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无不皆是强并弱,大并小,先进并落后。可中国有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却于2010年成功并购了全球著名针织机械企业——瑞士斯坦格集团(STEIGER)。这家企业就是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有记者问慈星公司董事长孙平范:“你是如何制造出这一神话的?”孙平范谦虚地笑了。但在他语调很低、语速很慢的每一个字里却透着一分坚定:“中国民营企业在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融资难等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要在全球化竞争中找到突围之路,关键在于‘中国制造’能否向‘中国智造’升级。”是的,孙平范能以小并大,就在于以“智造”取胜。
孙平范出生于浙江慈溪,这里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当今闻名全国的轻纺基地。慈溪曾有的辉煌点燃了孙平范的民族复兴及强国之梦,他有着一种别人不曾有的韧劲与钻劲,18岁时,他就能独立生产手摇针织横机,被慈溪人称为“横机小神童”。
梦想是春风,生活是云彩。 19岁时,梦想推着孙平范来到浙江台州的纺织品生产基地椒江,创办了一家针织机械厂,生产市场上最流行的的手摇横机。几年下来,他的产品就占领了当地80%的市场份额。
上世纪90年代,国外研发出了电脑横机,这种电脑横机的工作效率是传统手工横机的20倍以上。面对打入国内市场的电脑横机,孙平范敏感地意识到,不紧跟上世界的脚步,企业就不会有生路。于是,他将多年经营的积蓄全部投入到电脑横机的研发和生产中。
这是一件面临着巨大挑战的事,因为当时一些核心零部件的技术皆被德国与日本几家大公司垄断,别说慈星公司,就是整个中国也没有相关技术人才。为此,孙平范果断地走出去,频繁地往来于日本及德国。他花高薪请来国外专家,为了弄清某个技术上的问题,和同事关起门一讨论就是一个通宵。凭着这股拼劲,一年后,慈星终于自主研发出了国内第一台电脑横机。
孙平范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他为慈星公司定义的使命是:做世界针织技术的引领者。当时,国内许多企业被国外大型先进企业兼并,这被认为是一条提升企业内涵的捷径,可企业的民族性也由此被并购掉了。一天,孙平范在公司高层中说,我们要走出一条新路,并购世界第一流的企业。有人说,孙总这是想赶超国际先进水平想得太入迷了,人家世界一流企业又不是白痴,哪里会被你一个不为人知的中国民营企业并购?可孙平范说,只要我们“智造”条件,相信一定能成功。
那段时间,孙平范一直在谋划着这件事,渐渐地,世界最大的电脑横机制造商——瑞士斯坦格集团进入了他的视野。斯坦格有一个弱点:人工成本高,产品价格相对也高,所以远远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销售量。孙平范晓之以理,示之以利害关系,一次次寻求与对方合作。可慈星根本就不入斯坦格老总的法眼。孙平范苦苦思索着对策,终于,机会来了。
那年,在德国慕尼黑举办的国际纺织机械展会上,孙平范做了声势浩大的宣传,电子广告、印发宣传单、拉横幅……慈星的举动引起了日本岛精公司的警觉,第二天,岛精公司向慕尼黑法院申请,对慈星的产品进行强制性检查。随后,慕尼黑法院不由分说地将慈星的展厅严严实实地封锁了起来。
岛精公司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岛精根本不相信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慈星能够研制出高精度高技术的电脑横机产品,他们怀疑慈星侵犯了他们的专利。
可是,当岛精公司的专家团队费了很大劲才拆开慈星的电脑横机后,结果让他们大吃一惊:慈星研制的核心部件和岛精的设计原理完全不同。岛精公司只好当场认错,并且按照国际惯例对侵犯慈星声誉造成的损失予以赔偿。这样一来,慈星一下成了展会上最受关注的企业,在场的媒体都对慈星进行了报道。
斯坦格认识到慈星有着了不起的实力,便主动与慈星进行了谈判。随后,慈星成功完成了对斯坦格集团旗下的意大利时尚设计中心,以及生产纺织机械三家公司的收购。慈星的很多员工,这时才真正明白孙平范所说的“智造”的真正涵义。
收购完成后,孙平范保留了斯坦格在瑞士的研发团队,他要把对方的先进技术逐步转移到国内,利用斯坦格遍布全球的销售网络,逐步完成国际战略布局。
2011年,慈星的智能化针织设备——国际最先进的电脑横机,年产销量超过2.8万台,位居同行业全球第一。截止2012年上半年,慈星电脑横机已获得60多项国家发明专利。
慈星并购斯坦格,似乎有些偶然,其实是必然的。因为孙平范一直坚持“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升级,在与斯坦格谈判时,慈星也在积极提升着自己的品牌。有了品牌核心竞争力,以小并大也就功到自然成了。
编辑 家英宏 xjjyh_32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