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比翼翔万里——海拉尔边检站工作侧记

2012-04-29 00:00:00李光
中华儿女 2012年20期

呼伦贝尔草原有一个雄鹰纪念雕塑,刚毅苍劲的双翅直入云天。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上将看到雄鹰雕塑时动情地说:“一翼是军,一翼是民,比翼齐飞;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双拥共建,让时间见证深厚情谊

自1996年海拉尔边检站建站之初,就先后与地方13家单位结成了共建对子,以共庆重大节日、共同缅怀革命先烈、共同参观驻地博物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形式多样的共建活动见证了“警民鱼水深情”。无论从形式还是到内容都有了质的飞跃。

“我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洪亮的宣誓声响彻边检站多功能会议室。在边检站与共建单位庆七一表彰大会上,两家单位的党员代表面对鲜红的党旗举行了重温入党誓词仪式。会上还对年度优秀党支部、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进行了表彰。12年来,除了共同庆祝春节、“七一”、“八一”等重大节日以外,边检站每年都要与该公司举办篮球、足球、羽毛球、拔河等不同形式的友谊比赛和警民共建运动会,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增进了解,增进友谊。

“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歌舞表演《好日子》拉开了由海拉尔边检站和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共同举办的“警民庆八一文艺汇演”的帷幕。军旅歌曲《咱当兵的人》《小白杨》《说句心里话》等唱出了官兵的心声,增强了官兵驻守边防的自豪感和使命感。独具民族特色的舞蹈《这片草原》《俄罗斯风情》《成吉思汗》使官兵感受到了驻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特别是由海拉尔边防检查站勤务中队战士萨其日拉图演唱的《鸿雁》将整场演出推向高潮。每年八一建军节的演出活动,都能为官兵献上一份文化大餐,丰富了官兵的业余文化生活,进一步密切了警政警民关系,增进了官兵对第二故乡的了解与热爱。

“我相信,我们两家单位会充分发扬‘同在国门下,同是一家人’的精神,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紧紧围绕企业发展和部队建设中心任务,务实高效地开展共建活动,展现两家单位双拥工作的新风貌。让我们为构建和谐警营、和谐民航、和谐社会而共同努力,为更好地促进呼伦贝尔地区口岸发展建设齐头并进、再创辉煌。”这是该站政治委员矫立鸿在海拉尔边检站与呼伦贝尔机场公司举行警民共建签约仪式的深情诉说。共建双方在仪式上细致描绘了双拥共建的美好蓝图,相互表达了参与共建、和谐共建、深化共建的决心和信心。随后不久,该站就与呼伦贝尔机场公司开展了党建交流活动。活动中,呼伦贝尔机场各党支部参观了该站勤务中队党支部建设档案,就发展党员、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落实党员亲自交纳党费、主题党日等内容进行了经验交流,就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了探讨,并与呼伦贝尔市机场公司办公室党支部初步达成了联建协议。最后,还参观了战士宿舍、学习室、活动室和警营绿色网吧等。进一步拓展了联创联建活动内容,丰富了党支部建设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紧急救助,让责任叩响生命之门

一年内,救助伤病患者15次,17人次;一个月内,救助伤病患者8人次;一天内,救助伤病患者2人次……这决不是简单的数字罗列,正是这些数字记录了战士与伤病、死亡作斗争的一幕幕感人场景,这里虽不是医院,他们虽不是医生,但同样架起了一座生命之桥,开启了一条生命通道。他们被称为“旅客生命安全的守护神”。海拉尔边检站利用边检工作的特殊优势,积极落实为民、便民的具体措施。在海拉尔口岸,以24小时咨询服务热线为纽带,以口岸值班室为依托,以开通紧急救助通道为模式,建立了紧急救助机制,负责出入境人员的伤病求助。绿色通道常年开启,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官兵的人性化服务,使伤病患者的危险性降到了最低点。他们坚持“时间保证”、“速度保证”、“风雪无阻”、“情暖人心”,确保需要帮助的人员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救助。

2011年6月2日17时许,海拉尔边检站24小时服务热线接到求助电话:在即将抵达的入境飞机上有一名受伤的中国旅游团成员,他在俄罗斯旅游期间不慎将小腿摔断,在俄方医院经过简单的处理后,急需接受进一步治疗,该旅客年纪较大,希望边检站在为其办理入境手续时给予便利。了解情况后,现场带班领导立即启动紧急救助预案,按照特事特办的原则,针对入境停机坪距入境检查现场较远(近800米),需要搭乘摆渡车来往的实际,决定简化手续,登机进行人证对照。同时与口岸联检部门进行协调,帮助伤者快速通关。17:30分,“CA918”抵达停机坪,等候在此的检查员第一时间登机检查。仅用2分钟便为旅客办理完毕所有入境手续。由于飞机过道狭窄而无法使用担架,官兵们就用被单将受伤的老人小心翼翼地抬下飞机,送上了救护车。

边检官兵在庄严肃穆的国门下倍感自豪和身上责任重大,他们深深地认识到只有得体的行为举止才能够更好的展现出边检官兵的文明窗口形象。自2007年提高边检服务水平工作以来,站党委提出了“内强素质,外展形象”的响亮口号,结合单位工作实际先后提出了“八不九要十做到”工作方法,提出了“五个一满意指数”评价标准,实实在在的将“人本、专业、安全”的服务理念贯穿到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海拉尔边防检查站高效、优质的服务赢得旅客的一致好评,先后有100余名旅客在留言簿上留言表示感谢!

