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會计信息失真是企业正确决策与持续发展的一大“顽疾”。为此,本文在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防范与治理之策,以促进市场经济资源的高效配置与利用。
[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治理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概述
会计信息是指“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向经营者、债权人、投资者与行政部门提供该组织资本运行、经营业绩、财务变动等相关的经济信息。” 它既能如实反映价值运动的诸多变化,又可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了依据与支持。作为市场投资的“导航标”,会计信息的最大特征在于决策有用性,其质量高低将直接关系到市场经济资源的高效配置与利用。而会计信息失真则是会计报表或报告的数据信息无法充分、真实地反映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对经营者正确决策产生消极影响的状况,涉及到会计信息失实与造假两个方面。就其表现而言,大致包括:原始凭证失真、成本不实、财务账面混乱、经营成果失真、在成本中任意调节利润等,最终体现为会计报表或报告的失真。
会计信息失真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其一,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如果违背真实、公允的会计原则,通过瞒报税费、虚夸业绩、谎增利润等方式来推动公司股价暴涨,误导投资决策,就必然使投资者利益受损。其二,威胁企业持续发展。充分真实的会计信息是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实施有效管理的前提。一旦出现会计信息失真,企业就难以及时正确地应对千变万化的市场风险,市场份额与融资能力也随之下降,生产发展也难以为继。其三,引发市场信用危机。市场经济是以信用为基础的,则必然要求各企业及时披露会计信息,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道德风险。如若企业用虚假会计信息在资本市场“招摇撞骗”被发现,就会引发企业乃至整个市场的信用危机,使投资者与债权人感到上当受骗,再也不愿向该企业“输血”。其四,降低国家宏观调控的质量。宏观决策的制订离不开客观完备的财务数据。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将使行政部门难以准确评估经济发展的态势,并及时采取合理的宏观调控措施,致使社会经济秩序饱受不断冲击。
二、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1.经济利益驱动
企业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使得作为委托人的投资者专注于业绩监督,而将日常经营管理事务委托给专业管理者,并支付相应劳动报酬。此时,管理者基于个人效用最大化的考虑,倾向于在短期内快速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以获得投资者的认可与奖励。反之,一旦企业经营业绩急速下滑甚至出现亏损,管理者就会面临降薪或者被辞退的风险。为了减小风险,管理者会利用信息优势作出有损投资者的败德行为,指使会计人员随意篡改财务数据、提供虚假账目信息、粉饰会计报表,就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人员则为了追求更多的经济利益与更高的名誉地位,也热衷于选择有利于管理者而不利于投资者的会计方法,从而增强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
2.会计制度法规不健全
会计制度法规规定着企业会计活动的权利与义务,把“应该做”与“不应该做”的事项清晰地描述出来。但因有限理性与环境的不确定性,包括会计制度在内的任何制度均不可能毫无缺陷。为了契合企业发展的新形势,国家相继颁布一系列制度法规,诸如《会计法》、《企业会计制度》来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然而,制度设计并非完全满足经济环境不断变化的要求,只能考虑现在或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可预期的一些状况,致使会计制度的漏洞与不完善之处不断显现,很可能被人“钻空子”。同时,现存的会计制度规范多只提供基本准则,使得在会计事项确认与计量时可选择性与弹性较大。譬如,部分企业没有遵循市场规律,严格执行会计准则,对已减值资产不计提或少提减值准备,导致资产虚增现象发生。
3.会计监督不到位
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有赖于一套强有力的会计监督保障体系。新《会计法》明确提出建立企业内部监督、注册会计师监督及其财税部门监督在内的全方位监督体系,保证会计监督落到实处、坚决抵制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蔓延。但目前会计监督仍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大多企业尚未充分意识到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即使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也服从于管理者意志,甚至为帮助管理者实现既定业绩目标,不惜进行会计造假。而一些注册会计师为了追求自我利益,不但无法严格把关,真正履行好独立审计的责任,对企业经济问题予以及时披露,反而迎合协助企业出具不实会计报告,扰乱市场秩序。此外,财税、工商部门因管理职能的限制而无法形成有效的监督体系,对企业会计工作难以实施全面的行政监督,客观上纵容了会计信息失真。
三、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措施
1.实现内部治理结构规范化
规范合理的内部治理结构是企业科学决策、改善业绩的组织保障,也是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必然选择。一方面,要通过市场竞争的方式,把信用高、素质强、与企业战略相符的人遴选到管理队伍中来,明确各自职责分工,实现业务的授权与执行、业务的执行与审核相互分离,由会计人员集中负责财务数据的录入与会计报表编制,并及时将会计信息向社会披露。另一方面,要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厘清管理者的责、权、利,加强投资者对产权的控制与约束力度,让管理者忠实于投资者而非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强制会计人员篡改数据,实施利润操纵,从而偏离投资者的目标,将企业转变成谋取私利的工具。此外,要推进会计电算化建设,统一对会计信息进行搜集处理,既可减少因手工操作而引发的信息失真,又能把信息及时传递给管理者、投资者与行政部门,有助于减少信息不对称性。
2.完善会计法规与制度
完善会计法规与制度能降低会计人员业务执行行为的随意性,提升会计信息的准确度。因此,要根据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加快会计法规的修订,出台《会计法》及其会计准则的实施细则,使之兼具完备性与可操作性。在会计核算上应予以更为详实的规定,对随意变更会计计量方法与账外设帐等行为加以禁止性规定。对企业财产清查的范围及其程序应当进一步明确。要尽可能减少对同类业务会计处理方式的多样性,限定适用范围,压缩会计政策选择的弹性区间,减少会计人员自由裁量的空间。同时,要对新《会计法》的有关概念作精确释义,尽量不使用诸如“或者”之类的模糊性词语,让会计法规更加明晰、更具操作性。尤其在处罚标准上,要坚持从严从重。
3.构建会计监督体系
加快建立会计监督体系,使企业会计行为始终处在严密的监控范围内,是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有效举措。一要依照新《会计法》,实施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确保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并且,在企业内设置独立的审计机构,选派作风正派、能力突出的人员对会计凭证、财务报表及资产数据等内容进行审计稽核。二要制定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标准,增强其独立性,避免注册会计师因经济利益受制于企业而丧失社会公信力,同时,注册会计师应对财务报表信息的真实性承担连带责任,如果因会计信息失真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者社会负面影响的,就须记录到个人诚信档案并承担相应责任。三要加大财税、工商部门的联合稽查力度,正确处理好监察交叉与执法疏漏的矛盾,还应推行不定期抽查,依法防假治假,提高企业失信成本,以达到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目的。
4.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操守
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操守是保障会计信息充分真实的基础环节。首先,要与时俱进,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使其熟悉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精通会计制度,有能力应对各类经济活动、处理复杂会计业务,及时给管理者与投资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其次,要审时度势,强化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帮助他们树立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在履职行责的过程中坚持原则不放松,自觉抵制违法职业规范的消极行为,努力做到对投资者尽职、对国家负责。再则,要遵守法纪,落实持证上岗制度。会计人员唯有经过严格考核才能获得会计资格,并接受主管部门的定期检查,对违法违规者或能力欠缺者吊销资格证书,以确保会计人员求真务实、业务精湛。
参考文献:
[1]王红敏.会计信息失真与查证实务全书[M].北京:工商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刘楠(1980—),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本科毕业,现就职于辽宁省葫芦岛市龙湾中央商务区管理委员会,中级会计师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