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文进 方 欣 陆绮君 黎建斌
进化心理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形成,以达尔文的进化论为指导,探讨人类心理的结构和起源。进化心理学认为出生顺序对性格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大多数人可以凭直觉感受到长子通常稳重严谨,幼子则调皮叛逆。Sulloway用了26年时间写成《叛逆心理》,证明出生顺序对性格的影响。他认为,由于父母常常偏爱长子(女),一般来说长子(女)都较为保守,有较强责任感。但是,次子(女)却需要依靠反叛行为才能获取关注或达到目的[1]。出生次序影响性格形成,性格又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特别对正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正是心理和生理逐渐向成熟阶段发育的过渡时期[1],因此探讨出生次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显得更有意义。不同出生次序的孩子,如独生子女、长子、次子和幼子的性格特点,往往有着明显的差异[2],不同出生次序的青少年在其心理健康发育中,也会出现同一类的心理发展问题。本研究通过量表整体地了解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现状,了解不同出生次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便于中学有的放矢,针对不同群体青少年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1.1 对象 采取随机抽样法抽取广州白云区青少年242名,其中有效被试207名;独生子女93名,非独生子女114名:其中长子40名、次子66名、幼子8名。
1.2 方法 采用内部使用临床量表《青少年心理健康量表》[2]对被试学生进行测试。全量表包含1个效度量表和8个临床分量表,涵盖了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以及冲动8个因子。所有因子标准分转换为标准分后与已有常模进行比较。其中效度量表≥7分表明该测验无效;单项因子分≥8分表明学生在该因子上存在障碍或困惑;总分≥65分则表明学生总体上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1.3 数据处理 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1 效度量表结果 整个问卷项目中的第82、84、86、88、90、92、94、96、98、100 项,属于效度量表的项目,如果它们得分合计高于7分,则认为该测验结果不可信。本次测量的效度量表得分为4.7分,学生回答可信度较高。问卷调查量表各因子得分和总分的平均分均处于正常范围,整体来说,广州市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水平处于良好状态。
对调查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见表1所示,不同出生次序受测者在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以及冲动倾向4个维度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或P<0.01);在其余4个维度上,不同出生次序受测者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为进一步分析不同出生顺序组间在量表各维度的差异情况,将受测者在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以及冲动倾向维度上的得分采用LSD方法进行两两比较。
2.2 孤独倾向 在孤独倾向维度中,进一步对4组数据进行多重比较,结果如下,独生子女与其他出生次序子女在孤独倾向上的差异显著,独生子女组得分与长子组,幼子组存在显著差异(P<0.01);独生子女均分最高,感到孤独;而非独生子女彼此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表1 不同出生次序受测者在各分量表的比较及单因素方差分析
表1 不同出生次序受测者在各分量表的比较及单因素方差分析
注:*P<0.05,**P<0.01
非独生子女项 目 独生子女 长子 次子 幼子 F学习焦虑 4.28±1.447 4.03±1.476 4.11±1.458 4.60±1.069 0.391对人焦虑 4.53±1.508 4.38±1.390 4.82±1.380 4.75±1.488 0.933孤独倾向 4.38±1.510 3.05±1.839 3.42±1.627 3.38±1.408 8.231**自责倾向 3.38±0.955 5.15±0.893 4.42±1.053 4.38±0.744 35.559**过敏倾向 3.73±1.603 3.78±1.717 4.17±1.431 3.88±1.126 1.087身体症状 3.97±1.754 3.90±1.661 4.70±1.984 4.63±0.916 2.731*恐怖倾向 5.92±1.353 5.80±1.137 6.08±1.460 5.63±0.744 0.527冲动倾向 6.18±1.293 5.63±1.735 5.62±2.096 6.88±2.031 2.668*
2.3 自责倾向 对自责倾向维度的多重比较结果如下,长子组得分显著高于次子组(P<0.01),幼子组(P<0.05)和独生子女组(P<0.01);而独生子女组的得分显著低于长子组(P<0.01),次子组(P<0.01)和幼子组(P<0.01);次子和幼子间无显著差异。
