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安全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

2012-04-29 00:00:00何春阳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2年2期

据2007年教育部、公安部等调查显示,我国在校学生每年非正常死亡人数达1.6万之多,即平均每天就有40多名学生不幸身亡。有专家指出,通过安全教育,提高中小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80%的意外伤害是可以避免的。可见,做好学校安全教育工作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前提,也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中小学安全教育的现状分析

1.安全教育主体不明确

安全教育应该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的责任。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家长是非常重视学生的安全问题的,但数据也显示家长大多是不会牺牲自己的时间去社区学习安全教育知识的,并认为学校负有安全教育的首要责任。家长心里已埋下了“安全教育主要靠学校”、“安全投入主要靠政府”的种子,自己所能做的就是“千叮咛万嘱咐”。“学校安全问题是伴随着家长对子女教育权的让步而产生的。”家长职责不清,过分依赖于学校教育是出现问题的关键所在。

2.安全教育法规不健全

目前我国还没有强制性的法规来明确要求学校在安全教育中的责任和义务。调查显示约27.4%的学校没有专门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其中只有一小部分学校有意向正在筹划开设中,有很多学校的安全教育是用学校规定禁止学生行为的内容来替代的。可见,比起应试教育,学校对安全教育兴趣索然。当前,判断一起事故是否属于校园伤害事故,关键在于看事故本身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有无关联,而我国法律法规中并没有明确强制性的对学校安全教育职责的法规约束。学校在学生有限的在校时间里,紧紧抓住教书育人、成绩至上,而淡化了学生安全教育的责任。

3.安全教育监管不得力

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在安全教育的监督方面缺乏执行能力,造成监管薄弱,落实不到位,学校安全隐患、伤害频频发生。如2008年,哈尔滨市某小学40名小学生集体中毒,经查中毒原因是食堂将未煮熟的豆角提供给学生食用。遗憾的是,这起食物中毒事件并未引起有关部门和其他学校的重视。第二天,哈尔滨某高校41名学生午餐后出现不适反应。随后,哈尔滨市另一所学校39名学生晚饭后也出现头晕、恶心、腹痛等症状。经调查,这两起事件都是由于学生食用了未煮熟的豆角而引发的。连续的食品安全事故在同一城市内接连发生,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4.安全教育投入不积极

2010年教育部三度就校园安全表态,要求各地加大财政投入,将校园安全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而时至今日,投入到学校中有多少,答案只有在学校遭遇到安全事故后,被全省乃至全国通报“出名”后才知道。问卷调查显示,有48.1%的学生家长认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不太安全,有37.7%的学生认为身边的安全状况一般。在调查过程中也发现,大多数学校没有专门的安全教育教室,安全教育所使用的教材和宣传手册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所需。学校大多数只做了表面功夫,在教材、宣传册、宣传栏和走廊提示语上“落实”了安全教育,但安全教育成效不大。

5.安全教育实施不规范

目前学校安全教育仍存在课程设置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与规范性等问题,部分学校对安全教育内容缺乏了解和掌握,造成实施不力、随意性强的问题。如广东省2010年1~4月的火灾数据显示死亡者近半是未成年学生,其中一半学生从未参加过逃生演习。另外,陕西省在2010年12月份出现的一系列校园伤害事件也充分暴露出个别学校在安全管理和学生管理方面存在着严重缺失和重大隐患。

6.安全教育保障不充足

学校在实施安全教育的过程中,由于教育方法陈旧、教育资源较少、教育时间不能保证、教材建设体系性不强、缺乏专业师资队伍等,导致安全教育很容易流于形式,安全教育成效不大。这也集中反映出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安全教育缺乏教育综合保障机制。

二、加强中小学安全教育的对策探讨

1.安全教育从校长开始

为保障各地中小学将安全教育切实落到实处,教育部在2007年已出台“将公共安全教育列为各地中小学校长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的规定。教育部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也着重强调安全教育的实施目的:保障广大中小学生平安健康成长;突出时代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明确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的实施途径和保障机制。校长作为学校第一责任人,有一个实例足以说明校长主抓安全的重要性。汶川地震中有不少学校出现师生伤亡的情况,而地处重灾区的安县某中学2200多名师生在不到2分钟时间里全部疏散至操场,无一人伤亡。在此引用该校长的话:保护学生安全是校长的天职,这种话教育主管部门年年讲,校长天天说,但关键在于做。“教育局交待的安全工作认真执行了吗?别人没做或没认真做,我认真做了,所以我们学校安全。”该校长特别重视安全的理由非常简单:“安全问题上,学校犯不起错误!”正是对孩子和家长的这份责任,让这位校长严格执行上级要求,担任校长13年来从未间断过学校的安全建设。可借鉴的经验和做法有:辽宁省开展“护校行动”,中小学校要配6名以上保安;杭州某学校安全教育从校长做起,实施建议问计于学生等。

