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古盐田的守护

2012-04-29 00:00:00邓长虹
中华儿女 2012年20期

位于西藏芒康县的澜沧江峡谷属干热河谷气候,千百年来,这里的人们很好地利用了热卤水、风、阳光、日夜温差大等独特自然条件,晒制出独具风味的盐巴,经拉萨销往整个藏区,甚至远达西亚、南亚,澜沧江边的加达村由此成为千年茶马古道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由于澜沧江东西两岸地势、盐田土壤颜色、成份不同,所产盐的色彩也就不同。西岸地势低缓,盐田较宽,产红盐,产量高;东岸地势陡窄,盐田局促难成块,产白盐,产量低,物以稀为贵,白盐就贵过红盐了。

时过境迁,澜沧江已不再是产盐重地,但加达村的人们仍在守护着这千年古盐田。在陡峭的崖壁上,多彩的盐井、盐田里,崎岖的小路间,随处可见他们劳作的身影和友善、快乐、豁达的笑脸,他们守护的不仅是这一方热土,更是守护着古法制盐的文化传承,守护着古盐井、古盐田赋予他们的传统生活方式,从容、淡定地守护着自然与人文至臻和谐的结晶。

澜沧江畔桃花开,三月盐田开始忙,由此,人们将3月晒制的盐称为“桃花盐”。为了祈愿盐田、庄稼有好收成以及村民吉祥如意,每年这个时候,加达村都会择日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每家每户都派出1人组成祭祀队伍,领头人扛着唐卡,喇嘛吹唢呐,敲锣拔,其他人则背着黄色的经书,诵着“六字”经文,兴高采烈、浩浩荡荡地沿着山路,绕着盐田、青稞地、村庄进行祈福。每户人家都会拿出核桃、青稞、瓜子守候在路旁,热情地请祭祀人员品尝,并虔诚地让他们用经书轻触头部,以获得神的赐福,让他们世代长远的守护这多彩、神奇的古盐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