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经济学家》杂志5月5日文章,原题:中国汽车制造商仍在“二档”
长城汽车公司在天津建起新的组装线。与其他国内外汽车制造商一样,长城汽车公司认为,已经成为世界最大汽车市场的中国市场将持续增长。
上世纪70年代末期,中国轿车年产量不足3000辆。而现在,中国的汽车产业创造了数百万个就业机会。一些走在前列的汽车制造公司已开始着手在海外建设品牌。去年,它们出口90万辆轿车。
这能否算是了不起的成功?按照中国政府的雄心壮志,这还算不上。在一本名为《中国如何计划统治全球汽车产业》的书中,作者格雷格?安德森说,中国政策制定者希望,到2010年能够拥有三四家在全球具有竞争力的大型汽车公司,并拥有成功的自主品牌和技术。然而,到目前为止,“即便是中国最具创新能力的独立汽车制造商仍严重依赖模仿、成本控制和公共关系来装出创新的样子”。
日本和韩国的做法是,不让外国公司进入本国市场,给国内品牌发展空间。中国允许外国汽车制造商进入,但前提是它们要与当地企业合作,令中国汽车制造商学会制造全球一流汽车的本领,然后抛弃外国“新娘”。这一想法并未实现。安德森说,原因之一是中国国有汽车公司的老总把工作岗位视作通向更远大前途的垫脚石。因此,他们实行的都是短期疆域扩张,而不是推进研发,为长期成功奠定基础。
市场研究公司所做的调查显示,中国本土品牌正在弥补与外资品牌在可信赖度上的差距。一些规模较大的中国汽车制造商意识到,在可以购买到外国技术和设计人才的今天,另起炉灶已毫无意义。除了收购外国品牌,中国汽车制造商还聘请欧洲设计师来让自己的车型与众不同。
中国品牌的汽车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好,但外国品牌同样如此。发达国家的汽车制造商已经开始装配更加高级的导航仪、娱乐和安全设备。与此同时,中国工人的工资也在上涨,这意味着中国汽车制造商的成本优势正在消失。因此,中国品牌有可能延续将战场让给外国品牌的趋势。▲(伊文译)
环球时报2012-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