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抓住了孩子,就抓住了钱袋。近些年来,国内许多教育机构和社会自然人攫住了青少年夏令营这块丰美的蛋糕,各种名目的夏令营在全国范围内如雨后春笋,可谓遍地疯长。目前,夏令营的准入门槛极低,鱼龙混杂,谁都可以操办,加之监管机制之缺失,着实令人担忧。一位暑期送孩子参加前往美国夏令营的家长向记者抱怨:什么拓展体质,提升素质,其目的只有一个,步步为赢,刀刀见血,我看他们的素质首先亟待提高。
市场经济倘若不以诚信为基础,那就变成了毫无规矩的丛林经济,每个人都可以不择手段地攫取他人的利益。据媒体调查,各旅行社每到暑期都会将夏令营作为一大旅游促销目标。更有甚者,国内一些知名院校,从省会城市到市县明码标价,以10至50万元不等的加盟费组织加盟点,挂羊头卖狗肉,只要能赚钱,没有什么手段是不敢使用的。一位智者一语道破:生活在垃圾堆中,你怎么能远离苍蝇?
夏令营最初起源于美国,是以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为宗旨,让其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发挥潜能,做到自理自立,提升团队合作精神而开展的一项有意义的活动。上世纪末引入我国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这项活动却日渐充满了铜臭味,一趟前往美国为期两周的夏令营,费用在三四万元,平均每天两三千元,这不是一般家庭可以承受得了的,因而成为某些机构和个人取之不尽的“摇钱树”,其公益性被纯商业行为所取代。国内的夏令营,更是已经变味成了有钱人家孩子的旅游团,逛景点、住宾馆、购商品,完全背离了夏令营的创建初衷。
有业内人士爆料,做夏令营的利润一般均在50%以上,远远超过正常的旅游团,倘若生源充沛,手段到位,利润还会更高。譬如去国外,学生参观一些大学、博物馆和景点都是免费或半价,但这些货真价实的他国公共资源,也被我们打包进了夏令营营销者的价目表中。呜呼,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