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高中学生英语词汇习得状况研究

2012-04-29 00:00:00雷宏友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2年3期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在交际法、自然法等教学方法的影响下,二语词汇习得的教学与研究从边缘逐渐走向中心,各种词汇的教学与习得方法也随之出现。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构词法一直占有重要地位,而作为词汇记忆方法之一的记忆术的使用价值却一直不被看好,在外语词汇的教学和研究中也很少涉及。

本研究首先针对高中英语教师和学生在外语词汇教学及习得过程中使用记忆术与构词法两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描述他们在词汇教学及习得过程中的策略倾向性。然后针对学生进行课堂环境下两种词汇习得模式的实验教学,通过对所得数据的分析处理,探讨这两种词汇习得模式对词汇浅度习得和深度习得的影响。

一、研究设计

1.调查对象

为了研究陕西省高中学生英语词汇习得模式的现状,我们从陕北、关中、陕南三大区域的高级中学随机抽取了六所高级中学(每个地区两所)。随后,我们在这些中学的每个年级中各抽取1个自然班进行调查。最后,共有来自18个自然班的1179名学生和18名英语代课教师参与了这次研究。

2.调查工具

调查工具分为四个,一个是关于教师词汇教学模式的调查问卷,二是学生词汇习得模式的调查问卷,三是学生训练后的词汇测试,四是学校举行的期中和期末考试。

3.方法

研究者从陕西关中地区某一县城高中抽取高一年级的两个班进行记忆术与构词法的词汇教学实验。我们在控制组采用构词法,在实验组采用记忆术。在实验开始之前,先分别进行为期一周的适应性训练。根据研究者的访谈,我们得知受试者普遍接受过构词法教学而很少接受过记忆术的系统训练。

4.事后测试

四周的实验结束后,所有的受试者参加了45分钟的测试。考试由班主任监考,教师的灯光设备状况良好,试卷设计合理,印刷清晰。两个班考场环境相同。

考试结束后,所有的试卷由研究者本人批阅两次,以确保评卷标准的唯一性。随后的复查确保成绩的有效性。资料搜集结束后,进行了分析数据。

二、结果与分析

1.问卷结果与分析

我们先对1179名受试者和18名英语教师进行词汇习得模式以及词汇教学模式的问卷调查,将收回的有效问卷(1165份学生问卷和18份教师问卷)中的各项数值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得到受试者词汇习得模式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调查结果表明受试者在词汇习得的过程中使用构词法的频率远高于记忆术。这个结果可能与中学阶段外语教学中的教师导向和教师的教育观念有关。

记忆术在中学英语课本及教师用书中均未提及,在传统的词汇教学中也很少使用。这主要是因为许多教师认为它“非正统”,而且在教学中不利于教师操作,也不利于教师对课堂的控制。所以大多数教师不愿在课堂教学中用记忆术指导学生。在一周的适应性训练中,研究者发现,与控制组相比,实验组的学生参与积极性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对于缺乏经验或惯于使用传统教学法的教师来讲,课堂使用记忆术的确是个挑战。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学生可能会自发摸索并把记忆术运用到词汇记忆中。

中学英语课本及教师用书中构词法的相关知识对教师教学和学生的词汇习得模式都产生了一定的导向作用,并且在使用构词法时,课堂活动易于教师掌控,学生只要积累足够的构词法知识就可以应用到词汇记忆中,所需的认知组织消耗也较少。

2.词汇测试结果与分析

词汇教学实验持续四周,随后的词汇测试涵盖了词汇教学中教授的所有单词。测试所用试题按照学生常见的多项选择、释义配对以及完形填空等形式设计。结果表明在各个测试项目及整个测试中,使用记忆术的实验组较使用构词法的控制组成绩差异明显。

由于词汇测试是在词汇教学完成后进行的,距离第一次所教授的词汇间隔有四周之久,距离最后教授的词汇只有一天,所以该测试既可以反映出受试者的短时记忆效果也可以反映出其长时记忆效果。测试数据反映出使用记忆术教学在词汇习得的短时记忆效果和长时记忆效果方面都要优于使用构词法教学。

