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奶奶的青花瓷

2012-04-29 00:00:00冯辉
啄木鸟 2012年9期

吃过晚饭,是仝玉玺家遥控器遭受蹂躏的时候。仝玉玺心中惦记着戏剧频道的《锁麟囊》,坐在沙发上刚要拿遥控器,妻子楼群一把抓了过去,对准电视不停地寻找鉴宝类节目。

仝玉玺说:“古董不是我们老百姓玩的,水很深。”

楼群盯着电视说:“你就知道满频道找哼哼唧唧的旦角,把你看成啥了,娘里娘气的,哪里像一个汉语教授。”

仝玉玺说:“快给我,是张火丁的,正宗的程派。”

楼群看着仝玉玺伸过来的手,把遥控器握得更紧,抱住臂膀夹在了腹腔处。楼群对戏曲本来兴趣就不大,自从迷上了鉴宝节目,就更不管什么程派不程派了,说:“男旦的戏更别看了。”

仝玉玺心里不悦,懒得戳穿妻子戏曲知识的浅薄,只好被动地看着电视。三十年的大学生活,让他养成了知足常乐和与世无争的心境,鉴宝类节目,仝玉玺也是能看进去的。不过,仝玉玺喜欢的是古董里透出的历史厚重,而楼群直接关注的就是专家的估价。

电视里正在播放一个全国寻宝的节目,画面是某省城的宽阔广场,密麻麻高男矮女,黑压压瘦老肥少,摆出全民收藏的庞大阵势。他们一个个喜上眉梢,手里攥着怀里抱着或双肩抬着个什么宝贝,小如铜钱,大若碾盘,排队等候着京城里来的权威专家给他们做鉴定,最主要的是给他们的宝贝估价。这可是藏界泰斗的鉴定,权威得很,一言九鼎。宝主们手中的宝贝在广场上汇集,广场便成了星光闪烁的历史长河。从旧石器时代的一块石斧头,到现代名家的一把紫砂壶,从杨玉环发髻上的一根碧玉簪,到慈禧太后鞋尖上的一颗夜明珠,甚至安禄山的玉酒杯,李连英的银手盆,金灿灿璀璨夺目,光闪闪光怪陆离,还散发着古墓中带来的阴冷诡异的陈腐味道,却又像醇香无比的一个个神秘传奇,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迷魂摄魄,通神开窍。宝主们坚信自己的宝贝货真价实,具有穿越历史的神奇魔力,能让历史名人没有实现的黄粱梦、南柯梦梦想成真。

仝玉玺虽说没有收藏爱好,但对于近年来社会上兴起的收藏风潮,他在认识上是理性的。尤其是民间收藏,使历史长河中流通或沉淀的许多文物得到了保护,但,过分炒作产生的离谱天价,却也闪烁着美丽的泡沫,更刺激着人们对金钱的欲望。妻子楼群正被专家给古董的估价惹得两眼放光,目不转睛呢。

电视上的一个女宝主拿着一串榆树叶大小的玉挂件让专家鉴定,专家说这是古代淑女挂在腰胯间的玉叶佩饰,女子只有按照一定的步幅和节奏走路,玉佩才能碰撞着发出美妙的有节奏的声响。这玉叶佩饰能规范古代女子的步态,使女子仪态大方,端庄娴淑。仝玉玺是教古代汉语的,对这个倒有兴趣,他多希望现代女性能秉承些古代女性的温柔娴淑啊!再美妙的玉佩,如果佩戴在像他老婆这样大大咧咧的女人身上,一定是杂音刺耳了。他想到了《西厢记》里崔莺莺在《听琴》一折里的唱词,竟唱了起来:“莫不是步摇得宝髻玲珑?莫不是裙拖得环佩叮咚?”

楼群大声叫着说:“你静一静好不好,要报价了。”

专家对这串玉叶佩饰给出了四十万元的市场价,说如此完整的“好品相”十分难得。这让楼群露出了无比羡慕的神色,连仝玉玺也流露出意料之外的惊讶了——这玩意儿值这么多钱!他努力压住心中的惊讶,不让它表现在面部。楼群的羡慕早已挂上眉梢,说:“四十万啊,市郊湖边八十平米的楼房才要四十万。”

仝玉玺酸酸地调侃道:“你都楼群了,还羡慕一套楼房?”

楼群不说话了,她极力平静自己的情绪,看得出她胸脯气得一鼓一鼓的。

电视上的一对年轻人手里捧着一只并不起眼的茶碗,专家给估出了十六万元的价,这对青年男女当着镜头激动得又拥抱又亲嘴,说差不多够他们买新房的首付了。仝玉玺硬硬地扔出两个字:“拜金!”

