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估算教学 提高估算能力

2012-04-29 00:00:00吴坚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2年5期

估算是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计算方法,其特点有三:一是不求精确,只需大概估计;二是快速推进,不依精确计算的步骤规则;三是依靠心(口)算,少用笔头书写。新课程十分强调估算的实用性和运用中的策略性,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和加强估算教学,不断强化学生的估计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一、多途径激发估算兴趣

估算既能预见精确计算的結果范围,又能判断和检验精确计算的結果是否正确,对精确计算起到补充和促进作用。学生知道估算的用途,就能激发学习估算的兴趣,重视并学好估算。培养学生自觉估算的意识,教师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让学生感受估算的优势和魅力。就是让学生充分地体验估算的特点,把握估算对认识和解决问题所具有的优势。例如,可以用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快速判断:“王老师买7箱苹果,每箱38元;李老师买6箱橙子,每箱52元。各需带多少元钱?谁用的钱多?”通过估算,很快算出王老师大约要带280元,李老师大约要带300多元,可以判断李老师比王老师需要准备的钱多。然后再让学生与精确计算作比较,从实际事例中感受估算的快捷性,体会估算的价值。

第二,让学生知道估算具有预测和验算功能。这往往在笔算计算前和笔算计算后进行。计算前的估算,可预见计算結果的大致范围,做到心中有数,避免可能产生的计算错误。如学习进位加法、退位减法时,让学生观察35+32、35+38和76-34、76-38等算式,估计得数是几十多,强化学生的进位和退位意识,预防忘记进位和退位的错误。又如,学习笔算乘法和除法时,让学生在笔算前先估计积和商是几位数,预防乘法中可能发生乘积定位以及中间或末尾有0时,易因漏乘0而产生积位数不足等错误;对528÷4、528÷6等式题,强化商的定位意识,防患于未然,减少和避免可能发生的商定位的错误。计算后估算,就是将计算結果与估算結果相比较,如果相差较大,就能觉察并加以纠正,所以估算也可用来验算。学生经历这些估算过程,能深深体会估算是学习计算不可缺少的重要辅助手段。

第三,让学生了解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组织活动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有的事,如利用组织全校学生到电影院看电影这一素材设计估算练习。在学生了解学校平均每班人数、班数以及电影院座位数后,可让学生通过估算,预计要安排几场;知道电影票单价及看电影总人数,估计学校集体购票要带多少钱;知道学生总人数、每箱饮料24瓶,每人1瓶,估计大约要买多少箱饮料……这使得学生体会到学好估算在日常生活中大有用途,增加事情胜算和顺利的可能。

二、细致化指导估算方法

估算不是瞎猜乱算,不同情况有不同的方法,其准确程度也有大有小,这都需要细致地指导学生区别对待。

第一,让学生认识估算是特殊算法。估算的优点是简便快捷,只求大致范围,不求准确值。估算与简便计算的不同之处,一是方法。估算算大不算小,简算是先算大后算小。例如,32×19估算是想30乘20大约是600,简算32×20-32 得608。二是結果。估算的結果是大致范围,一般要用“大约”,在算式上写結果要用“≈”;而简算的結果是准确的。

第二,让学生知道估算有多种不同方法。小学生最常用的估算方法有简约、转换、补偿三种,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才能思路开阔,享受估算的乐趣。简约是估算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其特点就是思考如何简化问题。例如,估算29×42,方法1:把29看成20,把42看成40,20乘40得800,因为把29、42都少算了,所以估计結果比800多;方法2:把29看成30,把42看成50,30乘50得1500,因为把29、42都多算了,所以估计結果比1500少;方法3:因为29接近30,就把29看成30,因为42接近40,就把42看成40,30乘40得1200,因为把29多算了,把42少算了,所以估计結果在1200左右。用转换方法估算,就是根据数的特点,将原来的算式转换成另一种简单的算式来估算。例如,估算5.85+5.97+5.9,这三个数都接近6,可以把这个算式转换成6×3,简化问题,很快算出大约結果。用补偿方法估算,就是在上述估算的基础上,再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适当调整,来补偿前面运算中的不足,使結果比较准确。如上题,三个数都不到6,所以实际結果应比18小。

第三,让学生了解估算方法有优有劣。估算的方法有多种,但相对而言也有优劣。一般来说,結果最接近于精确值的方法是最合理的。在用简约法估算时,若运算的两个数都不接近整十、整百等数,可一数多估,另一数少估。但学生要明白:若片面追求結果接近准确值,以至放弃口算,而用笔算,那就不是估算了;另外,估算方法的优劣,要视实际情况而定。例如:“王老师要买24套鼓号队服装,每套98元,大约要带多少元钱?”买东西应多带钱,所以不能将24、98都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去估算,而适宜用100乘24得2400去估算。这样,估算結果的钱数比实际用的钱数多一点,符合实际需要。因此,解决具体问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数的特点,灵活地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小学生养成了估算的习惯,就容易形成比较强烈的数感,这对他们的数学学习和思维准确性品质的形成都有积极的影响。

(责编 杜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