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2012-04-29 00:00:00李国涛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2年3期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有20%以上的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就要求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进一步加强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的探索与实践,从而强化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将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1.学校对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滞后于思想政治教育

学校往往采用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更多地关注学生对个人的思想政治道德规范。导致许多学生对如何正确地认知自己、如何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何面对挫折和失败等方面的素质相当薄弱。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2.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实施离不开人的心理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要不断地提升人的思想道德品质与政治觉悟。人本身由多方面因素构成,包括心理、生理、道德以及社会性等,人的行为也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立场、思想、观点的支配,还要受到意志、情感、个性等心理因素的制约,所以说,我们在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务必要从学生的个性心理规律与特征出发。思想政治教育的绩效取决于学生个体心理特征的好坏以及道德观、价值观内化的情况,而要想培养学生崇高的品格,就必须从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入手,帮助和引导学生正确地去认识自己,培养他们的人际沟通能力,帮助他们学会处理实际问题的应用技巧。因此,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真正地去观察学生,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成长规律,从深层次上去分析和认识学生的行为与立场,明确我们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目标,运用恰当的手法,探寻工作的最佳切入点,才能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相互关系与作用

1.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共同的教育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学生进行政治理论的教育,达到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的目的,主要是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认识自然以及处理个人与国家利益二者之间的关系等,但是对于学生怎样去认识社会、认识自我,怎样更好地去与人交流等,却没有详尽的论述与讲解。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高尚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健全人格的时代青年,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培养出来的青年学生是否具有独立的人格。要达到这一目标,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真正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工作使命,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正是人心理活动的集合,因此,学校教育要善于运用心理健康教育来充实我们的教学手法,去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统一化。

2.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育人工作中相互促进

思想的基本前提是有个性的心理,个性心理会在多方面制约着思想的发展与变化,而个性心理活动也要受到思想的干预。首先,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构建一个强大的个性心理平台,为思想政治教育打好心理基础。一个学生如果要真正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就必须强化自身适应社会的能力,能够清晰、准确、客观地认识自己。此外,还要能够掌控自己的情绪。可以说只有拥有了健康的心灵、高尚的情操以及崇高的追求,才可以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其次,优秀的思想素质是良好心理素质的基本核心。顽强的意志、崇高的理想、优秀的品德以及坚定的信念能够让人心胸开阔、不畏艰险、开朗豁达,从而锻炼强大的内心。可以说,健康的心理成就了高尚的思想品质,而高尚的思想品质则又形成了健康的心理,二者是相互补充、密不可分的结合体,相辅相成,互相依存,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我们的德育都无法更好地开展。

三、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措施

1.加强心理知识的普及力度,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内容

随着学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尤其是新的教育规划的出台,培养学生良好的抗击挫折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多方面的心理素质已经成为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之所在,因此,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是我们当前需要抓紧开展的重要工作内容。同时,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有自己的侧重点。处于成长阶段的学生所遇到的思想问题和心理矛盾经常又是混在一起的,仅靠单一的教育方式难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这就迫切要求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去,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学生心理发展问题和心理障碍问题作理论分析和指导,以达到排忧解难、陶冶情操、塑造健全人格的目的,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达到有机的统一。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要帮助学生更好地去了解他人、更客观的去认识他人,去努力加速适应环境的变换与人际的沟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基本特性,包括性格、爱好等突出特点,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进行专项训练,比如信心训练、语言表述训练、情绪控制训练等等,要善于将课堂贴近生活,将生活引进课堂。要巧妙地运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控制不良情绪,接纳思政教育内容的熏陶。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网络信息技术等平台制作心理健康教育课件,在校园网上开设心理咨询专栏,随时通过网络与学生保持联系,增进对学生心理状况的了解,对于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要一一作答,收集学生的真实反馈,并形成记录,从而更好地指导自身的教育和教学活动。

2.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从学生的心理入手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从学生的个性特征出发,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的方法与教学内容。首先,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以新形势下青年学生思想实际为中心,根据教育对象的生活经历、成长环境、文化水平、心理素质和个性特征而采用不同的谈话或治疗方法,积极探索青年学生的认知心理发展过程,遵循认知心理的客观规律,及时地纠正青年学生在思想上的错误与认识上的偏差,科学地引导,继而科学地转移青年学生的内心信念,避免因思政教育中所采取的“一刀切”方式而带来的学生心理逆反和心理阻碍。其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教师要真正地去满足青年学生的需求,对那些已形成高尚的动机的学生,教师要进一步巩固教育的成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他们对于人生追求的渴望。对那些不实际、不合理或者合理但又在当下无法满足的需求,要以党的相关政策、法规以及学校校规加以否定和约束,在潜移默化中实施情感的渗透。再次,学校思想政治教师要肩负起神圣的岗位职责,用全部的热情投入到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当中去,帮助学生消除自卑、克服消极,将情感在生活实践中的积极作用尽可能地发挥出来,促进青年学生在思想上不断升华,使学生能够成为一名意志坚定、心理素质强大的未来社会主义的建设者。第四,从技术手段看,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会话技术已经比较成熟,被实践证明是有效地改 善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及时引进这一方法;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常常对学生群体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个人品德普及教育,其最大优点是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潜在收益。心理健康教育在注重个体教育的同时,也要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教育。

3.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将其纳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日程

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范畴,是当前学校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次大的进步,这一做法也是素质教育的典型体现。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经常是通过行政、处罚以及口头教育等方式来解决学生出现的道德问题。然而调查表明,青年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不完全取决于道德品质的优劣,而在其背后起主要作用的仍然是心理原因。因此,我们必须深入分析并找到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源头,引导学生使用科学的方法对不良心理问题进行排解,促进学生动态平衡心理的发展。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等都要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一再强调关注学生的真实需要的真正原因,一切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是我们教育的宗旨,因此,我们要切实地建立起一个“管理——教育——帮助”的教育服务系统,从而更好地服务学生、培养学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程静.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及其疏导.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7).

[2] 陈学雷.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探索,2005(4).

[3] 黄建钢.青年学生心理与大学生工作的科学性.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1).

[4] 张洪杰.论青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4(9).

(责任编辑 付一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