妻子盯着仝玉玺,像个教授似的对他说:“儿子二十八岁了找不到对象,为什么?他不帅吗,不是!他文凭不高吗?不是!就因为我们没有一套婚房。你们家要是有一件祖传的什么宝贝,不解决问题了?仝玉玺教授,玉玺是什么?是皇帝的印章!大发了。哼,徒有虚名。”妻子越说越激动,都要手舞足蹈了。

仝玉玺想,妻子进入更年期都五六年了,应该快过去了,忍耐吧。但看着老婆像一只激动的青蛙,腮帮子都一鼓一鼓的,就忍不住说:“别虚荣了好不好!找对象得靠自身的本事,当年我考上了大学中文系,你不是说跟着我要饭吃也爱我吗?”

楼群硬邦邦地说:“我那时是无知少女,单纯得一碗红烧肉都会跟你私奔,说白了是傻。仝教授你别自我感觉良好,时代不一样了,你们中文系的女研究生每年毕业七八个,近水楼台,你倒是给儿子找一个不拜金的对象呀!”

仝教授这下真的没有说词了。他教过的女研究生不少,漂亮而有涵养的也大有人在,留校任教的也有,他曾经也想给儿子物色个对象,可有人宁可傍大款当小三,也不愿嫁过来就当房奴,背着二三十年的银行贷款过日子。甚至他与女学生一套近乎,有的女研究生反应过敏,眼睛里弥漫着警惕的神色,仿佛他是个老不正经,自尊心都受打击了。他真的没词儿了。

电视里又出现了一个青花瓷罐,专家鉴定为明代之物,说人物图案层次分明栩栩如生,要不是瓷器口部有一道细小裂纹,这个青花瓷罐可用“珍罕”二字了。专家给的“保守”市场价是一百八十万。

楼群的眼睛直了,她下意识地吸了一下嘴角,以防口水流出来。

仝玉玺抬起支着下巴的左手,向上扶了一下眼镜,往事如烟地说:“这种样式的青花瓷罐子,我姑奶奶有一个。”

楼群没有惊喜,出奇地平静,半天,轻轻地说:“你姑奶奶?”

仝玉玺说:“死了,老家农村的,有二十多年了吧!”

楼群冷笑了一下。鉴宝节目结束了,她把攥在腹部一晚上的遥控器扔给仝玉玺:“男旦,看你的《锁麟囊》吧,夫人休息去也。”又叹息说,“要是有一个麟囊也行啊。”

仝玉玺拿过被老婆捂了一晚上的遥控器,热热的湿湿的,他从茶几上抽了一张纸擦了擦,对着电视按了下去,《锁麟囊》早已结束,播放的是一出胡编乱造的连续剧,漂亮得羞花闭月的女演员在电视里大喊大叫发神经。仝玉玺心想,老婆不知道什么是程派,却清楚“麟囊”是一件宝贝,真是走火入魔了。

仝玉玺洗漱完毕进到房间,妻子睡得很静,他轻轻上床,刚刚闭上眼睛,妻子梦呓般地说:“你姑奶奶真的有一只青花瓷罐?”

仝玉玺吓了一跳,说:“真的。”

楼群缥缈地问:“现在在哪里?”

仝玉玺说:“姑奶奶去世的时候,咱们儿子才两岁,现在儿子都二十八了,应该是二十六年前的事了。”

楼群说:“谁问你这个,青花瓷罐现在在哪里?”

仝玉玺说:“姑奶奶有三个儿子,两个都去世了,孙子辈里也有五十多岁的人了,也许在哪一个孙子的家里。”

楼群转过身,神秘兮兮地说:“农村人不知道这是宝贝,也许在里面盛鸡蛋呢!要不,你回老家去找一下?”

仝玉玺突然转过身,面向楼群,看着老婆亮闪闪的眼睛说:“好像当年给姑奶奶随葬了。”

楼群突然盘腿坐了起来:“这么说,青花瓷罐肯定还在。”

仝玉玺说:“快拉倒吧,让我盗姑奶奶的墓啊?”

那是记忆里的一个中秋节,仝玉玺的父亲让他去看望姑奶奶,仝玉玺高兴地提着二斤挂面和十个鸡蛋去了。那个年代的农村往往买不到月饼,挂面和鸡蛋是最好的节礼了。仝玉玺在院子里就叫了起来:“姑奶奶,姑奶奶。”

姑奶奶在屋子里答应着:“是玉玺来了,快进来。”

仝玉玺进了屋子,姑奶奶正在炕上和邻居奶奶拐棉线,棉线和姑奶奶的头发一样白。姑奶奶看见玉玺,放下手中的线拐,喜欢得用手捧着他的脸,说:“小玉玺又长高了。”

仝玉玺说:“我都上初中了。”

姑奶奶叫他上炕,他把挂面和鸡蛋放在了柜上,说:“不上。”眼睛却盯着柜上的那个青花瓷罐,“姑奶奶给我讲讲这个罐子上的故事吧。”

