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异家庭高中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调查研究

2012-05-03 06:19潘永洁王俊凤曲瑞云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年9期
关键词:消极高中生家庭

潘永洁 王俊凤 曲瑞云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多元化观念的出现,离婚率不断增高,离异家庭日益增多,其对社会的消极作用也越来越大。本文旨在调查离异家庭高中生的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状况,为干预提供理论上、科学上的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1年10月随机抽取烟台、莱阳2地各3所中学,对其高中学生进行调查,根据学校校长和老师提供的线索,随机抽取父母离异未再婚且父母离异时处于青春期(13~18岁)的学生组成离异组,共42例;然后从相应班级随机抽取同数量、同性别的完整家庭高中生组成完整组。被试者年龄16~19岁,目前无重大身体疾病、既往无精神病史、无严重认知障碍。被试人口学资料分析表明,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抚养对象、家庭经济状况、父母受教育水平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调查程序 依照知情自愿原则,由班主任老师配合研究者和调查人员(经过统一培训的精神科主治医师)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方法进行现场调查,使用统一指导语,在30分钟内完成问卷并当场收回。

1.2.2 研究工具 ①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 SLEC)[1]:由刘贤臣编制,测评学生近1年来所遭受的心理应激事件。该量表由27个条目组成,归为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丧失、健康适应、其他6个因子,采用0~5级评分,得分越高,影响越大;②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1]:由姜乾金编制,共20个条目,采用1~5级评分,分为积极和消极应对2个维度,各条目内容以针对情绪应对为主;③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1]:共12个条目,分为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3类。原量表中其他支持的他人举例修改为老师、亲戚、同学;④一般人口学资料: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身体状况、居住情况、抚养对象、家庭经济状况、父母受教育水平和婚姻状况等。

1.3 统计处理 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学生A SLEC评定结果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A SLEC评定结果比较

表1 两组学生A SLEC评定结果比较

?

表1显示,离异组学生A SLEC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完整组,其中受惩罚和健康适应差异显著(P<0.05)、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差异非常显著(P<0.01)。

2.2 两组学生TCSQ和PSSS评分结果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学生TCSQ 和PSSS评定结果比较

表2 两组学生TCSQ 和PSSS评定结果比较

?

表2显示,离异组TCSQ的积极应对评分低于完整组(P<0.01),消极应对评分高于完整组(P<0.05);两组学生社会支持的因子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 论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后期,自我身心的巨变,社会的日益发展,面临的心理压力因素越来越多,家庭是他们应对压力的重要社会支持,家庭离异使他们面临一系列的心理危机。生活事件作为主要的个人应激源,在中介因素的参与下,使个体产生应激状态,适应不良者最终可导致各种身心疾病和各种行为问题[2]。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离异组学生A SLEC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完整组,其中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受惩罚和健康适应差异显著,提示离异组生活事件发生的频度和应激强度大于完整组。其可能原因:①离异组在学校里常常受到同学的轻视,甚至成为讥笑议论的对象,从而产生失落感,内心深处有一种自卑感[3],自卑心理是离异家庭子女最容易发生的,会用警惕的目光关注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人际交往排斥,为此他们拼命地学习,渴望扭转成为学习上大家羡慕而议论的对象,以减轻自卑感,填补因父母离异带来的“人格”伤害;再加上日趋激烈的学习竞争,之间又经历“高考”的重压,此阶段他们承受着学生学习阶段中最沉重的学习压力;②离异组生活在残缺的家庭环境中,被父母疏远而害怕孤独,叛逆心理又得不到父母及时开导与理解,常常感到郁闷;加上社会上的偏见和不良舆论,感到低人一等,在自卑心理、被遗弃感的陪伴下,内心痛苦煎熬,使其对任何事情过度敏感,且不愿与人宣泄,缺乏积极从事交往活动的勇气,导致人际交往能力下降;由于自我评价偏低,把一切挫折失败归因于自己无能,产生内疚、失望等消极情绪体验,会通过身体症状表现出来,造成心理适应失衡;在这种情况下,必定自怨自艾,怕与别人交往,造成人际关系失调;③离异父母由于家庭缺失、家庭关系失调而产生的异常情绪带到与孩子的交往中,孩子处在父母的婚姻危机中,其内心感受无人顾及,缺乏安全感,不能得到充分的情感温暖,“被误会或错怪”、“当众丢面子”、“家庭内部有矛盾”、“与人打架”等生活事件发生频度高。

应对是个体面临压力时为减轻其负面影响而作出的认知和行为的努力过程[4],应对方式有积极和消极应对之分,积极应对的特点是寻求支持、改变价值观念体系和看到事物好的一面等,消极应对的特点是回避和发泄。本研究结果提示离异组比完整组消极应对表现突出。其原因可能在于:①高中生自我调节能力以及对社会环境和心理痛苦的承受能力都较差,在遇到各种危机时,难以良好地应对,面对家庭破裂这一重大应激束手无策,甚至引发各种负性情绪,而这种不良情绪又无法应用成熟的应对方式解决,也就更不能及时地向人求助;②离异组由于父母性别角色残缺,导致社会认知出现偏差,易被挫折情景所困扰,加上家庭支持缺失易形成孤僻、退缩等心理,导致其面对压力情景时犹豫不决、怯懦等;或当心中的怨气不能忍受时,往往以发泄的方式对付周围的一切;③离异组由于社会支持系统薄弱,他们主观上倾向于消极面对应激。

社会支持是个体接受其他个体、团体物质上、情感上、信息上的帮助、指导和建议[5],家庭是社会支持最重要的方面,家庭的破碎,意味着社会支持的减少,相关研究证实家庭作为学生主要的社会支持源和重要的生存及教育环境,对学生社会支持的获得起到直接和间接的影响[6]。本文研究结果提示,离异组感受到的社会支持少于完整组。其原因可能在于:①离异家庭僵化、松散、缺乏合作与关怀,社会地位下降,个体在遇到生活事件时从家庭很少获得情感和物质支持,造成家庭支持不足;②离异组人际交往能力下降,与外界交流和联系减少,对自身价值和能力的评价降低,对生活的信心也相应减少,对生活的满意度也有所降低,感受到的来自周围和自身的帮助也相应减少,造成朋友和他人支持不足。

综上所述,离异家庭高中生在发展过程中比完整家庭高中生所遭遇的生活事件较多,而且强度较大,社会支持不足,面对压力情景时倾向于消极应对。

[1]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106-108,120-122,131-133

[2]王天芳,张翠珍,刘雁峰,等.慢性疲劳综合征病人的疲劳、抑郁、焦虑与生活事件的特点及其相关性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0,9(2):84-86

[3]杜亚松,唐慧琴,包玉娟,等.十类特殊家庭子女心理卫生状况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56-59

[4]黄希庭,余华.中学生应对方式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2000,23(1):1-2

[5]丁锦红,王净.在校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0(1):114-115

[6]李慧民,李越美.家庭背景对大学生社会支持的影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3):119-120

猜你喜欢
消极高中生家庭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家庭“煮”夫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恋练有词
让自己发光
家庭教育:你种的是积极树还是消极树?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为何当代艺术很多都是消极的,血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