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日,伦敦奥运会男子花剑决赛中,雷声以15比13击败对手,获得了金牌,打破了欧洲人对该项目长达116年的垄断。雷声的父母曾经极力反对他练剑,甚至三番五次到体校去抢人,差点“毁掉”一个奥运冠军。
我要当剑客
雷声这个名字听起来很霸气,加上剑客的身份,很多人误以为他是一个粗犷豪放的男人,其实他外表斯文,性格内敛。
1990年,父亲雷献民被公司派往广州工作。6岁的雷声随父母一起迁入广州黄埔区。雷声刚去黄埔怡园小学读书时,老师们对他不熟悉,有一次上体育课,老师看见他站在男生的队伍里面,很是纳闷,说:“你个女生,怎么站到男生里面去了?”雷声很委屈,说:“老师,我是男生!”体育老师为了给自己找个台阶下,立马扯着嗓门问道:“你们说说看,他像不像女生啊?”同学们不懂事,便跟着起哄:“像!”在一片笑声中,雷声孤零零地站在那里郁闷不已,回家以后,他哭着告诉妈妈梁彬,说他不想再去学校了!
这可把雷献民夫妇急坏了。弄清楚原因后,夫妇俩决定培养儿子的男子汉气概。雷声被父母安排去学游泳,练了几年后,他的身体素质确实好了很多,长得也比同龄人都高。
1994年年底,广州伟伦体校击剑教练刘玉玲到雷声的班上选材,全班唯一的左撇子雷声闯入了她的视线。可雷献民夫妇听说后,坚决不同意。刘玉玲第一次到雷家劝说时,梁彬反对道:“我儿子不适合搞体育,更不想让他练剑!”刘玉玲苦口婆心地说:“左撇子中盛产击剑天才,雷声说不定会成为奥运冠军,希望你们不要错过啊!”
可雷献民夫妇还是不乐意,刘玉玲只好问一旁的雷声:“你愿意练剑吗?”10岁的雷声拖着童音答道:“愿意!”并且,他反问父母:“爸妈,你们不是说过,只要不是干坏事,什么都让我自己做主吗?”雷献民夫妇顿时哑口无言。最后,刘玉玲建议雷献民夫妇先带孩子去体校参观一下再做决定。第一次来到击剑训练馆,雷声很快被吊在高处的感应线吸引住了,他觉得穿上击剑服很酷很神奇,甚至认为练好击剑就能像功夫电影中的大侠一样飞檐走壁。
雷声流连忘返,执意要练剑。雷献民夫妇没办法,见学校条件不错,只好勉强答应。1995年,雷声进入伟伦体校开始正式训练,但是,击剑训练显然不如武林大侠的生活那般惬意,雷声很快感受到了其中的艰难与枯燥,加上教练十分严格,他每天回到家都不开心,却又不敢跟父母说。
雷献民夫妇发现儿子的变化后,多次到体校去抢人,希望把雷声带回家。但体校的教练一直不肯放过雷声这块好苗子。在随后的一年中,教练组一边无数次做雷献民夫妇的工作,请他们让雷声坚持训练,一边对雷声因材施教,采取了更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双管齐下,雷声不仅身体素质突飞猛进,而且对击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父母再劝他放弃练剑安心上学时,他却斩钉截铁地说:“不!我要当剑客!”
折剑北京
尽管体校教练一直看好雷声,可雷献民夫妇从没抱太大希望,他们总是叮嘱雷声,一定要学好文化课,这样即便以后不当运动员,也能考大学。雷声十分听话,不仅刻苦练剑,学习成绩也不错。
1998年第十届广东省运动会上,14岁的雷声一鸣惊人,获得少年组男子击剑冠军。2001年12月,雷声正式进入广东省队。省队的竞争十分激烈,雷声不免产生了紧迫感,击剑成绩时好时坏。有好几次,雷献民夫妇见儿子心情郁闷,便劝他:“你才17岁,回到普通学校安心读两年,考大学还来得及……”雷声却说:“我是不会轻易放弃的!”从那以后,他很少在父母面前露出不开心的神情。
一年后,雷声进入国家队,18岁的他开始打成人比赛,但成绩始终不理想,教练组对他也没抱太大希望。不少人认为他太阴柔,上场后缺乏霸气,没有冠军相;加上他的韧带柔韧性比较差,拉韧带时腿怎么也拉不直,于是队友给他取了个绰号“跨海大桥”……雷献民夫妇得知这些后,心里很难过。
事已至此,雷献民夫妇知道,让儿子退出国家队不现实,他们只好为儿子打气,并鼓励他多学习文化知识,通过沉淀能量来战胜对手。那段时间,雷声读了大量哲学、军事书籍。渐渐地,他的眉宇间多了几分刚毅,内心多了几分镇定——他在场上可能主动性不强,但他学会了跟对手一剑一剑地去周旋,懂得如何压着对手进攻,然后瞅准机会一击制胜;他依然站似“跨海大桥”,比赛时弓步没有别人大,这样刺出去的范围不够远,但弓步小,收回来也快,他可以很灵敏地躲闪对手的剑锋……就这样,雷声扬长避短,转劣势为优势,大大提高了自己的剑术。
2006年,雷声摘得葡萄牙击剑世界杯个人赛冠军,而且在多哈亚运会男花团体比赛时,压轴亮相,帮助中国队夺得了团体冠军。一剑成名后,雷声被国家队委以重任,目标直指北京奥运会冠军。但2007年5月,雷声在国外训练时,突然感到左胸剧痛难忍,到当地医院检查后,被诊断为气胸——这种病在剧烈运动时,很可能会引起头晕昏厥,甚至死亡!雷献民夫妇急得茶饭不思,连夜飞到国外照顾儿子,劝他放弃训练。
但雷声不肯,说:“我撑得住!我要在北京为国争光!”为了剑客的荣耀,雷声豁出去了,一直坚持参加完国外的比赛才回国。回国后,雷献民夫妇立即带儿子去广州中山医院做了手术。
让雷家人痛苦的是,巨大的付出却只换来漫天讽刺。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被寄予厚望的雷声在个人赛中只获得了第八名。很多网友嘲笑雷声没有中国男人的霸气,像个伪娘,一些媒体也用“雷声大雨点小”做标题。雷声看了很失落,父母更是为他难过,叹息道:“人人只看到奥运冠军的风光,谁又知道其中的艰辛啊!”