姑奶奶看透了他的心思,笑着说:“是想着罐子里的好东西吧。”说着下了炕,打开青花瓷罐,从里面摸出了两个核桃和两个水果糖。仝玉玺“嘿嘿嘿”地笑着接到手里,转身跑到外面用门角夹核桃去了。

姑奶奶大声说:“我还没给你讲罐子上的故事呢。”

仝玉玺说:“不就是‘王祥卧冰求鲤’吗?我都会背了。”

邻居奶奶说:“这孩子真聪明。”

姑奶奶笑着说:“可不,人小鬼大,精得很。我娘家兄弟们有五六个男孩子,就玉玺安静,也爱读书,其他几个都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货。我有点儿好东西啊,就喜欢给他留着。”

从记事起,仝玉玺就知道姑奶奶的青花瓷罐里总有两个核桃三个枣儿的一些东西,这可是孩子们最奢侈的零食了,有的孩子过年时还吃不到呢。只要他来到姑奶奶家,总会让他过过嘴瘾。

恢复高考第二年,仝玉玺高中毕业考上了大学,在十里八村都出名了。那个年代的农村孩子能考上大学的,真是凤毛麟角。在仝玉玺的记忆中,姑奶奶最后一次从青花瓷罐里给他拿出的不是好吃的,而是一张“大团结”。姑奶奶说:“你是咱们家最有出息的孩子了,给咱们家争光了,这是姑奶奶给你准备的。”

十元“大团结”是当时人民币的最大面值,从小到大,仝玉玺就没有花过一张这么大的钱,姑奶奶给他的这十元钱,是他人生中得到的第一张“大团结”呢。仝玉玺知道,过年时父亲用一元钱买的水果糖有一大堆,这十元钱,还不买几罐子水果糖!

仝玉玺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了,每次回到老家,他都要给姑奶奶买些她没吃过的好东西,姑奶奶总是把仝玉玺给她的这些东西存放到青花瓷罐里。他对姑奶奶说:“我从小到大,都是您从里面取好东西给我吃,现在也该我给您往里面装好东西了。”

姑奶奶脸上的皱纹笑成一朵花,露着满嘴牙床,高兴地说:“姑奶奶没白疼你。”

姑奶奶每次把仝玉玺给她的好吃的放入青花瓷罐,都要用抹布把青花瓷罐擦得干干净净,青花瓷罐洁白光亮,“王祥卧冰求鲤”的蓝色图案深浅过渡自然,白生生里透着蓝莹莹。

一次,仝玉玺半开玩笑地对姑奶奶说:“这个青花瓷罐是您的嫁妆吧?”

姑奶奶说:“还嫁妆呢!咱们家根上穷,你祖爷爷哪里舍得给我买这个,他巴不得把我赶出门呢!我出嫁时连个花轿都没有,是骑着毛驴嫁过来的。听你姑爷爷说,打他爷爷手里就有这个罐子呢,是祖传的。”

姑爷爷去世早,仝玉玺对他几乎没有印象。姑爷爷的爷爷手里就有这罐子,这让仝玉玺觉得很遥远。

暑假快到了,楼群天天想着回老家的事,每天晚上都睡不好。楼群和仝玉玺结婚后只回过一次仝玉玺的老家,记得那年儿子都上小学了。楼群对仝玉玺老家的印象,除了破旧还是破旧。

在梦里,楼群竟然寻到了姑奶奶的住处。姑奶奶对仝玉玺和楼群说:“你们喜欢这个罐子,就给你们吧,姑奶奶也没有什么要放的了。”

仝玉玺说:“这是您的罐子,我怎么能要?”

楼群急忙说:“姑奶奶用不着了,我们会给您保管好的。”

姑奶奶说:“还是侄媳妇懂事。”

楼群接过青花瓷罐,明明白白是硬的瓷实的,怎么变成软塌塌的缎子了呢?而且变成了一个京剧《锁麟囊》里“麟囊”的模样,红缎子上绣着金色麒麟,麟囊里鼓鼓囊囊。她急忙打开麟囊,里面竟然有许多宝贝。丈夫仝玉玺笑容可掬,打扮成一个旦角模样,喜气洋洋地对她唱着:“我正富足她正少,她为饥寒我为娇,分我一只珊瑚宝,安她半世凤凰巢。”

楼群急忙说:“姑奶奶啊,我要的是青花瓷罐,不要这个锁麟囊。”

姑奶奶笑着对她说:“这是一个‘锁青花’呀!”说着,一手拖着青花瓷罐,一手拉着仝玉玺唱了起来,“有金珠和珍宝光华灿烂,红珊瑚碧翡翠样样俱全,还有那夜明珠粒粒成串,还有那赤金练、紫瑛簪、白玉环、双凤錾、八宝钗钏……一个个宝蕴光含。这囊儿虽非是千古罕见,换楼房和衣食富贵连年……”

姑奶奶看见楼群似信非信的疑惑样子,说:“要不然让别人替我保管。”

楼群急忙对姑奶奶说:“我愿意给您保管……”

仝玉玺被身边的动静吓了一跳,突然坐了起来,听见妻子在梦呓,急忙摇醒了妻子,说:“怎么了,老婆你怎么了?”