扶贫帮困,让爱心洒满警营内外

李强,是一个年仅15岁的孩子,但是他却承担了比其他孩子多出数倍的艰辛。他的父母离异,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弃他而去。他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全家仅靠父亲在外打工挣得1000多元辛苦钱维持着生计。在家里,李强还要照顾身患绝症的爷爷和体弱多病的奶奶,面对如此艰难的生活现状,李强萌生了特别要想改变它的想法。而对于年轻的李强而言,改变生活就要靠知识、靠读书。2007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海拉尔第三中学,但他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开学已经一个多月了,学费父亲始终无法凑齐学费,他的上学梦只好一拖再拖。得知此情况后,站领导立即指示将李强纳入到帮扶对子中,全力支持李强重返校园,每学期资助1000元助学金,重大节日进行走访慰问。2009年下学期,边检官兵带着慰问品以及新学期的学费去看望李强。李强早早等在门外,等待着我们的到来。慰问期间,我们得知李强的爷爷已经离开了人世,从李强的眼里看到了失去亲人的无奈和无助,但是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他那种坚定、那种乐观的生活品质。官兵们鼓励他,要坚强起来,克服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边检官兵将一如既往支持帮助你。李强再也无法掩饰心中的感激之情,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滑过脸颊。爱心让这个寒冷的冬天不再寒冷。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爱心大行动却从未停止。原来那个缺少自信的李强变得开朗了,脸上也多了许多灿烂的笑容。2011年,李强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呼伦贝尔学院行政管理系,并担任了班长,圆了大学梦。他在社区领导的陪同下,将一面写有“捐资助学 情深似海”的锦旗献给边检叔叔阿姨们,表达了对边检站叔叔阿姨的感谢和崇敬,对于该站官兵来说,这,就是最好的礼物。

伊敏小区的王秀珍是一位无助的老人,她的儿子在解放海拉尔战役中牺牲,丈夫在2002年过世。她本人又体弱多病,自己的生活都不能很好的照顾。当官兵们了解此情况后,主动承担起照顾老人的任务。无论是一般假日、还是特殊节日,老人都能得到官兵的照顾,他们帮助老人清洗被罩、打扫房间、换洗衣服,官兵们从没有嫌弃过老人,在官兵的细心照顾下,老人的身体渐渐恢复了健康。如今由于人员变动,帮扶队伍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新的人员不断充实进来,但不论怎样,照顾老人的任务仍在进行,老人的笑容始终依旧。

海拉尔边检站一直坚持扶贫帮困工作,主动深入驻地贫困群众家庭,嘘寒问暖,了解群众疾苦,听取群众呼声,持续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采取结对帮扶,捐资助残、助贫、助学等形式,帮助孤寡老人、残疾人、贫困户、下岗职工、辍学儿童等弱势群体,先后投入资金10万余元帮助6户贫困户脱贫。该站还先后开展了“关爱贫困女生”六一走访慰问活动,“一助一”助学捐款活动,为驻地医院义务献血等活动。每逢节日,专程慰问困难群众和贫困学生,走访慰问贫困户及抗美援朝老军人,积极参加驻地举办的“博爱一日捐”、“关爱贫困母亲、救助贫困女孩”等公益活动,在全国助残日,组织官兵慰问了呼伦贝尔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将价值1万余元的图书送到孩子们手中。在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与共建单位共同举办了主题为“我为灾区贡献力量”等先后三次的捐款活动,捐款累计达4万余元,捐棉衣棉被150余件,缴纳特殊党费共计3.63万元。当得知驻地23岁女孩、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刘丹阳被确诊为粒细胞瘤,无力承担高额治疗费用时,该站官兵发扬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纷纷主动解囊相助、踊跃捐款,向这个年轻的女孩传递了边防官兵的真诚和爱心。当日仅半个小时时间捐助现金就达4000余元,一些在外公出或探亲人员也委托进行捐款,向这个素不相识的姑娘尽一份绵薄之力。

对外,我们将爱心撒播在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地方;对内,当我们的战友遇有危难时,我们更会伸出臂膀,与他共度难关。

2009年8月,年仅18岁的海拉尔边检站勤务中队战士王之强被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断为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2011年10月29日在北京肿瘤医院住院后,医院诊断为恶性黑色素瘤四期,其椎体有两处转移。

为帮助战友尽快战胜病魔、度过难关,12月16日,海拉尔边检站举行了情系战友、奉献爱心——为战友王之强捐款仪式。在捐款仪式上,副站长郭宏政首先进行了捐款前动员,宣读了《为战友王之强捐助倡议书》,并要求全体官兵奉献一份真情,一份爱心,帮助王之强早日恢复健康。随后,全站官兵积极响应并迅速行动起来,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慷慨解囊,为身边战友献出了自己的一份爱心,在外地公出和休假人员也纷纷让在家的同事代为捐款,以实际行动帮助战友度过难关。在捐款现场不到30分钟的时间,就募集捐款近2万元。钱虽然不多,对于治疗王之强的病来说尽管是杯水车薪,但却代表了全体官兵的谆谆爱心。

勤务中队官兵代表全站官兵给王之强写下了《致战友的一封信》,同时每人面对DV送上一份祝福,刻成光盘后随信一起寄给王志强,并献上一句最真挚的祝福:祝愿王之强能够勇敢战胜病魔,早日恢复健康!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多年来,海拉尔边检站始终牢记职责,把驻地当故乡,视人民如父母,救群众于危难,做好事于平凡,见真情于点滴,谱写了一曲曲军爱民、民拥军的动人之歌。同时,双拥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海拉尔边检站被内蒙古党委、政府和内蒙古军区评为自治区级文明标兵单位,连续多年被驻地党委、政府授予“警民共建先进单位”。先后有4名警官被评为优秀团务工作者、7名士兵被评为优秀团员、2名士官被评为优秀青年志愿者,勤务中队和执勤业务一科先后被评为优秀红旗团支部和呼伦贝尔市“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 全照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