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健,屈霁云,赵海刚,杨 晓
(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发动机所,陕西 西安 710089)
现代空战的发展趋势要求作战飞机具备过失速机动、敏捷性、隐身性等性能,而这对进入进气道的空气的均匀性非常不利。尤其是对于采用S弯管的进气道,其出口截面可能出现强烈旋流,进而造成发动机失速、喘振,严重时甚至导致发动机空中停车。20世纪70年代末,国外通过解决狂风战斗机试飞中左、右发动机喘振及停车问题[1],找到了一条较为合理的处理旋流问题的技术路径:模拟进气道出口典型旋流流场,在地面试车台或飞行试验平台上进行发动机抗旋流能力试验。
进气道出口旋流存在整体涡旋流、局部涡旋流和对涡旋流三种基本形式,实际中,绝大多数为这三种形式的组合[2]。要研究旋流、评定旋流及其对发动机的影响,首先要模拟出典型的旋流流场,其次要找到合理的旋流测量方案和评定指标,最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旋流及其对发动机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
本文在数值计算[3]及风洞试验[4,5]的基础上,利用验证过的叶片式旋流发生器和五孔探针测量方案,在地面试车台上模拟出典型的旋流流场,进一步在进气道/发动机实物上验证了旋流模拟方法、测量方法的有效性及旋流评定指标的可行性。
利用叶片式旋流发生器产生旋流。本文采用NACA65系列叶型加工直叶片作为旋流发生元件,叶片高110 mm,弦长120 mm,安装角0°,叶片转折角30°,叶片如图1所示。实际应用中,通过若干叶片组合来产生不同旋流。
图1 旋流发生叶片Fig.1 Blade of the swirl generator
采用8支五孔探针对旋流流场进行测量。由于安装原因,本文五孔探针的探头和安装座分别加工,最后进行组合、焊接(图2)。
图2 五孔探针Fig.2 Five-hole Probe
在抽吸式标定风洞中对加工的探针进行标定,-25°≤α≤25°(α为攻角),-25°≤β ≤25°(β为侧滑角),分别进行了马赫数Ma=0.2、0.3、0.4、0.5的变马赫数标定和拟合。某探针在Ma=0.5时标定出的特性网络图如图3所示,图中Cα、Cβ分别为偏转气流的俯仰偏转标定系数和偏航偏转标定系数。从图中看特性线规则度好,说明探针加工质量好。8支探针的α、β多项式拟合方差小于0.7°,其余系数的拟合方差均小于3%,表明探针均能用于较高精度的流场测量。
旋流模拟及测量验证试验在室内地面试车台上进行。试车台如图4所示,由整流罩、进气筒体、筒体支架、涡喷发动机、试车控制系统、数据采集系统等组成。
图3 Ma=0.5时某五孔探针的特性图Fig.3 Characteristics of a five-hole probe at Mach number 0.5
图4 用于旋流模拟试验的试车台Fig.4 Ground test bed used for swirl simulation test
8支五孔探针作为受感部沿发动机进口0.87倍半径处周向均布(图5),后端由管接嘴引至40支绝对压力传感器。另外在同截面壁面开三个小孔,用于测量发动机进口静压。试验数据进入车台数采系统,连续记录。
图5 发动机进口安装的8支五孔探针Fig.5 Eight five-hole probes installed at the engine inlet
通过不同叶片布置方式来模拟不同的旋流,旋流发生器距发动机进口1.5倍直径;在同一叶片布置方式下,通过调节发动机状态来控制进口马赫数,以模拟不同进口马赫数下的旋流。发动机进口马赫数由8支五孔探针中间孔平均得到的总压和壁面静压计算得到。试验时叶片布置方式和试验工况如表1所示。
表1 叶片布置方式及试验工况Table 1 Test conditions
采用文献[6]提出的评价指标对旋流进行评价。旋流评价指标为:整体涡强度ICB,整体涡指数SCB,对涡强度ICT和对涡指数SCT。纯整体涡时,SCB=1、SCT =0;纯对涡时,SCB=0、SCT =1。另外,本文定义,逆航向看,逆时针为正、顺时针为负。