楼群松开紧攥着的绣花缎被,说:“姑奶奶把青花瓷罐给我们了。”

仝玉玺下了床,去卫生间洗湿了毛巾,递给老婆说:“赶紧擦一擦吧,瞧你这身虚汗。”

楼群清醒了一些,想想刚才的梦,青花瓷罐子虚乌有,锁麟囊也不见踪影,说到底梦中的“锁青花”毕竟是水中月、镜中花。她叹了一口气,说:“你今年暑假还是回老家一趟吧,说不定能找到青花瓷罐呢。”

仝玉玺说:“我看你是财迷心窍了,那么多年早就不知去向了,即使有,都价值连城了,你好意思拿走?”

楼群眼里闪过一丝埋怨,愤愤地说:“别说那么难听好不好,也许是拣漏呢!”

暑假终于到了,楼群要仝玉玺和她一起回老家。仝玉玺说:“我没有兴趣。”

楼群高姿态地说:“好像我多财迷一样,多年没有回乡下了,就算去陪我散散心还不行?”

仝玉玺说:“散心往风景区去呀!农村有什么?”

楼群说:“别小看农村,媒体上不是说农家一日游火得要命吗,我就想去乡下散心,你得陪我去。”

仝玉玺想想也有七八年没回老家了,回去看看也是应该,更想脱开老婆的纠缠,就说:“好好好,去去去。”

楼群去街上的瓷器市场用一百多元买了一个青花瓷罐,和鉴宝节目中的那个大小差不多。

仝玉玺问:“你买这个做什么?”

楼群说:“带回老家去,说不定农村人喜欢用它装鸡蛋呢。”

仝玉玺突然想到《红楼梦》里心计太多的王熙凤,竟敢把林黛玉换成薛宝钗送入洞房做新娘,便戏谑着说:“你要以新换旧啊!还是留在我们家里装鸡蛋吧。”

楼群带着虚设未来般的期望表情说:“说不定真的能找到呢。”

仝玉玺唱了起来:“定一条偷梁换柱调包计,设一个李代桃僵巧机关,到时候红盖头罩住新奶奶,扶新人可用紫鹃这小丫环……”

楼群说:“恶心不恶心,瞧你还有没有男人的样子。”

仝玉玺和楼群回到老家,连自己的弟弟仝国印也很诧异了。仝国印想,当年父母亲去世的时候,也只是哥哥仝玉玺一个人回来的,说是嫂子忙着教书回不来。仝国印想不明白,说嫂子怎么会比哥哥忙?仝玉玺说中学老师真的比大学教授忙呢!仝国印想,嫂子可是父母的大儿媳啊,父母去世这样的大事,儿媳说什么也应该回来送一送的,却没有。

仝国印说:“哥呀,父母去世有七八年了,你和嫂子都那么忙,路费又那么贵,还回来。”

仝玉玺说:“是啊,七八年没有回来了,挺想老家的。你和媳妇孩子都好吧?”

仝国印说:“两个孩子都上学,我和红秀忙着挣钱呢!”

楼群说:“看兄弟这楼房盖得多气派,精装修三层啊!要是在城里,绝对是大别墅了。钱是挣不完的,你和红秀可别累坏了身子。”

仝玉玺心里高兴,虽说老婆回老家极少,毕竟做派还像个大嫂的样子,瞧老婆这话说得多暖人心啊!

仝国印说:“大嫂不知道,农村人更会攀比,大家都赶着过好日子,每家每户争先恐后地盖楼房,有钱没钱你得紧跟,要不然,一大片楼房里就你家住的是低矮小屋,脸都没地方撂呢。我们也不想那么累,可天上不会掉金砖,等把这十几万欠账还上,红秀也就不去城里的学校给人家做饭了,我也就不用天天拉石头了。现在你们回来,也照顾不好,还得自己做饭呢。”

楼群说:“你们厨房的条件比我们的都好,做饭是一种享受呢。”

仝玉玺看了一眼楼群,心想还真会忽悠,在城里哪一顿饭不是我做的呢?还是一种享受呢!

仝国印说:“那你们就自己在家里做饭,我和红秀抽时间再陪了。”

楼群说:“你们忙你们的,别管我们,我们也想到多年不见的老亲戚那里去看一看。”

仝国印说:“老亲戚?你们还能找到他们吗?要不我停两天活儿,带你们去?”

