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选择的人生才是幸福的

2012-05-08 05:03孟非
女士 2012年10期
关键词:标准答案人生观遥控器

孟非

不到一个世纪以前,对于婚姻这件人生大事,大多数中国人几乎没有自己的选择,而是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我小时候填履历表,里面有一栏叫“出身”,我当时不懂是什么意思,家里人告诉我应该填“干部”。虽然当时我并不清楚“干部”的确切含义和这个出身意味着什么,但是仍然感觉到一种小得意。

后来,我知道了所谓的“出身”的真实含义,我为我童年无知的得意感到羞愧,因为那时中国人的身份是无法选择的。

过去,我们的命运似乎也没有太多的选择——你爷爷是农民,决定了你爸爸是農民;你是农民,决定了你儿子、孙子都是农民,你家祖祖辈辈、世世代代就是农民。

恩格斯曾经说:“以财产的不平等取代出身的不平等是人类历史的一次伟大进步。”我想,原因就在于财产是可以通过个人的主观努力而获取,而出身则是无法选择的,所以有选择就意味着进步和幸福感的增加。

在我的童年,中国人的生活几乎都没有什么选择。人们拿着差不多的收入,住着差不多大的房子,用着差不多一样的交通工具,吃着差不多的食物,穿着差不多款式和颜色的衣服,留着差不多的发型——剃光头的只有两种人:病人和犯人。那个年代是物质和精神匮乏的年代,也可以表述为选择匮乏的年代。

让我们再回到《非诚勿扰》。

我小时候,刚有电视机的时候,基本上没有什么频道可选择。现在你家遥控器可选多少台节目,恐怕没几个人说得清。现在电视观众的幸福感,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讨厌哪个主持人立马可以用遥控器“枪毙”他。

《非诚勿扰》在当下的中国走红,正是因为满足了人们对选择婚姻的诉求,但是稍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会发现,相亲的媒体平台实在太多了,为什么只有《非诚勿扰》形成了这样的社会影响·

我认为,每一期《非诚勿扰》展示的,不仅仅是24个单身的美女和5个来征婚的男人,而是通过这一群形形色色的普通征婚者,展示了当下中国年轻人的生存现状和命运,进而呈现出整个时代发展的印迹和宏大社会背景。

《非诚勿扰》舞台上男女嘉宾展示和讨论的内容几乎涵盖今天中国老百姓生活的所有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说,《非诚勿扰》是一幅当下中国市民社会的《清明上河图》。

我不认为人们喜欢看《非诚勿扰》仅仅是为了看美女或者是看我和黄菡、乐嘉斗嘴。这个舞台上,在两个年轻人是否愿意牵手的背后是他们生活态度、生活方式乃至人生观、价值观的选择。我们几乎在每一期节目中都能看到不同话题引发的讨论,这个节目的价值正是在于这种讨论,而不是结论。尽管我们3个人都有一点好为人师的坏毛病,但是我们在尽最大努力使《非诚勿扰》在实现服务功能的同时,呈现出不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年轻人在这里发出真实可信的声音,在他们在面对选择的时候倾听自己和别人的真实答案而非标准答案。

因为,人生本来就没有标准答案。

“自由选择”和“真实表达”,我认为是幸福生活的两个重要人文要素。

《非诚勿扰》核心的人文精神或许就在于此:每个来到这里的人,可以自由选择在异性和公众面前展示怎样的自我。公众喜爱并关注这个节目也不仅仅是因为可以围观别人的爱情,而是在真实表达渠道相对稀缺的当下,可以在关照别人命运的同时带入自己的价值判断和生活态度。

猜你喜欢
标准答案人生观遥控器
梁漱溟的“力性”人生观
我是“糊涂虫”
时间遥控器
爸妈有个“遥控器”
将疫情当作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契机
李耀进:没有标准答案,唯有用心用情
苏轼所写墓志铭与祭文里的人生观
丢失了标准答案
“标准答案”阅卷实录
标准答案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