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控制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2012-04-29 00:00:00齐大鹏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2年3期

一、课堂控制在体育教学中意义

体育教学作为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起主导的作用,体育教学是一个多因素构成发挥作用的实践活动,在实施的过程中,会因为教学的环境、场地、设施、师生情绪、教学内容等而受到影响,从而产生一定的变化,这些变化使得体育教学的效果与原来的教学安排有一定的不符。出现这样的现象是教学工作的正常表现,而更为重要的是体育教师怎样在这些现象产生以后,有效地对课堂上的各种变化作出实时的控制,通过有效的措施来保证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体育教学过程的优化,是通过教学的结果与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来进行衡量的,如果体育教学的目标存在问题,那么整个教学的过程就没有什么意义。因此,体育教学目标的控制就显得非常重要,要顺利地实现教学目标,需要明确教学标准提出的各项要求,在此基础上认识每堂体育课的具体目标。体育教师所具备的这一能力,我们称之为课堂控制力。体育教学课堂控制能力的高低,对于担任体育课教学的教师来讲,就非常重要。因此,我们要加强对下面几个方面的控制,以更好地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

二、体育教学中客观因素的控制

1.体育课教学目标的控制

体育课堂教学是在动态系统中完成的,是一个有目的的教育系统。为了有效地实现体育教学系统的预期目的,排除造成目标系统偏离预定轨道的各种不利干扰,在体育教学实施过程中,有的体育教师加强了教法的改革,但是忽视了对体育课程标准的研究,造成教学目标不清晰或者不相符,学生的体育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受到了影响。因此,深入研究和分析体育课程标准,科学合理地进行每节体育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实现体育课堂有效控制的基本条件。

2.体育教材内容的控制

控制论以及信息论理论认为,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教与学双边信息互动与反馈的控制过程。控制观点作为系统论的主要观点之一,课堂教学是在动态系统中完成的,是一个有目的的教育系统。为了有效地实现体育教学系统的预期目的,排除造成目标系统偏离预定轨道的各种不利干扰,使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畅通无阻,教师必须及时调整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根据体育教学目标,一堂课要教授哪些内容,发展学生哪些能力,这是由体育教师自身的素质、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基础、学习的兴趣来决定的。在进行体育课教学的时候,不能忽视了学生的年龄、兴趣等特点,单纯地追求知识、技术的学习量。例如,在学习分腿腾越这一技术动作时,需要学生在领会这一动作要领,掌握动作的重点和难点、保护帮助的方法之后,顺利地完成过箱动作,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相反,如果体育教师对知识传授的数量、自身的技能素质、学生接受能力的高低、学习兴趣等没有很好的理解和研究,那么课堂教学的良好效果就很难达到。

3.体育练习手段的控制

体育课上单一的练习手段的不断重复,会造成学生神经兴奋处在较低的水平,身体参与运动的各个系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运动惰性,影响了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体育教师要按照不同的教学任务,使用不同的练习方法来进行练习。对于必须通过单一手段进行练习的任务也要提出相应的要求和标准,以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此外,因为学生整体状况的差异,相同的练习方法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按照练习时学生的不同反应,来发现练习方法的可用性,及时对练习内容和条件进行调整,实现体育课的教学目标。

4.运动负荷的控制

体育课运动负荷指的是学生在体育学习、练习时候身体所承受的运动量,如果运动量较大,那么学生的身体承受能力降低,容易产生运动损伤等问题。如果体育课的运动量过小,学生的身体不能得以有效的刺激,那么就可能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体育教师要按照不同学生的素质特点,通过不同的教材内容进行运动负荷的控制,这是获得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因为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兴趣的差异,要求体育教师在进行课堂运动负荷安排上,以实现体育课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为标准。运动负荷的高低,既要考虑学生的特点,也要注重教师教学范围的广度,以更好地获得体育课教学的效果。

