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免费师范生学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2-04-29 00:00:00王晓荣杨军河白晓龙梁森
世界教育信息 2012年2期

摘 要:该研究以陕西师范大学2008、2009、2010级在校免费师范生为样本,重点调查了免费师范生的家庭经济条件、报考动机、就业意向、学习动机和方法、专业课学习状态、教学技能培养状况等情况。通过调查发现,免费师范生整体发展情况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免费师范生;学习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937(2012)02-0049-03

一、调查研究背景

2007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免费师范生享受国家各种优惠政策,在经济和就业等方面得到保障,与此同时,免费师范生必须签订《师范生免费教育协议书》(以下简称《协议书》),履行相关责任与义务。那么,这些师范生的学习热情是否与他们所享受的优惠政策成正比呢?“免学费等优惠+包分配的定向培养模式,是否使免费师范生在校期间衣食无忧,又没有就业压力的情况下,有进了保险箱的感觉,缺乏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1]呢?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以陕西师范大学2008级、2009级、2010级在校免费师范生为对象,考虑到艺术类、体育类免费师范生的特殊性,本次调查未将这两个群体纳入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个案访谈法,选取了50名不同专业和年级的免费师范生以及15名代课教师分别进行了访谈和交流;同时使用整群抽样的问卷调查法,在陕西师范大学2008级、2009级、2010级的10个院系(覆盖陕西师范大学招收的所有免费师范生专业)共发放问卷472份,回收有效问卷45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5.34%,对调查所得的数据运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家庭经济条件各异,两极分化严重

调查显示,来自城镇和农村的免费师范生分别是31.5%和68.5%。免费师范生家庭年收入3 000元以下的占21%、3 000~6 000元的占26%、6 000~9 000元的占14%、9 000~12 000元的占15%、12 000元以上的占25%。数据表明,既有一些学生家庭十分贫困,也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免费师范生家庭经济状况呈现两极分化之势。考生家庭经济条件的差异会对他们当初的择校和日后择业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报考动机多元化,经济原因减弱

调查中发现,在由于经济原因而选择免费师范学校的学生中,2008级、2009级、2010级分别为28%、28%、19%;由于热爱教育事业而报考免费师范学校的2008级、2009级、2010级学生分别为18%、20%、32%。可见,随着年级的变化,“热爱教育事业”这一因素所占比重逐渐上升,免费师范生政策对大批有志从事基础教育事业的学生很有吸引力;有18%的学生选择“实现稳定就业”,这凸显出当前就业难对学生选择的影响;此外,影响学生报考免费师范专业的因素还有“父母亲戚或他人影响”等。

调查中还发现,城乡差别导致择校动机差异较大,城镇学生报考免费师范学校的主要因素是实现稳定就业,所占比例为24%;其次是经济原因占到23%。乡村学生报考免费师范学校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原因,所占比例为35%;其次是热爱教育事业,所占比例为21%。

(三)学习热情普遍较高,学习方式趋于网络化

对于“相比入学时你现在的学习热情如何?”的问题,调查显示,75%的学生上大学后仍然保持着对学习的热情,有25%的学生明确表示学习热情有所下降;大一、大二和大三学生中分别有9%、30%和32%的比例认为自己学习热情下降了,学习热情随着年级增长而递减;回答学习热情“提高很多”的男、女学生比例分别为13%和21%,回答“有所下降”的男、女学生比例为32%和22%,可见男生上大学后学习热情下降比女生快。调查还发现,免费师范生对考级考证的热情较高。有16%的学生表示多多益善、越多越好;52%的学生明确表示应该认真考好,仅有7%的人抱着能不考就不考的心态。

关于网络利用情况的调查显示,61%的免费师范生每周上网时间超过5小时,每周使用电脑的时间更长;36%的人表示最主要的上网原因是“学习需要”,10%的人表示是“写作业”、“查资料”等与学习有关的活动。网络的发达为学习者提供了大量、方便、快捷、高效的信息和学习资料,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学习方式网络化是一种整体趋势。

通过对免费师范生学习热情、空闲时间利用情况以及考证态度等的调查表明,免费师范生学习热情较高,学习比较勤奋,绝大部分学生具有强烈的自我提高意识。

(四)学习动力较足,但方法不够明确

目前,对于免费师范生的学习情况关注最多的是免费师范生的学习动力问题,2008年巩媛丽的调查指出,有42%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学习目标不够明确,有24.4%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学习动机不够强[2]。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认为自己学习动力“强”和“比较强”的免费师范生分别为11%和53%,仅有4%的学生表示自己学习无动力。与2008年的调查结果相比,免费师范生的学习动力从整体上有了较大提高,绝大部分免费师范生能够积极认真地学习。

调查结果还显示,64%的学生为自己制定了学业规划,仅有1%的学生明确表示不打算制定学业规划。高达51%的免费师范生缺乏明确的学习方法,特别是在女生和大一学生中,这一比例高达54%和58%。对于在学习上急需解决的问题,大部分学生表示“急需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等。可见,学习方法不明确是目前免费师范生在学习上急需解决的问题。

(五)专业课程的问题较多,逃课现象普遍存在

调查发现,对于所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18%的学生表示满意,32%的学生比较满意,不满意的为11%。有些学生对所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满意度不高,认为有些课程与自己专业无关、联系性不强或“专业不专”等。此外,免费师范生主动学习和阅读专业相关书籍的情况也不是很好,仅有26%的学生表示会经常主动去学习和阅读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书籍,68%的学生表示“有时会”,还有6%的学生表示“不会”。笔者认为,免费师范生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除了靠课堂学习以外,还应当阅读大量与自身专业和职业相关的书籍。

