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48例疗效观察

2012-05-06 06:00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2年5期
关键词:消化性幽门溃疡

吕 明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48例疗效观察

吕 明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48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就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Hp转阴46例,占95.8%;对照组转阴30例,占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反酸、腹痛、嗳气、反胃、烧心等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 48例中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40例中总有效率为70%,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促进溃疡面的早期愈合,减少不适症状,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中西医结合;消化性溃疡;临床效果

临床消化系统疾病中,消化性溃疡比较常见,病程迁延往复,在治疗上存在一定棘手性,且易引起幽门梗阻、溃疡穿孔、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了不利影响,选择一种有效的方式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1]。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48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就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88例,男51例,女37例,年龄17~71岁,平均(49.5±9.5)岁。均符合《内科学》相关诊断标准,患者肝肾功能均正常,并为溃疡活动期,无消化道大出血、幽门梗阻、胃肠穿孔等并发症,无明显药物过敏史。病程0.1~19年,平均(7.5±1.4)年。病发部位:复合性溃疡12例,食管溃疡6例,十二脂肠溃疡43例,胃溃疡27例。排除需手术治疗者,合并心、脑、肾等严重疾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对照组4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变部位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均采用西药治疗,即果胶铋片100mg/次,3次/d,阿莫西林0.5g/次,3次/d,奥美拉唑20mg/次,2次/d,均为口服给药。观察组48例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具体组方为:白及10g,党参30g,制半夏10g,煅瓦楞子30g,厚朴10g,蒲公英30g,白术15g,海螵蛸30g,1剂/d,水煎分开服用。两组患者均以1个疗程为7d进行治疗,共应用2个疗程。

1.3观察指标对两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幽门螺旋杆菌(Hp)转阴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效果进行观察。

1.4效果评定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治愈:Hp检测呈阴性(-),溃疡病灶胃镜下检查消失或由活动期转为瘢痕期,临床主要症状呈基本消失表现,次要症状基本消失或消失。显著:Hp检测呈阴性(-),溃疡面积胃镜下显示缩小≥75%,临床主要症状呈消失表现,次要症状基本消失。有效:Hp检测(-)或(+),溃疡面积胃镜下显示缩小≥50%,临床主要症状呈明显减轻反应。无效:上述有效标准均未达到,甚至出现恶化表现。治愈+显效+有效为总有效。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相关规定对临床症状进行区分,无为0分,轻为1分,中为2分,分为3例。

1.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组间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Hp转阴率及症状积分比较观察组Hp转阴46例,占95.8%;对照组转阴30例,占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反酸、腹痛、嗳气、反胃、烧心等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情况比较(±s)

2.2临床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48例中,治愈36例,占75%;显效6例,占12.5%;有效4例,占8.3%;无效2例,占4.2%,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40例中,治愈20例,占50%;显效5例,占12.5%;有效3例,占7.5%,无效12例,占30%,总有效率为70%,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2。两组出现纳差、恶心、便秘等不良反应各2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

表2 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n(%)]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的转变和生活节奏加快,消化性溃疡发生率呈逐年增多的趋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且在临床上消化性溃疡具有较高发病率及复发率,除年龄、性别、季节是复发的因素外,不良饮食习惯、Hp感染、未规范治疗、口服 NSAIDs药物、抽烟、精神紧张及应激等可控因素也为溃疡复发的重要因素,降低了胃黏膜的保护机制和防御功能,故对引起消化性溃疡的因素干预措施,是降低发病率和复发率的关键。祖国医学将本病定义为“胃脘痛”的范畴,认为其病理机制主要为脾胃虚弱、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寒温不适有关[2]。现代医学认为幽门螺杆菌、胃黏膜保护减轻和胃酸分泌过多等因素独立或共同作用导致溃疡病变发生。针对病因治疗为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即制定规律的饮食计划,对脾胃进行调节,采取有效措施根除幽门螺杆菌,并对胃酸的分泌进行抑制,并消除其它致病因素,及时发病并处理异常[3]。

奥美拉唑属质子泵阻滞剂,为临床比较常用的抑酸类药物,可对胃黏膜壁细胞选择性作用,抑制H+-K+-ATP酶系的活性,对胃酸的分泌有显著的减少作用[4-6]。而胃胶铋片、阿莫西林分别起到对胃黏膜进行保护和将幽门螺旋杆菌杀灭的效果。中药组织有生肌敛疡、健脾益气、抑酸止痛、化湿和胃的作用,其中蒲公英、党参、制半夏、白术可健脾助运。以上药物经现代医学研究显示,具有调节胃肠功能、抗溃疡的作用,可对处于病理状态的胃肠功能紊乱进行调节,其中党参对胃酸分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使胃液酸度降低,对胃黏液的分泌起到促进作用,使胃黏液化-碳酸氢盐屏障增强,使内源性前列腺素 E2含量增加,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抗溃疡的效果较为明显[7]。研究显示,党参水煎醇沉液对幽门结扎型、应激型溃疡有防治作用。煅瓦楞子、海螵蛸可使过多的胃酸降低,并起到中和效果,对溃疡面的早期愈合有促进作用,白术可对溃疡面修复,保护胃黏膜。

综上,消化性溃疡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促进溃疡面的早期愈合,减少不适症状,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1]吕振雷,蒋颖,华敏峰,等.消化性溃疡患者社会心理因素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08,21(5):347-349.

[2]马建村,赵策,丁留敏.阿莫西林、甲硝唑、奥美拉唑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09,7(7):56-57.

[3]Depoortere l,Thijs T,Thielemans L,et al.Interection of the growth hormone-releasing pertides ghelin and growth hormonereleasing peptide 6 with the motilin receptor in the rabbit gastric antrum[J].J Pharmacol Exp Ther,2003,305(2):660-667.

[4]刘夏,苏成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与中医辨证分型关系探讨[J].山西中医,2009,25(3):44-46.

[5]杜吉义,李家辉.胃肠大出血综合处理 80例分析[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5,30(3):254-255.

[6]Shariat SF,Duchene D,Kabbani W,et al.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as first manifestation of metastatic testicular tumor[J].Urology,2005,66(6):1319.

[7]彭冬红.上消化道出血综合治疗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4):85-86.

广西贵港市中西医骨科医院,广西贵港 537100

猜你喜欢
消化性幽门溃疡
中西医结合治疗眸慢性溃疡59例临床观察
远离幽门螺旋杆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187例消化性溃疡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体会
都是“溃疡”惹的祸
洛赛克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分析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的相关性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
溃疡生肌散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