楼群说:“真的不用了,就想去姑奶奶家看一看。”

仝国印说:“姑奶奶去世快三十年了吧?三个表叔有两个都死了,表叔的孙子们都不认识我们了,根本不知道我们是老亲戚。”

楼群说:“其实我们也就是去散散心。你忙你的。”

弟弟仝国印忙着往城里拉石头,弟媳妇红秀在城里学校做饭,半月才能回来半天,两个孩子都在学校吃饭。仝玉玺夫妇住在弟弟仝国印家宽敞的新楼房里倒很清闲。

楼群心猿意马,第二天,她就鼓动着仝玉玺去姑奶奶家看一看。

姑奶奶的家在邻村,不远,走路二十分钟就到了。

村子里的人很少,仝玉玺凭着记忆,找到了姑奶奶大儿子的家。这是一个破败的院落,里面的房子和仝玉玺记忆里相比,已经面目全非。正在踌躇,路过的一个女人说:“这家人搬到前村去了,这里七八年不住人了。”

仝玉玺记得姑奶奶的大儿子叫金来,就问:“这是金来叔的家吗?”

女人说:“是,金来大爷去世七八年了,他的两个儿子都在城里干活,前村的新家里也找不到人的。”

仝玉玺才说了声谢谢,女人已经走过去了,好像很忙。

他们又来到了二表叔银来的家门口,旧庄基上是一栋新盖的楼房,敲了半天门,竟然也无人开门。仝玉玺知道,二表叔银来也在五年前去世了。仝玉玺突然觉得老家已经不是他记忆中的样子了,记忆中的院子在那里默默地破败着,灰头土脸的;新盖的楼房却又在那里骄傲地挺拔着,是欣欣向荣的景象。老家的一切都变得十分陌生了,无论旧的新的。

终于,他们找见了姑奶奶的三儿子玉来。玉来叔坐在新盖的宽敞楼房门口的一把木椅上,瘦得像一堆要散架的骨头。看着曾经高大健壮的三叔变成这个模样,仝玉玺一阵心酸。楼群却像发现了一座埋藏着珍宝的古墓,眼睛里闪过一缕亮光。

仝玉玺说:“三叔,我是玉玺,你还记得吗?”

三叔用木讷的眼神看着他,连问了仝玉玺三个“啊”。

楼群对着三叔的耳朵大声说:“三叔,我和你玉玺侄儿看你来了。”

三叔流着口水说:“噢,我七十七了。”

仝玉玺问:“你身体还好吗?”

三叔又“啊”了一声,说:“我在晒太阳。”

楼群擦着汗说:“七八月里热死人了,晒什么太阳。”

仝玉玺看着答非所问的三叔,觉得他根本不认识自己了,三叔已经老糊涂了。

三叔又说:“都到城里挣钱去了,找他们啊,你晚上再来。”

仝玉玺想,三叔总算说了一句清醒的话。正想着,一个时髦小青年走进了大门。小青年的头发是金黄色的,洋气得和乡村的风景不协调。小青年看见他们的打扮像是城里人,就问:“你们找谁?”

仝玉玺说:“你是?”

小青年说:“这是我爷爷。”

仝玉玺说:“噢,咱们是亲戚呢。你爷爷的母亲,也就是你祖奶奶,是我姑奶奶。我和你父亲是一个辈分,你该叫我叔叔。”

小青年笑了,说:“这么复杂啊?叔叔婶婶,你们不就是我祖奶奶的娘家人吗?”

仝玉玺吃了一惊,这小青年好聪明啊,一句“娘家人”就把这么复杂的关系理清了。

小青年的嘴很甜,说:“这样吧叔叔婶婶,快吃中午饭了,家里也没有做饭的人,我请你们到村口的饭店吃饭吧。晚上我爹娘回来了,再到家里吃饭。”

楼群说:“不用了,我们回去了,晚上再来看你爹你娘。”

小青年说:“你看我家很宽敞,我爹娘在镇上的方便面厂干活,晚上会回来,吃过午饭你们就在家里休息,大热的天免得多跑路。”

仝玉玺觉得这个小青年太聪明,心里很喜欢,就说:“听你的,那就和你爷爷一起去吃饭吧。”

小青年说:“爷爷什么都咬不动了,走路也累,回来时给他带一碗面条就行了。”

他们三人一起来到了村口的饭店。乡村饭店的卫生条件只能将就,有几只飞来飞去的讨厌的苍蝇。小青年把菜谱推到了仝玉玺面前,说:“叔叔婶婶,你们喜欢吃什么就点吧。”

楼群心里早明白了,这个小青年太精,说是请叔叔婶婶吃饭,叔叔婶婶能让一个孩子掏钱吗?起码他自己的中午饭混上了。还让叔叔点菜,点一般的菜面子不好看,点贵些的菜不就中了小家伙的计了吗?想到这里,楼群从仝玉玺手里拿过菜谱,点了凉拌黄瓜、凉皮子、肉炒豆角、西红柿炒鸡蛋四个菜。

仝玉玺说:“这怎么行?再要两个肉的。”

楼群说:“大热的天,肉的太腻,能吃下去吗?”硬是把菜谱塞到服务员的手中让拿走了。

小青年只好说:“婶婶说得对,清淡点儿对身体好。”

楼群心想这小子也太会说话了,问小青年:“还不知道你的名字呢,你做什么工作啊?”