2.4 身体症状 身体症状方面的多重比较结果如下,次子在身体症状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长子和独生子女组(P<0.05);结合表1可以得出,在身体症状维度上,次子平均得分4.70(标准差为1.984),在出生次序4组当中最高。而独生子女、长子及幼子的平均分差异不显著。
2.5 冲动倾向 对冲动倾向的多重比较结果如下,独生子女冲动倾向显著高于次子(P<0.05),幼子组冲动倾向显著高于次子组(P<0.01)。独生子女组和幼子之间差异不显著,长子与次子间差异不显著。
不同出生顺序受测者在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以及冲动倾向共4个维度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
3.1 孤独倾向 该维度主要是指被父母疏远的儿童,娇生惯养在家称大王在外懦弱的儿童,腼腆抑郁的青少年,都经常因孤独而烦恼[2]。在出生次序4组分组中,独生子女的平均分最高,这与其成长环境密不可分,家庭环境中几乎没有同龄伙伴,多数人会感到孤独。对于那些父母工作忙的独生子女,他们只能独自成长,没有人分享成长的苦乐,找不到人倾诉聊天,也没有兄弟姐妹一起玩耍,更是倍感孤单。沈悦的研究表明独生子女孤独感受家庭环境影响较大[3],母亲的情感温暖因子与父亲的严厉惩罚因子是重要的预测因子。而长子、次子和幼子,由于在家庭里面从小就有其他兄弟姐妹,比独生子女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接触其他玩伴,因此孤独感较低。
3.2 自责倾向 是指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不认为是他人的问题,而经常认为是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倾向[3]。长子明显高于其他3组被试,这是因为长子在其他孩子成长过程中经常扮演父母权威的角色,要时时刻刻为他人考虑,为弟妹负责是理所应当的事情,责任感重,因此自责倾向较高;同时长子为了顾及自身兄长的形象,做事富有完美主义色彩,富有自我献身精神[2],遇到挫折会认为是由自身的错误而造成,所以也比较容易发生自责的倾向。独生子女在这一方面与长子、次子和幼子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独生子女在家里受到父母所有关爱,父母常常舍不得打骂,当孩子做错事后不是批评孩子而是指责大人,因此造成独生子女做错事后往往会先进行外归因,自责倾向弱。而非独生子女家庭中的次子和幼子,遇到事情的时候会与大家分享,自责倾向也较弱。
3.3 身体症状 当焦虑急剧袭来时,感到将要死去,呼吸感到困难,心跳加快,感到喘不过气,出虚汗,头晕,知觉异常。本测验除了这种身体症状外,还包括身体某个部分是否有毛病,身体某个部分是否比别人难看,对身体缺陷不放心等,这些都能用身体症状的内容量表来测定[2]。从结果上看出,次子在身体症状中的平均得分在5组中最高,这是因为次子比其他组要承受多一方面的压力,他们往往“生不逢时”,因出生太晚而无法享受长子所得到的特殊照顾,因出生太早而享受不到幼子所拥有的自由[2]。根据刘伶等的研究,非独生子女因为彼此之间存在竞争,易出现心理不平衡、人际关系紧张和适应不良[4],特别对于次子而言,父母不会像对第一个孩子那样用心照顾,也不会像对弟妹那么偏爱关照,往往容易被忽视。正因为容易被忽视,次子会比较关心自己身体情况作为补偿。
3.4 冲动倾向 有时无缘无故地想大声哭、大声叫,或者一看到想要的东西,就一定要拿到手,毫无理由地想到远处去,或想死,这些称为冲动倾向[3]。这种想干危险的事或愚蠢的事的观念,是因为内部具有焦虑倾向而产生的。独生子女在家有时遇到事情,父母不能理解,也没有其他兄弟姐妹共同分担,有时会比较容易产生焦虑,会引起冲动倾向。而幼子由于不可避免地要在哥哥或姐姐的庇护下生存,受到哥哥或姐姐的影响.且作父母的对幼子常有放任自流的倾向这就造成排行最小者通常比较胆小、害羞,习惯接受别人的宠爱。这导致幼子的性格会比较自私、任性,遇到事情的时候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4]。而长子与次子由于在兄弟姐妹中,经常要扮演大哥大姐的角色,要充当保护的角色,所以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他们通常都会比较懂得去处理自己的情绪。姚应平的调查表明,我国学校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干预现状还有待提高[5],本研究旨在为学校对不同群体青少年进行心理干预时提供具体依据和方法。
[1]戴伏英,王芳芳,高秀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职业与健康,2003,19(5):99-101
[2]宋专茂,心理健康测量[M].2版.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210-213
[3]沈悦,马世超.初中独生子女父母教养方式对孤独感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4):457-459
[4]刘苓,陈蕴.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及家庭精神环境比较[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11),1355-1357
[5]姚应平.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教师干预现状的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6):687-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