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那颜
骨骼说的话
撰文/那颜
为什么鲸类长得很大, 虾却长不大?
为什么同为软体动物,乌贼跑得快,砗 却跑不动?
为什么不是骨头越硬,“ 头”也就越硬呢?
……
且听——
骨骼是为生物体提供支持作用的生命系统,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支撑。作为一种支撑系统,骨骼的存在能使生物体的结构更符合力学原理。由于海洋提供了浮力支撑,海洋动物的骨骼结构没有陆地动物那么坚固。
从化学成分组成来看,骨骼可分为以无机矿物碳酸钙、磷酸钙和硅质为主的骨骼和有机质、几丁质为主的骨骼;从生物进化顺序来看,以无机矿物为主要成分的骨骼出现较早,以有机质为主要成分的骨骼出现较晚;从数量来说,大多数无脊椎动物的骨骼都是主要成分为无机矿物的外骨骼,几丁质的外骨骼仅见于较高等的无脊椎动物,如甲壳动物等。
寒武系最底部的“小壳化石”,是已知的最早具有硬质外骨骼的动物化石。这是一些只有几毫米长的锥形或异形小管,其矿物成分是碳酸盐或磷酸盐。
或许你也曾迷惑过,同在一个海洋世界,为什么须鲸是庞然大物,磷虾却是迷你小个子。冥冥中,是什么决定了它们的大小呢?其实,决定大小的秘密就在它们的骨骼上。
海洋动物的骨骼可分为外骨骼和内骨骼,外骨骼包裹整个身体,能容纳所有器官,虽然保护度较高,却也限制了海洋动物的体形;内骨骼仅能保护一些重要器官,虽然保护性不及外骨骼,却在一定程度上不会限制海洋动物的体形。在骨骼大小相同的情况下,大型的外骨骼与内骨骼相比所能支持的重量相对较小。因此大型海洋动物都是内骨骼,而无脊椎动物则是外骨骼。
外骨骼在给海洋动物提供保护的同时,也限制了它们的生长。那些不甘于一辈子“身材”迷你的外骨骼动物,就会采用“蜕皮”来应对。当长到一定时候,它们会“脱掉”已经不够大的外骨骼,生出新的外骨骼。刚长出的外骨骼是软的,得等到硬化完成后才算真的成功了。新长成的外骨骼比之前的要大一些,能提供足够的生长空间。对于这些动物来说,蜕皮是它们最脆弱的时候。
长壳的软体动物就比较幸运了,因为它们的外壳能随着身体一起生长,具体表现为外壳的直径增大、形状不变。这些幸运儿不需经历痛苦的蜕皮过程,只要舒舒服服地呆在“屋子”里就行了。或许是出于羡慕和嫉妒吧,寄居蟹并不满足于自身坚硬的外壳,它们强占了软体动物的“屋子”,以构成双重防御体系。
同为软体动物,贝类的移动速度慢得让人发指,而乌贼、章鱼却能在眨眼间“跑”得不见踪影。你知道软体动物的运动速度是由什么决定的吗?答案就在它们的骨骼上。
外骨骼的好处在于支撑、运动和防护三合为一,坏处也很明显,除了影响长个子之外,也直接影响了海洋动物的运动能力。这在软体动物的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厚重的外壳影响了运动能力,可外壳轻薄又减弱了防护能力。这简直就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
进化的过程中,软体动物中就出现了两种极端的现象:加固外骨骼,重点凸显防护能力;放弃外骨骼,重点凸显运动能力。前者的代表是砗磲,后者的代表则是乌贼。厚重坚实的外壳最大程度地保护了砗磲,却也让它付出丧失运动能力的代价。乌贼放弃了坚硬的外骨骼,获得的是高速率的移动。在柔软的肢体缺少保护时,“跑”得快便成为了最有用的护身法宝。