亮剑伦敦
北京奥运会失利,让雷声蒙受了很大的心理阴影。雷献民夫妇担心性格内向的儿子无法走出低谷。趁着儿子放假回广州的机会,雷献民请来故交——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跟儿子做了一次长谈。钟南山劝雷声必须面对挫折,同时也将雷献民夫妇的心声说了出来:必须要加强文化学习,只有自身综合水平提高了,才能走得更远。面对长辈的谆谆教诲,雷声频频点头。
在钟南山的极力引荐和国家队主教练王海滨的努力下,2009年,雷声被保送到北京大学攻读广告系研究生。
儿子能保送上北大,雷献民夫妇自然乐开了花,雷声也很珍惜这样的机会,只要不比赛,他都会风雨无阻地去北大上课,为了不落课,他经常让同学帮忙录音、录像,回来后再补笔记。
通过研读,雷声对击剑运动有了新的认识,他认为,击剑是智者的身体象棋,拼技术的同时,还要步步为营。而心理学的研究,也让他学会了如何从神情、肢体动作等去判别对手的招术,继而增强了自己的对战能力。另外,丰富的北大生活让他感到心情愉悦,人也变得成熟开朗起来,讲话细声细气的他敢于在外人面前一展歌喉了,还在国家击剑队的元旦晚会上模仿起小沈阳……
雷声再度起航,2012年7月中旬,他要去伦敦参加奥运会了。临行前,父母为他减压:“儿子,你尽管去放开打,把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就行了。”其实,他们比儿子还紧张。比赛前几天,雷献民彻夜难眠,他在家里自制对阵表,研究儿子的胜率。梁彬更是坐立不安,雷声还没比赛,就有记者来采访,她硬拉着丈夫去了亲戚家住,躲开媒体,因为她觉得,父母与孩子之间是有心灵感应的,她怕家里太吵,会导致雷声在伦敦心情焦躁……
8月1日决赛当天,雷声的夺冠过程惊心动魄。正当他以9比7领先时,却遭遇裁判红牌罚分,比分一下变成了9比8,形势顿时紧张起来。随后,埃及选手阿波尔卡西姆连续得分,比分被反超为11比13,对方只要再命中两剑,便可夺走冠军!
埃及队教练在场外忘情欢呼,雷声却异常从容淡定,他回头看了一眼教练王海滨,示意要求换剑——锋利的剑刃是剑客的生命。换剑后的雷声重燃斗志,先是一剑直刺对手胸口,得1分,对手想要反扑,他轻轻一侧身,四两拨千斤,又得1分!对手杀红了眼,猛扑上来,他再次以柔克刚,剑锋直抵对手腰部,再得1分!连追3分,雷声率先拿到了赛点。阿波尔卡西姆拼命反击,但已气喘吁吁。决战时刻到了,在对视了数秒后,双方几乎同时出剑,就在阿波尔卡西姆的剑锋上扬快要够着雷声的面罩时,雷声一个半蹲,剑锋急转直刺对手腹部,绿灯亮起,他赢了!
那一刻,中国教练组沸腾了,现场和电视机前守候的中国观众也沸腾了。雷声摘掉面罩,狠狠地挥舞着手中的剑,素来斯文低调的他仰天长啸,向全世界展现着中国剑客的豪情。远在广州的雷献民夫妇看到这一幕,激动得笑脸上挂满了泪花。
赛后,雷声打电话回家,有亲友开玩笑地问他:“你爸妈当年总是反对你练剑,有没有恨过他们呀?”雷声说:“怎么可能呢?我知道他们也是为我好,我很感谢他们,他们的反对让我更加努力。”
的确,在父母的引导下,雷声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赢得了成功!
编辑 陈陟 czmocho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