3.实验后续效果分析

我们引用受试者期中、期末考试英语科中的单词拼写成绩来检验两种词汇习得方法对学生词汇习得的后续效果进行研究。单词拼写在两次考试中分值均为5分。调查结果表明,两组学生的期中考试成绩差距不大,说明两组词汇知识相当;在期末考试中,实验组的平均值高于控制组,说明实验组词汇成绩较控制组提高幅度较大,这可能是实验组的学生在随后的词汇学习中继续使用了记忆术。随后的访谈也证实了我们的这个猜测。此外,实验组标差值较控制组标差值高,表明可能是由于记忆术需要学习者要有较好的词间和词际联想能力,对于学习者的发散思维和联想能力要求较高。囿于不同的联想能力,学习者表现出较大的学习效果差异。

4.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数据表明在词汇习得方面,受试者使用记忆术比使用构词法效果明显。

首先,青少年已经满足了独立使用记忆术的条件:第一,高中学生已经接受多年的学校教育,具备了基本的知识结构基础。此外,多年的人生经历给他们提供了基本的社会经验,他们已经具有大量的背景知识。其次,在青少年时期,学习者的元认知、元理解能力也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元学习能力也有长足的发展。这些使得他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监控。此外,作为通过考试入学的高中生,他们尽管存在个体差异,但是整体上智力发展正常,处于趋于智力高峰的上升阶段。学习者已学习英语多年,已初步形成了各自的词汇记忆习惯。但与成年人相比,他们没有形成固化的语言学习习惯,在学习方法的拓展方面,他们仍然具有成人无法比拟的可塑性。学习者词汇习得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在自我修正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起来的。

与构词法相比较,记忆术具有以下优势。

使用记忆术,词汇信息,特别是单词的字母线性排列能够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在一开始时就发生同化作用,使得词汇信息迅速进入学习者个人的认知范围。同时激活词汇存储和提取因素的强度加大。

记忆术和构词法这两种方法都用到了声音、影像两种编码,而语义和策略编码形式在构词法中缺失,而语义编码要优于声音编码。

使用记忆术,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及经验能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较大的作用,而在构词法中,学习者已有的社会知识及经验的使用受到较大的限制。

使用内部词汇语义网的记忆术使得学习者能够建立自己的语义网,这与词汇学习背景化的观点相一致。面对新单词,学习者可以把新词与已有的认知背景中的有关词汇线索相联系,而这种联系会减轻认知在组织过程中的消耗。同时,这种联系还会带来增效作用,这将极大地减轻学习者的工作负荷并帮助学习者理解词汇的义项之间的关系。此外,它还有助于学习者发展推理能力,以形成有效的词汇—语义网。

三、结论与启示

西方研究者对于记忆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关键词法上,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西方的学习者,而广大的中国外语学习者则极少从这种方法受益。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关键词法主要是基于母语与目的语之间发音与词形的相似性。

本研究通过对中国高中学生英语词汇习得模式、词汇的短时记忆及长时记忆、实验的后续效果的实证调查及相关性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在词汇习得的过程中,学习者使用构词法的频率远高于记忆术。其次,使用记忆术在词汇的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以及后续效果中较构词法效果明显。

根据以上结论,针对当前中国高中生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中国学习者面临许多不同于西方学习者的具体困难,首先是语言环境问题;其次大多数人不习惯字母文字。所以在英语学习初期,许多学习者容易走死记硬背的老路。事实上,高中学习者的认知发展已经相当成熟,教师和研究者应该结合中国高中学习者的特点设计更为有效的记忆术。

另外,教师和学习者都要改变对记忆术的固有偏见,在词汇学习中自觉运用记忆术。同时,教材的编写也应该考虑记忆术在教学中的使用,给记忆术应有的地位。相信随着研究的发展,这个古老的“术”仍会使现代的语言学习者受益。

参考文献

[1] Coady,J.and Huckin,T.Second Language Vocabulary Acquisiti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270-275

[2] 吴自选,李欣.英语词汇分级突破.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2.

(责任编辑 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