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反思型教师已经成为当前教师教育及培训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离不开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能力在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在信息化网络时代,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从而更好地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一、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波斯纳(Poser,1989)将教师的成长发展与其对自己经验的反思结合起来,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这就是说,教师光有经验的积累是不够的,还必须对自己的这些经验进行批判性的剖析反思,才能得到应有的成长。[2]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得到大量的经验,应该认识到,这些经验对教师自己的成长是有着很大的帮助的,但是经验并不就意味着成长。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这种经验上的获得,但不去对经验进行深入的反思,那么他的原有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就很难得到改变,教学也就没法得到突破,将有可能长期维持在原有的水平固步不前甚至倒退。[3]如果教师能够清楚地认识该问题,能够有意识地、积极地去思考甚至怀疑自己的已有经验,并将自己的这种反思运用到具体的实践教学中去,改进自己的教学,从而能够形成自己的一种教学风格,则教学能力也将得以不断提高,教师在这种教学反思中不断得到成长。
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作为反思工具
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时,可以通过诸如建立反思意识,积极勇于进行自我剖析;持之以恒写教学日志;互相听课评课,听取同行建议;听取学生反馈意见等方法和途径来进行教学反思。网络化的信息时代背景下,各种新的网络技术工具给我们的生活带了新的便利,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反思工具。通过整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这一手段来进行网络化的教学反思,实现一些传统手段没法实现的反思。
1.课堂实录的网络流媒体化
通过拍摄课堂实录,教师可以在课后通过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来发现自己课堂中存在的教学问题。通过发现自己的教学问题,教师就能够在后面的教学中进行改进。在传统的教学反思中,教师从自身的立场出发可能“不认可”别人的评价观点,也可能会“不接受”其他人的反馈意见,但是如果教师结合自己的课堂实录来看待其他人的反馈意见,这时候教师就能发现到问题所在。眼见为实,自己看到自己的课堂表现是最有说服力的。因此,课堂实录一直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一种重要手段之一。但是课堂实录拍摄出来之后,可能会出现共享面小的情况。往往,观看课堂实录的只有教师本身。如果教师本身都没看的话,那课堂实录拍了等于没拍。而且,由于教师本身的经验习惯所致,有些时候可能也不会发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也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使用课堂实录进行教学反思的效果。
网络流媒体的出现改变了课堂实录共享面小的问题。通过把课堂实录制作成流媒体的形式,可以让更多的教师和学生看到,以此来促进“评课”。教师本人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听取到更多的反馈意见,并从中受益。而且,一些先进的网络课程录制工具可以直接在拍摄过程中生成标准的网络课件,这为课堂实录网络流媒体化提高了更大的便利。
2.网络化的信息交流平台——论坛
课堂教学是由师生共同组成的一个信息相互传递的动态过程。及时收集学生的课堂反馈信息,实现课堂信息双向流通、师生关系双向互动的动态教学,是教师教学反思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动态的信息交流,教师及时掌握第一手的材料,并根据这些材料来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进行教学调整,以此改进教学。但是传统的一些信息交流的方式比较有局限性,有时无法发挥信息交流应有的作用。如面对面的师生信息交流,如果运用合理的话可以收到很好的反馈效果,但是如果流于表面没实质内容的话,那就对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没太大的帮助。比如在与学生具体的交流中,如果跟能够积极发表意见的学生交流,就可以掌握到学生对自己教学的很多反馈信息;但是如果遇到在教师面前不敢说真话的学生,那么这时候学生说的“客套话”说了等于白说,对教师的反思没有多少实际的意义。在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的时候,如果没能掌握到真实的反馈信息,对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是不利的。同理,如果教师和教师之间的一些交流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化”,也是不利于反思的。
网络论坛的形式则为师生提供一个自由交流的环境。利用论坛不仅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充分交流,也可以促进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充分交流,使得师生间的信息交流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下,师生有更为宽松的信息交流环境,同时论坛的实时和非实时特性使信息交流不受时间的局限,能够创设出一种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关系。论坛为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实践提供了一种互动的信息化交流平台,使用得当的话可以让教学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创造性过程。
3.网络日志工具—博客Blog
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反思实践中,需要经常记录反思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经常进行教学经验上的总结。在传统的教学反思中,可以通过写教学日志的方式来把课堂的经验、教学成功之处、教学失败之处、教学灵感等记录下来,为教师以后的发展提供大量的经验材料。但是这种写教学日志的方式不利于管理,也不利于信息上的交流。
利用博客提供的网络日志功能,教师可以方便地书写教学日志,并进行管理,还可以选择把教学日志发布到网络上与其他人进行信息分享。利用网络博客,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互动,实现信息的互补。教师由个人的教学反思转向开发式的网络共同反思。
4.网络学习共同体
构建学习共同体,通过学习共同体倡导的活动方式进行学习,可以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通过学习共同体,教师和教师间、教师和学生间、教师和教育专家间可以进行协作学习,教师由单纯的个体学习转向群体智慧学习。[4]基于网络的学习共同体模式下,教师可以根据需要使用不同的技术手段来进行教学反思,其中包括使用论坛、博客等方式,这样就可以更好地进行信息共享和交流。随着WEB2.0的到来,学习的节奏越来越快,也可以通过微博这一新兴的方式来构建人际交往学习共同体。微博即微型博客,又称为“围脖”,指140字的微博客(又称迷你博客)服务,是新兴起的一类开放互联网社交服务。[5]利用微博,我们可以通过手机、网络等方式来即时更新自己的个人信息。对于博客的“被动”信息方式而言,微博显得更为“主动”。信息技术为构建学习共同体提供了各种有用的工具,关键是我们是否去合理地使用它们。
三、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反思学习
教学反思其实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学习过程[6],因为教学反思一定程度上结合了建构主义的一些基本原则:(1)教学反思是一个积极的过程,需要教师有意识的积极参与;(2)教学反思必须建立在教师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基础上;(3)教师是通过教学反思的实践来进行知识的建构的。所以,教学反思也是一个意义建构的过程,是教师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对原有的经验和知识进行不断的重构,产生新的有意义的经验和知识,以此来指导实践教学的过程。所以,更高层次的教学反思应该是要把教学反思看作为一种学习的过程,教师是在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学习过程中得到进步的。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理所当然地成为促进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学习的支撑工具。
教学反思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开展教学反思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主要是要找到适合教师自身的反思策略。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过程中,适当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用网络化信息工具进行教学反思,可以突破传统反思的局限性,更好地进行教学反思。但是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要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来运用,而不能滥用。不顾实际情况,盲目地使用技术手段来辅助教学反思反而会带来副作用。
参考文献
[1] 申继亮,刘加霞.论教师的教学反思.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3).
[2] 王映学,赵兴奎.教学反思:概念、意义及其途径.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3).
[3] 王映学.谈教学反思.教育探索,2000(1).
[4] 程智主编,梁瑞仪副主编.教师专业发展与现代教育技术.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
[5] [美]奥斯特曼,科特坎普著.教育者的反思实践:通过专业发展促进学生学习.郑丹丹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 任洪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