砗磲的贝壳又厚又沉,并且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厚。乌贼的贝壳退化后变成了一片白色的内骨,被称为“海螵蛸”。与乌贼做出了类似选择的,还有鱿鱼与章鱼等软体动物。与体内仍有明显贝壳残留的乌贼相比,它们放弃得更彻底,鱿鱼的内骨骼只是像叶子似的薄片,而章鱼更绝,压根儿就没有内骨骼。
为了跑得快,乌贼放弃了外骨骼。
砗磲选择更厚的外壳,放弃了运动能力。
四点蝴蝶鱼
四点蝴蝶鱼的x光片
角蝶鱼
角蝶鱼的x光片
比目鱼
比目鱼的x光片
内骨骼的出现要晚于外骨骼,且仅见于较高等的生物,如鱼类、哺乳类等脊椎动物亚门的成员。与支撑、运动和防护三合为一的外骨骼相比,内骨骼的主要功能是支撑和运动,防护功能已经由皮肤来承担。
节肢动物的外骨骼是以有机质几丁质为主
作为脊椎动物亚门中最庞大的家族,鱼类拥有典型的内骨骼系统。它们的骨骼按性质可分为软骨和硬骨两大类。软骨鱼类终生保持软骨,软质中因有石灰质的沉淀物,又叫“钙化软骨”;硬骨鱼类的骨骼主要是硬骨,可分为软化硬骨和膜骨两种。其中软化硬骨是在软骨原基上骨化形成的,而膜骨则是由真皮和结缔组织直接骨化形成的。无论软骨鱼类还是硬骨鱼类,其骨骼都可分为中轴骨骼和附肢骨骼两部分。中轴骨骼包括头骨和脊椎两种。
硬骨鱼类是脊椎动物中头骨数目最多的一类动物。现代硬骨鱼类的头骨由130块左右骨片组成,原始硬骨鱼类的头骨可多达180块。与硬骨鱼类相比,软骨鱼类的头骨构造就简单多了。大多软骨鱼类的脑颅是一个软骨腔,构造简单,无分界和缝合,仅背面留有脑囟由膜覆盖,因此被称作“软颅”。
从鱼类开始,脊椎的基本结构已形成。无论软骨鱼类还是硬骨鱼类,脊柱都是由许多块椎骨彼此连结而成的一条柱状骨,具有支撑身体、保护脊髓和主要血管的功能。鱼类的脊椎骨形状很特别,因其前后两面都向内凹陷而被称为“双凹椎体”。鱼类的肋骨与脊椎骨的横突相连,相比之下硬骨鱼类的肋骨大都较发达。这种结构也是鱼类所特有。
鱼类的附肢骨骼就是鳍骨骼,除了硬骨鱼类的肩带与头骨相连以外,所有的附肢骨与脊柱均没有直接联系。这是鱼类的运动方式(游泳)决定的,也是鱼类的典型特征之一。
在鱼类的世界里,骨头硬不硬,并不代表武力值的大小。骨头软的,并不一定好欺负;骨头硬的,也不代表就强大。软骨鱼类中,无论板鳃亚纲麾下还是全头亚纲麾下,都没有好欺负的孬种。毕竟,谁也没听说过鲨鱼会被蝴蝶鱼欺负。
你曾看过玛雅人的水晶头骨吗?是否曾惊讶于它们的晶莹剔透?其实在海洋世界里,也有长着水晶骨骼的动物,比如晶莹剔透的水母。
晶莹剔透水骨骼
很多人觉得水母没有骨骼,因为它全身都软绵绵的。其实不然,软绵绵的水母也有骨骼,这种骨骼被称为“水骨骼”。顾名思义,这种水骨骼与液体有关。它是海洋动物体内受微压的液体和与之颉颃的肌肉,加上表皮及其附属的角质层的总称。
水骨骼与外骨骼、内骨骼并称为三大骨骼系统。与其他两种骨骼的主要区别是,水骨骼没有坚硬的支撑结构。像水母这样拥有水骨骼的海洋动物,通过体腔内的液体所提供的静水压来支撑身体,并通过收缩液囊周围的肌肉来实现移动。
与外骨骼和内骨骼相比,水骨骼让人觉得有些陌生,似乎比较小众。其实不然,拥有水骨骼的海洋动物还不少呢。除了之前提到的软体动物以及棘皮动物和节肢动物外,其他无脊椎动物大多都拥有水骨骼。这其中就包括大家熟悉的水母、珊瑚虫、水蛭等。当然啦,水骨骼并不一定都是晶莹剔透的。但不管这副骨骼透不透,只要是符合水骨骼的特征就一定是水骨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