三、体育教学中主观因素的控制

1.教师教学状态的自我控制

体育教师对教学状态的控制,主要是借助于课堂信息反馈出来的,体育教学反馈就是把信息传输出来,将信息的结果进行分析并控制,再将信息输出去。通过实施科学的控制,不断地找出体育教学中的不足,保证师生之间的信息畅通,以更好地进行体育教学的优化。

首先,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作出科学的控制。体育教师在进行讲解、动作示范、练习组织和纠错的过程中,要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面部表情和学习态度上来分析,学生是否能够集中注意力,学习情绪是否高涨等,对本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作出判断。得出教学方法是否合适,教学的进度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安排是否继续教学。如果分析得出学生注意力没有很好地集中到学习中来,说明学生对教师的讲解示范不是很感兴趣,这就要求要体育教师要及时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进度的调整。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诸如畏难、困惑等学习情绪的时候,说明教师在某些环节做得不到位,这时候教师要及时进行处理,要么降低教学动作的难度、要么调整器械的高度等,通过正确科学的诱导练习,有效地保持良好的状态,提高教学控制的针对性。

其次,要借助于练习的反馈及时进行控制。体育教师在传授了新的知识和技术后,要根据学生对动作和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合理地进行练习内容和数量的安排。通过练习及时纠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采取科学的补救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所学习的技术动作,从而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2.学生情绪的控制

情绪作为学生情感的心理特征表现,具有较强的外部表现性。体育课上学生的情绪一般有高涨型、稳定性以及低落型等三种类型。学生的情绪在很大程度上会对学生能力的发挥造成一定的影响。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学生情绪高涨,体育课堂上就表现出欢快、积极、有序融洽,学习的效果就好。反之,如果学生的情绪低落,那么学生就会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厌倦、惧怕体育练习等。体育教师在教学准备阶段,要将场地器材布置、练习的手段、活动形式等方面进行科学安排,创造有利于学生积极情绪养成的环境。在学生学习情绪低落的时候,要及时地通过游戏、竞赛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或通过语言给予鼓动和激励。当学生情绪比较高涨的时候,应注意加强保持、引导。通过动作要求和纪律进行有效的限制,避免过于冲动而产生不必要的行为。

3.体育课堂气氛的控制

体育课堂的气氛指的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友善、和谐的,在不失生动活泼的同时,让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下进行学习,这样既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得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要实现对体育课堂气氛的控制,需要教师在认真了解学生特点、体育教学特点的基础上,通过使用语言、动作等,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正确、简洁的讲解,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体育教师在通过口令讲解的时候,声音要抑扬顿挫,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来鼓励学生的学习,避免使用带刺激性的言语来对学生提出要求。严肃认真、井井有条的课堂氛围,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愉悦感,更好地实现体育课教学的预期目标。

4.体育课堂时间的控制

体育课的教学时间相对来讲是固定的,因此,教师如何科学有效地分配和利用好这一有限的时间,成为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一般情况下,一节完整的体育课分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等三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体育教师作出合理的分配和控制。但是体育教师在分配每一环节时间的时候,并不是需要遵循千篇一律的时间分配方式。科学的时间分配要按照上课季节的不同、学生体育基础的不同、体育课教学任务的不同等等,作出科学有效的分配和控制。体育课课堂时间控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体育课的教学目标。因此,只要时间的安排有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那么这样的安排就是科学的,合理的。

在体育教学中进行课堂控制,涉及到多项工作和内容。体育教师的控制能力的形成是以个人的知识面、实践经验、对教学工作的了解程度、教学方法的掌握和熟悉程度为基础的。体育教师具备了这些素质,就能够较好地对体育教学课堂作出有针对性的控制,顺利地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因此,体育教师要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提高自身各种能力,以更好地进行体育课堂教学控制。

参考文献

[1] 唐国明.浅谈课堂控制.青海教育,2004(Z2).

[2] 黄姝.课堂观察与课堂控制.卫生职业教育,2005(4).

[3] 宋秋前.试论课堂控制的基本策略.现代中小学教育,1996(4).

[4] 吕立杰.教师课堂控制与教学效率的提高.现代中小学教育,2001(1).

(责任编辑 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