2.建立和完善安全教育内容体系

首先,建立和完善安全教育知识体系:内容应包括安全在家,含安全用电、用气、用火等;安全在校,含安全着装、游戏、课间活动、急救等;校外安全,含安全防火、防毒、防人、安全交通和出游等百科知识。其次,建立和完善安全事故防御体系:内容应包括基础知识学习与实践演习训练,内容涵盖交通伤害事故、溺水伤害事故、火灾伤害事故、中毒伤害事故、暴力伤害事故、倒塌伤害事故、踩踏伤害事故、触电伤害事故、网瘾伤害事故、活动伤害事故、性侵害、自杀自残、盗窃、校园猝死、传染性疾病和自然灾害事故等的防范与应急措施。

3.加大安全教育的投入

面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灾祸和伤病隐患,让中小学生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获得自护自救的能力、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家要求各学校专门开设安全教育课程,上好“安全第一课”。第一,中小学校要建设安全教育活动室,有准备、有计划地开展安全教育,这是重视学生安全的真诚态度,是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的有效途径。第二,要将安全百科类图书、宣传册做到人手一本,融入各门学科教育当中,并将安全教育所需材料全部购全,教育过程中尽量使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产生积极互动。第三,指派专人负责定期的安全教育演习训练工作和校园安全隐患防范与处理工作。第四,拿出一部分经费放在学校与家长安全防范举措一致的互动上,帮助家长获得更专业的安全教育知识和防范技能,在家里做辅助教育工作。

4.形成安全教育的合力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学生的第二所学校,家庭对学生的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努力争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增强家长的安全意识,明确家长的责任,让家长时刻牵挂孩子的安全,掌握学生校外活动情况,是搞好安全防范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在家、校、社会联手创建和谐校园方面,学校定期向家长或者其他监护人提供学校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的信息,告知其应当依法履行的监护责任,学校应与家长达成协议,并向家长发放《倡议书》,让家长自觉加入到安全教育行列,定期向家长汇报和沟通。如安徽省合肥市校园安保措施全面升级,家长自发组成“护生队”等。

5.加强安全教育的保障和监管

必须建立和健全安全教育的保障和监管机制,强化责任意识,责任落实到人。对安全教育的时间、教学资源、师资和设备提供保障;对学校实施安全教育的过程、形式、内容和方法等进行监管。可以组建以学生家长、兄弟学校、上级行政部门或单位为主的监督指导小组;包括建立相应安全管理制度和对应的定期工作汇报,如日常安全相关表格的准确填写等作为学校安全的可查数据,便于追究责任、研究方案;“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从教育行政部门到学校各层安全管理人员,全面参与到学校安全教育中来。

6.落实安全教育别忘心理安全

客观问题解决了,主观问题更不能忽视,这样的安全教育有待努力。现今,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遇到心理问题缺乏与别人交流,因而造成自闭,不能正确处理矛盾,容易形成心理障碍。因此,学校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心理耐压力,以及在突发事件中的求生能力和心理适应能力。首先,要设立心理咨询室,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其次,要加强学生的心理疏导,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再次,要定期发放心理健康学习资料、开展心理健康讲座;最后,组建心灵呵护小组,在学校网站上开通匿名咨询栏目,更加方便学生减压答疑。

参考文献

[1] 弓青峰.学校安全问题缘起、诱因与化解.中国教育学刊,2010(4).

[2] 陕西9天4学生死于校园伤害 教育厅命令排查矛盾.http://news.youth.cn/cmgc/201101/t20110106_1451659.htm.

[3] 教育部20天内三度就校园安全表态 要求加大投入.http://www.chinanews.com/edu/edu-xyztc/news/2010/05-05/2262446.shtml.

[4] “学校犯不起错误”桑枣中学校长在沪传授安全教育经.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8-07/05/content_8493464.htm.

(责任编辑 张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