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农业打高原牌走特色路

2012-04-29 00:00:00
新西部 2012年9期

行走云南楚雄,满眼皆是“绿色银行”。

8月,“金沙江边大菜篮”元谋县龙川江岸两万亩水稻正陆续收割。“地不会闲着,马上就会种上番茄,10月中旬就要上市。摘完番茄,毛豆又跟上了。”元谋县农业局党委书记张雷说。

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的元谋县就开始发展冬春反季无公害蔬菜,借助设施农业的推力,如今种植面积已达13万亩,并形成以菜豆、番茄、洋葱等优质耐运品种为主,西葫芦、苦瓜、丝瓜等细菜品种为辅的生产格局,蔬菜出口量占到全省五成。

与元谋县相邻的姚安县则依靠设施农业发展蚕桑。作为东桑西移的重要承接地,姚安引来不少大型纺织企业落户。山东商人程忠平2005年底来到姚安办起茧丝绸公司,如今已发展到6条缫丝生产线,年产值1亿元左右。

南华县则是远近闻名的“野生菌王国”,全县近250万亩林地中,已知野生菌种类多达290余种,资源年蕴藏储量1万多吨,松茸、块菌、牛肝菌、干巴菌等都是市场宠儿。2011年,楚雄全州共采集野生菌1.58万吨,产值达5.6亿元。

“大姚核桃”是中国第一个核桃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目前,大姚县核桃种植面积已达127万亩,产量13020吨,产值3.91亿元,农民人均核桃收入1526元,全县核桃干果销售收入万元以上的农户达9179户。

武定的壮鸡、牟定的腐乳、双柏的酱油、禄丰的香醋……近年来,楚雄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打高原牌,走特色路,“一县一品”的特色农业在彝乡高原渐成规模。

“农业要大发展,必须提高专业化组织程度。”元谋县副县长张明海介绍,元谋现在已有200多个农民协会、79个生产合作社,覆盖3.7万多农户。到目前为止,楚雄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累计发展2815个,成员27.73万人(户)。

据了解,为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十一五”以来,楚雄共投入特色农业发展扶持资金5亿多元。到2011年底,全州已有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174个,带动农户31万户,户均增收1450元。(杨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