如图6所示,利用6个叶片在进气筒体进口均布来模拟整体涡。试验结果如图7所示,Ma=0.35时,发动机进口0.87倍半径处的旋流速度矢量图如图8所示。从图中看出,模拟出的整体涡强度可达15°,且旋流强度基本不随马赫数变化;模拟结果中SCB较大,而SCT较小,也说明模拟出的旋流为典型的整体涡旋流,这与图8所反映的情况及叶片布置方式的预期模拟效果相同;整个涡左半边旋流强度大,说明发动机旋转产生了一定的诱导速度,使涡核偏向于左半部。
图6 整体涡模拟叶片布置方式Fig.6 Blade distribution for simulating bulk swirl
图7 整体涡模拟结果Fig.7 Bulk swirl simulation results
图8 整体涡旋流速度矢量图Fig.8 Swirl vector of generated bulk swirl
如图9所示,利用4个叶片在进气筒体进口右半边均布来模拟局部涡。试验结果如图10所示,Ma=0.35时,发动机进口0.87倍半径处的旋流速度矢量图如图11所示。从图中看:模拟出的旋流流场右半边强度较大,左半边强度很小,流场为典型的局部涡旋流;模拟结果中,整体涡和对涡强度相当,而SCB和SCT均在0.5左右,也说明模拟出的旋流为典型的局部涡旋流。
图9 局部涡模拟叶片布置方式Fig.9 Blade distribution for simulating local swirl
图10 局部涡模拟结果Fig.10 Local swirl simulation results
图11 局部涡旋流速度矢量图Fig.11 Swirl vector of generated local swirl
如图12所示,利用3个顺时针转折叶片在周向0°~120°均布和3个逆时针转折叶片在周向180°~270°均布来模拟对涡。试验结果如图13所示,Ma=0.35时,发动机进口0.87倍半径处的旋流速度矢量图如图14所示。从图中看,右半边旋流为顺时针,左半边旋流为逆时针,流场为典型的对涡结构;模拟结果中SCB较小、SCT较大,也反映出旋流为典型的对涡旋流;ICB基本都为很小的负值,说明左边旋流强度略大,为发动机旋转产生的诱导速度影响所致。
图12 对涡模拟叶片布置方式Fig.12 Blade distribution for simulating twin swirl
图13 对涡模拟结果Fig.13 Twin swirl simulation results
图14 对涡旋流速度矢量图Fig.14 Swirl vector of generated twin swirl
(1)叶片式旋流发生器能有效地模拟出典型的整体涡、局部涡及对涡结构,整体涡强度可达15°。
(2)马赫数对旋流模拟结果影响不大,发动机旋转产生的诱导速度对旋流流场有一定影响。
(3)本文采用的旋流测量方法行之有效且精度较高;旋流评定指标合理可行,能较为直观地反映旋流流场的强弱和结构。
[1]Aulehla F.Intake Swirl—a Major Disturbance Parameter in Engine/Intake Compatibility[C]//.Proceedings of the 13thCongress of ICAS/AIAA.ICAS-82-4.8.1,1982.
[2]Beale D K,Cramer K B,King P S.Development of Im⁃proved Methods for Simulating Aircraft Inlet Distortion in Turbine Engine Ground Test[R].AIAA 2002-3045,2002.
[3]姜 健,屈霁云,史建邦.进气道旋流发生器的设计与数值模拟[J].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2008,21(1):43—46.
[4]邓小宝,姜 健,屈霁云,等.进气道旋流模拟及测量的风洞试验研究[J].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2009,22(4):51—56.
[5]叶 飞,张堃元,姜 健,等.进气道旋流模拟及测量的实验研究[J].推进技术,2009,30(3):297—301.
[6]彭成一,马家驹,尹军飞.新机试飞中的进气道旋流测量[J].推进技术,1994,8(4):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