”若按30%的最大投资比例人市,就可以满足一年的资金量。然而,如果交易环境的改善迟迟没有到来,今年以来中国股市的“黑洞”效应却可能让关于两金盈利的诸多猜想尽成“浮云”。

回顾2011年年初,上证综指仅在4月短暂超越了3000点的心理关口,随后便跌落到如今的2200点附近,并持续徘徊。与此同时,深成指也从年初的12700点跌至8900点左右。正是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制度的担忧,坊间才对数额巨大的养老金、住房公积金入市满是疑虑。

不过,针对中国股市的整肃,似乎也正在加速之中。

自2011年11月新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履新开始,证券市场的“监管风暴”似乎有加强之势。新官郭主席的“三把火”一个接一个地点燃:先是完善上市公司分红新政、出台创业板退市制度,接着又是掀起监管风暴打击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行为,解聘第三届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委员,并一举通报了证监会调查出来的六起违法违规交易案。

投资者们只是希望,这一场整肃不会只是运动式的,而是持久的和良性的。两金入市,亦是如此。

猜你喜欢
入市公积金养老金
日本逾10万人被漏发养老金
印度政策利好,中国企业“入市”
浅析我国养老金入市风险及措施
您的退休养老金足以养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