小青年说:“我叫豆豆,在城里学美容一年多了,手艺也学得差不多了,有一个不错的理发店租赁,我想自己租下来找人干,老给别人打工,挣的小钱都养活不了自己呢。”

仝玉玺惊讶地说:“你就是前年考上大学不去上的那个豆豆?”

豆豆说:“叔叔你知道啊?就是我,现在大学毕业根本找不到什么好工作,上大学还要浪费几年青春。即使大学毕业了,有几个人学的专业能用上?还不如早早地自己创业。”

仝玉玺和楼群都吃惊地看着这个豆豆,想起城里的美容店理发店鳞次栉比,服务员不都是这样的黄毛打扮吗?还一个个叫美容师理发师,都出“师”了,洋气风光得比老师都体面。而面前这个实用主义的小豆豆很世故,老谋深算得让人不相信他是个十八九的孩子。还有,高考成绩都上了重点大学的线,多聪明的孩子啊,不上大学多可惜啊!

仝玉玺说:“其实,从长远看,上大学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经历,也是丰富知识和阅历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上大学与不上大学,对人一生的影响其实很大呢!”

豆豆说:“这个,我不和叔叔辩论了。就拿眼前来说,我若盘下那个美容店需要二十万,如果我做老板,每个员工都得给我店里提成,一年还清二十万,第二年就能净赚二十万,几年下来,资本积累够了,想做什么干不成呢?”

楼群吃惊地看着这个豆豆,“资本积累”这样的词都脱口而出了。自己儿子名牌大学毕业,按部就班在私营企业打工,挣的钱连自己都养活不了,更别说找个对象了。于是说:“别听你叔叔的歪理,婶婶支持你,从精神上。”楼群一激动,向服务员喊道,“再要一盘牛肉,一盘熘肝尖。”

楼群很喜欢这个孩子,多要两个好菜心甘情愿。

吃完饭,豆豆说要去结账,楼群笑了一下,心想结账不吭气就去了,还要说啊。嘴里却说:“怎么能让你结账呢?让你叔叔去。”

豆豆顺水推舟地说:“谢谢叔叔婶婶了。还得给爷爷带一碗面条。”

楼群大气地说:“真是孝顺的孩子,带。”

仝玉玺看了一眼老婆,心想真的假的?他摇着头笑了一下。

回到豆豆的家里,三叔还在门口晒七月的太阳。豆豆把爷爷扶了起来,把椅子放到了阴凉处,让爷爷坐下,把一碗面条端到了爷爷的手里,爷爷端着碗慢慢吸溜了起来,竟然吸溜得很香。豆豆又安排仝玉玺和楼群在母亲的床上休息,说你们放心睡,不要管爷爷,他习惯在椅子里睡觉的。又说自己还要到同学那里去借钱,先走了。

仝玉玺和楼群坐在豆豆母亲的房间里,环视着房子里的一切。陈旧的家具也许没有来得及换新的,床铺上的被子褥子虽说旧了些,洗得却很干净,透着农家的质朴和艰辛。宽敞的新楼从外面看的确气派,可里面的家具等“硬件”极其不硬,让人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受。仝玉玺对楼群说:“睡一会儿吧。”

晚上六点半,豆豆的父母回来了。虽说不认识仝玉玺和他妻子楼群,可一提起二十多年前奶奶娘家有一个考上大学的亲戚,豆豆的父母什么都想起来了。扯了半天闲话,话题才转到了姑奶奶的青花瓷罐上。豆豆的父母一脸茫然,根本就不知道他们说的是什么东西。豆豆的母亲说:“瓷罐子啊,在城里买一个不就行了,几十年了,有几个都打碎了。”

仝玉玺说:“噢,也只是问问,那时候姑奶奶总是从里面给我取好吃的,就想起那个罐子了。”

又闲说了一些话,临走,豆豆也回来了。

楼群喜欢这个聪明的孩子,对豆豆的父母说:“豆豆想在城里租一个美容店,眼下需要些钱,你们就帮孩子想想办法。这孩子很聪明,相信他一两年就会成小老板的。”

豆豆觉得机会难得,父母这时候也不好驳亲戚的面子,就对父亲说:“是啊,两年内我会给家里挣二三十万。”

