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认知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有密切的联系,注重学生元认知策略的培养,实际上就是教会学生如何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学习任务和要求确立学习目标与计划,采取适当有效的策略,通过对学习活动的积极监控和反馈,及时调整和修正学习策略,有效地达到学习目标。
一、元认知策略概述
元认知是当代心理学与教育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J·H·Flavel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他指出元认知是调节认知过程的认知活动,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识,并对自身各种活动进行计划、监控和调节[1]。元认知策略指学习者对学习过程进行计划、监控和调节的策略。它以其独特的方式广泛地应用于教学,许多心理学家认为,教会学生元认知技能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学生应用这些策略,可以去评价自己的理解程度、规划完成所需要的时间、选择有效的方案去攻克难题[2]。
二、元认知的有效应用对英语写作活动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根据Flavel的理论,元认知由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控制三部分构成。其中元认知控制是元认知的核心。在英语写作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元认知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写作活动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1.元认知知识——关于影响自己的认知过程与结果的各种因素及其影响方式的知识[3],它与写作过程的初级阶段有着密切的联系。首先,认知主体知识:即对自己兴趣、爱好、能力学习方式及其影响方式的知识。写作是一个自觉的过程,这个过程并非固定不变,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安排写作过程。如作文的自选题目,写作者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选题,由于这一活动是由个体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以满足内心对知识的渴求,并伴有相应的情绪去体验,学习者容易在写作时产生自信心。换言之,主体知识越强,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就越高。其次,认知对象知识:即对认知材料、认知任务以及认知活动的认知。这一阶段实际上是写作的酝酿和计划阶段,也是对写作材料的认知阶段,是写作者下意识选择和评价材料获取新的观点或解决办法的重要部分。其中“Generating”、“Organizing”、“Goal Setting”是写作计划阶段必经的认知部分,这关系到全文的写作成败。正如Berkenkotter认为的:Planning required more time than any other sub-processes and could consume as much as 65 percent to 85 percent of total composing time.[4]再次,学习策略知识:即知道可用于特定学习活动的策略有哪些,他们各有什么优缺点以及具体运用某种策略需要什么条件等。运用这些策略开展写作的执笔活动,无疑是写作活动中关键的步骤。第一,教师应充分唤起学生的视觉表征能力,即以形象教学语言和创设情景记忆开展教学,如开展话题作文、小组讨论或辩论,对贴近生活的阅读材料进行改写、看电影写评论等。第二,采用问题图式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如模仿写作、改写、缩写、扩写等写作方式,使学生由初级写作逐步进展到高级写作。
2.元认知体验——指主体在元认知活动中获得的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它包含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根据爱德华以及后来的阿特金森的理论:动机(M)=成功的主观可能性(Ps)×成功的诱因价值(Is),也就是说,动机主要依赖于个体对奖励的期望。写作是一种受情绪——情感控制的文字表达活动,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巧妙设题,激活学生的写作情感,鼓励学生坚信和体验所写内容的重要性和趣味性,及时地给予学生积极的关注和鼓励,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对写作学习的内部动机,使其主动建立自己的写作目标和学习策略。
3.元认知控制——指元认知的知识、体验,积极地对学习活动进行设计、监控、调节的过程,是元认知的核心。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会提出学习的有关问题,制定写作学习计划,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修正和完善所写的作文,并学会总结评价学习效果,诸如以下的问题:我对这个作文选题是否熟悉?写完这篇作文我需要多长时间?我打算用何种写作方法进行写作?我会写出怎样的文章?如何修正自己的作文,是否达到写作的要求?我能否理解我要面对的问题?通过如此不断循环的有意识管理与监控自己的思维,不断地调整写作策略,写作能力才会不断提高。
三、加强元认知策略在实际英语写作教学中应用的广度与深度
元认知策略作为帮助学生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并及时调整自己学习计划和方法的有效策略,逐步成为了教学中一项重要的任务。
1.元认知策略的学习是主体性教与学的必然要求
从教学发展的角度来讲,学生是教学目的的体现者,要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学生必须要知识到位和学会学习[5]。
(1)学会计划策略是学生开展写作的基础。通常,写作计划越周密、准备越充分,写作的成功率就越高。因此,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指导学生学会计划、提出和分析问题。
(2)应用监控策略是学生进行写作活动的必要手段。自我监控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作者能自觉地计划、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写作过程,有针对性地使用有效的写作策略,学生可以通过对写作活动的监控和不断建构对写作过程的意义,促进和提高写作的质量和成效。
(3)学会自我调控策略对提高英语写作水平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会自我调控策略可以应用于解决写作活动中遇到的写作问题,调整所制定的写作计划,重构可能出现的问题表征,自我控制和执行写作计划,最终达到自觉检验作文有无完整性。
2.元认知策略的训练应重视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励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优秀生和后进生在认知、学习动机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具有学习定向的学生会使用更多的元认知策略和自我调节学习策略。如教师所布置的写作任务,包含写作的题目、体裁、字数和时间等要求,都会对学生目标定向产生很大影响。同样,教师有目的地设定对学生有兴趣、有挑战性,同时又有可能实现写作的题目,可以激励学生的个人效能感,可以为学生提供能够以不同观点进行观察、比较、归纳、综合的机会,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深化对问题的理解[8]。
3.有效的教学环境对开展写作活动、实施元认知策略起积极作用
成功的元认知策略应用不仅来自于学生自身的有效内在动力,而且其实际的水平和强度在一定的程度上还取决于外部环境系统中的各项因素,内外因素存在着交互作用的共变关系。比如,教师采用自然过程模式鼓励学生参与写作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帮助学生在写作构思上解答“不知道写什么”的疑问,训练学生书面表达的习惯。其次,教师自身的元认知策略的认识和应用在很多方面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的使用。因此,教师在写作活动中所处的角色更显重要,正如美国语言学家Jessica Williams指出的:Teachers are often the most important responders to a writer’s text. It is just one of many roles that a teacher has to balance in L2 writing instruction. Teachers have numerous procedural issues they have to address in responding to student writing[9].
元认知策略的有效应用,不仅需要教师具有元认知的意识,而且还应具备有相关的知识和能力,同时,教会学生使用元认知策略应该成为教学任务中重要的一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和使用所学语言,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陈唐艳,曾洁.外语教学中的元认知能力培养述评.外语界,2007,No.2,(General Serial No.119).
[2] Robert E.Slavin. Educational Psychology Theory and Practice[M].Posts Telecom Press,2004.
[3] 李晓东.教育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 王俊菊.英语写作认知心理学研究.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
[5]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6] 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7]李伯泰.教育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8] 鲁子问.英语教学方法与策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9] Jessica Williams.第二语言与外语写作教学.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
(责任编辑 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