调查还显示,有14%的学生几乎所有的上课时间都不太认真,只有12%的学生可以做到所有的上课时间都能认真学习,74%的学生对感兴趣的课程才会认真学习。对于“如果你逃课,最主要原因是什么?”的问题,有47%学生认为,逃课原因是教师讲课内容枯燥或授课内容没用;“有其他紧急事要做”和“自主学习”也是免费师范生选择逃课的主要因素,这两个因素合计比例也占到36%;此外,由于对所学课程不感兴趣和睡懒觉贪玩而逃课的学生分别占8%和5%(见图1)。可见,免费师范生逃课的现象普遍存在,其中教师的影响较大,值得深思。

(六)教学技能培养欠缺,理论与实践脱节

调查显示,仅有10%的学生对学校在强化师范生教学技能上所作的努力满意,31%的学生比较满意,44%的学生的满意度为一般,16%的学生不满意(在大二学生中,这一比例达20%),这说明免费师范生对学校培养方案的认同度不高。正如高雪春所说,“很多学生认为学校对他们的重视度不够,培养方案有效实施程度不高,很多还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或不能有效实施”[3]。同时,受调查的学生普遍反映,自己主要接受的是理论知识而缺乏动手操作和实践环节,因此对自己将来能否从教产生担忧。目前,大多数师范院校在师范生培养方面重理论轻实践,甚至理论与实践相互脱节,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普遍不高。

四、对策与建议

(一)政府方面

1.加大正面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首先,国家教育部门和招生学校应加大政策解释力度,利用主流媒体大力从正面宣传免费师范生的各项优惠政策,同时把权利与义务阐述清楚,特别需要强调免费师范生的义务。尽量使考生在充分了解政策和深思熟虑之后报考,减少由于不了解免费师范生政策而报错学校的现象,减少对政策的“钻空子”、“搭便车”、“投机”行为,端正学生报考动机,保证免费师范生的数量和质量。

此外,笔者建议,在介绍和报道我国基础教育状况时,应当突显目前基层教育需求,提高社会对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关注与认同度,激励和吸引优秀学子特别是男生和东部发达地区优秀学子报考免费师范专业,优化免费师范生结构,提高社会各界对基础教育的关注力度,引导社会公众对免费师范生政策的认同与支持,形成尊师重教的风气。

2.灵活制定招生政策,完善继续教育政策

笔者认为,政府应当给予学校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在遵循政府总体方针政策和招生计划的前提下,允许各个部属师范院校结合自身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招生形式,比如,北京师范大学从入校的师范生中选择免费师范生,华中师范大学提前自主招生,等等。此外,政府应完善免费师范生的继续教育政策,鼓励和支持免费师范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与上进心,促进其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

(二)学校方面

1.建立和完善奖惩及考核机制

一方面,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奖惩与考核,以激励为主,奖惩结合。学校可以考虑设立免费师范生专项奖、助学金,允许免费师范生参加各种奖、助学金的评选;同时对免费师范生进行考核,对于不符合培养要求的免费师范生,让其自交学费补修、留级或劝退,确保真正优秀的学生进入教师教育领域,从而增强免费师范生的学习动力。

另一方面,学校应加强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考核,落实和完善导师制,建立导师考核制度。学校可以按照每学期安排给教师和导师的工作任务,在学期末对教师和导师工作进行考核、评价,对不称职或不适合的教师和导师,学校应及时调整;对优秀的教师和导师在晋级、福利政策等方面适当照顾,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2.切实落实培养方案,突出实践技能培养

一方面,学校应树立以学生发展和服务教学实践为中心的课程设计理念,合理设置课程。课程设计要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结合、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与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相结合、与教育教学法改革相结合。同时,加大师范技能培养课程的比例,注重专业课程学习的师范性,努力提高师范生教学技能与教师素养。另一方面,学校加应强教学实践比重,注重教育技能训练。笔者认为,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师范教育的成功经验,如英国“师资培训三段制”[5],培养学生的实践教学技能。

(三)免费师范生自身方面

1.端正报考动机,准确进行定位

考生在报考免费师范专业时,必须详细、深入、全面、准确地了解国家的免费师范生政策。填报专业时要结合自己的爱好、兴趣和发展规划慎重选择。在成为免费师范生后,学生要尽快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使命,按照师范生的要求来锻炼自己;坚定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信念,树立在贫穷落后地区同样可以实现人生价值的观念,树立服务祖国中西部基础教育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扎实掌握专业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一方面,免费师范生要端正学习态度,找到科学的学习方法,努力掌握专业知识。此外,还要根据自己的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和人生职业规划。制定规划时要充分考虑自身情况并结合社会需要,量力而行;同时,在执行规划时必须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努力完成规划目标。另一方面,学生要积极参加各种校内外实践活动,比如各种社团活动、比赛、讲座,做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兼职等,努力提升自己,突破自己,提高综合素质,为将来服务基础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苏春艳,龚炜.市场经济背景下免费师范生培养模式初探[J].现代经济信息,2009(9).

[2]巩媛丽,孙倩,刘启芳.首届免费师范生学习生活现状的调查——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个案[J].考试周刊,2008(30).

[3]高雪春.免费师范生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J].铜仁学院学报,2009(6).

[4]段玲莉.当代英美师范教育的发展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黔南民族师专学报(哲社版),1997(2).

编辑:覃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