豆豆的父亲笑了一下,当着亲戚的面没有表态,脸上却分明是不相信的表情。仝玉玺和楼群只好告辞了。

临走到门口,看见三叔还在门口坐着,仿佛回忆起他们,知道他们是亲戚,眼睛里有了亮光,说话也不那么糊涂了:“住下吧,明天再走。”

这让仝玉玺很激动。他小时候经常来看姑奶奶,这个三叔对他不错呢。想想这高大楼房里有些寒酸的摆设,想想他吸溜面条的那个香劲,不觉一阵难过涌上心头,他从口袋里掏出二百元钱,说:“三叔,我回去了,这二百块钱给你,想吃什么就买些什么。”

三叔仿佛彻底灵醒了,竟然能叫出他的名字,说:“玉玺,你还惦记着我啊,什么都吃不动了啊。”

这让仝玉玺感受到了一股久远的温暖。仝玉玺说:“三叔保重身体。我回去了。”

没想到楼群拉了一下仝玉玺,半蹲在三叔的跟前,说:“三叔啊,你还记得我姑奶奶的那个青花瓷罐子吗?”

三叔想了一下,说:“我娘是有一个瓷罐子,她死了快三十年了,早不知道那个罐子到哪里去了。”

楼群说:“说不定留给大叔二叔家了。”

三叔说:“没有,我娘死后就没有见过那个罐子。”

楼群说:“会不会给姑奶奶陪葬了啊?”

仝玉玺拉了一下楼群,觉得她太过分了。

三叔说:“不会的,陪那个罐子做什么,好像打破了,早就扔了。”

楼群还想问什么,仝玉玺拉着她的胳膊走出了门。

大门里传来了豆豆父亲责问豆豆的声音:“二十万?说得容易,你让我到哪里找这么多钱去?你把我和你娘卖了吧。”

豆豆说:“我是让你去借,两年内我会连本带利还上的。”

豆豆父亲说:“你以为钱是好借的?我和你娘盖这楼房还有五万元欠债呢,看看家里连个像样的家具都没有,你要二十万,你自己想办法借去吧。”

豆豆说:“穷穷穷,我考上大学你们拿不出学费,现在要做点儿生意你们又没有钱,生在这个家里真是倒霉。”

豆豆父亲说:“你考上大学我拿不出学费,可你说上完大学不一定能找到工作。我说借钱也要你上,是你自己不上,要去城里打工。这两年我没有见过你给家里一毛钱,现在你却要二十万,你要了我这老命吧!”

豆豆说:“就知道盖楼房,花那么多钱,房子立在这偏僻农村有什么用?你以为你们劳苦功高啊,你们在透支我的幸福!”

豆豆父亲说:“还不是世事逼的,我还不得给你把结婚的房子准备好,我也是完成任务,你以为这楼房是给狗盖的?”

豆豆说:“别指望我会在这里结婚,和你们一样过一辈子。你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都成什么样子了,坐井观天。”

豆豆父亲说:“你滚,滚到城里别回来,我也省了负担。”

豆豆沉默片刻,突然问:“他们说的我祖奶奶的青花瓷罐是什么意思?”

豆豆父亲说:“我也不知道他们说的是什么,城里人闲得发慌吧。”

仝玉玺看了看楼群,说:“看来豆豆并不是不去上大学,是没有学费啊。”

楼群说:“怎么会这样?”

仝玉玺说:“还散心呢,我看就是闲得发慌,没事找事,搬弄这些是非。”

楼群说:“怎么就搬弄是非了?找不见就算了,我又没强迫你找啊?”

仝玉玺学着豆豆父亲的话,说:“我们滚,滚到城里别回来了。”

楼群说:“德性。”

明察暗访了四五天,没有一丝线索,乡下的生活也让他们很不习惯。他们只好把带回来的青花瓷罐送给了弟媳,说:“明天我们回去了,这么多年了没有回老家,也不知道送个什么好,这个给你们留下装鸡蛋吧,当个摆设也好,算是哥嫂的一点儿心意。”

转眼暑假过去了。想想农村亲戚们的艰苦生活,想想自己悠闲清静的日子,仝玉玺觉得更应该知足了,回到城里的仝玉玺和楼群再也不去想什么姑奶奶的青花瓷罐了。然而,他们家的遥控器依旧抢手,仝玉玺要看戏剧,楼群满频道找着看鉴宝节目。仝玉玺也只好陪着看,心想,一脚踢出块狗头金的运气就像买彩票,几辈子也不一定碰到的。喜欢收藏的人,只知道炫耀偶然得来的意外财富,有几个人会谈及投资古董的失败呢?有几个人会兴高采烈地分享买到天价赝品而倾家荡产的悲痛呢?人也真怪,在指责社会物欲横流的同时,却挖空心思追寻着一夜暴富的梦想。鉴宝节目,老婆爱看就看吧,权当是生活的调济。仝玉玺已经体会到这节目对老婆安全度过更年期的实惠了。

平静的日子没过多久,仝玉玺就觉得身边发生了什么变化。人们看他的目光怪怪的,好像有什么秘密瞒着他一个人。就连妻子楼群也神经质地看他了。

这天晚上,妻子意外地没有抢遥控器,连电视都没有开,脸上的表情很严肃,对仝玉玺说:“你来坐到沙发上,我有话要问你。”

仝玉玺说:“看你那神经过敏的样子,有什么事?”

楼群突然大哭起来,说:“你这个没有良心的东西,我总以为你老老实实,谁知道你背地里搞见不得人的勾当。”

仝玉玺说:“你说什么啊?我怎么听不懂?”

楼群说:“别装了,你这个不要脸的东西。你们系的副主任给我说了,公安局派人偷偷调查你呢。”

仝玉玺说:“我说这几天人们的目光不对劲,原来在调查我。调查我什么?”

楼群哭得更凶了,抓起沙发上的一个垫背向仝玉玺打来:“调查你上个星期有没有离开学校。”

仝玉玺说:“离不离开学校怎么了?到底调查我什么?”

楼群说:“人们传言校外一个女人被害,调查你有没有作案时间。这么多人为什么偏偏调查你?你到底背着我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仝玉玺吓得站了起来,浑身渗出了细细的汗水。“我找他们去!这是败坏我的名誉。”

楼群抓起茶几上的一个杯子,狠狠地摔在地上,说:“还用找吗?你们学院就你不知道了,连我们中学的人都知道了,人家对我指指点点,目光要把我的皮扒光了,你真不知道羞耻吗?”

战争刚刚爆发,响起了敲门声。

仝玉玺赶紧拿过扫帚把碎杯子扫掉,听见一个女人的声音在门外喊:“楼群,开门,快开门。”

两个人停止了战争,仝玉玺问:“你谁呀?”

门外的女人说:“我是楼群学校的教导主任。”

仝玉玺说:“来得正好,我正要找你呢。”

打开了门,教导主任见气氛不对,赶紧说:“误会误会,搞错了。我说仝老师那么严谨的人怎么会做那种事呢?”教导主任一手拉着楼群,一手拉着仝玉玺,说,“坐下,听我说。”

仝玉玺的脸依然很黑。教导主任说:“别激动,我们也不知道公安局的人为什么要调查你,说是要排除你的作案时间。”

仝玉玺吼了起来:“我作什么案了?”

教导主任说:“排除了,排除了。刚刚打来电话,说是你们老家有个小青年被盗墓贼埋在了坟墓里,因为你暑假回过老家,就调查一下你有没有作案时间。”

仝玉玺和楼群瞪大了眼睛:“什么?”

教导主任说:“这不排除了吗?有些老师还以为仝老师在外面有什么花花事呢,真是可笑啊!”

仝玉玺和楼群一点儿也不觉得好笑,楼群急急地问:“盗什么墓了?你讲清楚些。”

教导主任说:“公安的人说,你们老家有一个叫豆豆的孩子,可能和人一起盗古墓,是墓塌了还是分赃不均搞不清楚,总之那孩子死在墓里。”

仝玉玺抖了一下,完全吓傻了。

楼群看着仝玉玺,说:“怎么会这样啊!”

仝玉玺抖动着嘴唇说:“是我们害死了豆豆啊,是我们害死了豆豆啊……多聪明的孩子啊!”

教导主任吓得站了起来,说:“别胡说了,公安上已经查清了,可能是男孩儿美容店的一个好朋友干的。都抓起来了,怎么是你们害死的呢?可不敢胡说。”又安慰楼群,“仝老师不是那样的人,放心过日子吧,家庭的和谐最重要了。”

教导主任不想再有是非,匆匆走了。

楼群愣愣地坐着,不停地问:“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

仝玉玺回答不了,他同样在心里问自己:怎么会这样?

仝玉玺在沙发上坐了很久,最后倒在沙发上睡了。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了姑奶奶。姑奶奶说:“今天,咱们不唱《锁麟囊》了,就唱个《锁青花》吧。”

仝玉玺说:“姑奶奶,你还是给我讲讲罐子上‘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吧。”

姑奶奶笑着说:“是想罐子里好吃的东西了吧!你自己取呀。”

仝玉玺把手伸进了罐子,突然被什么东西咬住了,他叫了起来:“疼!疼!”

姑奶奶给他讲“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了,说,古代有一个叫王祥的孝子,冬天母亲想吃鱼,他用身体融化冰层,为母亲求得了鱼……这个故事都被列入古代“二十四孝”感天动地几千年了,豆豆这个聪明的孩子太不孝了啊!

仝玉玺吓醒了,浑身汗水湿透,像是从河里捞出来的。

责任编辑/季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