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水平测试”俗称“小高考”,和高考成绩挂钩,每得到一个A加1分,只有4门科目全部过关才能参加高考。“小高考”给广大的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但从“小高考”实行到现在,我所带班级政治全部过关。在此,我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就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如何冲A保C,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
1.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参与。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依赖于每一节课,依赖于每一个学生。所以新学期开始时,要向学生讲清楚面临的学习任务和教学进度计划。从第一节课开始就要重视起来,就要全力投入学习。在每节课的授课过程中,教师随时注意学生的听课状态,提醒上课开小差的学生;对学习基础比较薄弱,或者对上课明显重视不够的学生要予以重点关注。针对必修班学生对政治课兴趣不浓的现实,我们尽量避免枯燥的解释,而采用新颖、合适的素材,对知识点进行案例式说明。
2.深入研究教材内容,不断加强研究学习,提高自身素养和教学水平。作为教师,要有不断研究学科知识的意识,从而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通过深入研究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据此编写教学提纲或教学课件,选择训练题目。我非常注重收集、研究近三年高考真题、调研题和模拟题,通过对这些试题的研究,可以明确书本中的考点一般怎样去命题,哪些知识点是高频考点,这对自己的教学有很大的指引作用。同时在平时的练习、测试中,我会适当采用这些题。如在讲授“消费观”这一知识点时,结合了相关的模拟题、高考真题让学生进行练习,通过典型例题的训练,让学生分析归纳有关“消费类型”、“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等知识点的常见考查方式,明确了命题的基本方向。
3.夯实知识基础,训练到位。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如果没有夯实知识基础,其他能力的提高就无从谈起。从2011年学业水平测试卷来看,选择题部分考查的知识覆盖面广,但内容相对基础,这就要求我们要控制好复习内容的难度要求,狠抓基础知识,要求学生对所有测试考点逐点复习,尽可能将考点的内在联系把握好,形成知识网络,在牢固掌握基础的同时,做一些精选的训练题。只要训练到位,还是很容易得C过关的。
4.提高课堂效率,精讲多练,及时巩固教学效果。我们的教学普遍存在着课时少、复习时间紧、内容多的矛盾。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备考效率就显得至关重要了。首先我们要在复习中把握好主干知识,突出重点,抓好考点。为此,我们备课组成员分工合作,根据考纲把每个模块都整理出考点范围,上课根据这些考点复习,可以节省很多时间。教师少说,学生多练。课堂上主要让学生去记忆考点、默写考点,针对考点进行选择题和易混知识点的判断改正题等题型的有效训练,通过练习来查缺补漏。其次要精心准备训练题目。训练题的覆盖面要广,注重细小知识点;要保证训练题目的质量,主干知识的训练应更充分,训练题应当能够准确检测学生把握知识的情况;题目适量,最好采用一个题目训练多个知识点的办法。最后要保证学生训练的时间。一般来说,每节课学生的训练时间不应低于15分钟。
5.因材施教,切实做好培优辅差的分层教学工作。是否做好培优辅差的分层教学对学业水平测试的成绩影响很大。而做好培优辅差的前提是要让学生相信你,愿意跟你走。对优生,鼓励他们努力向上,要求他们明确达A目标,在平时着力培养运用知识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促进他们向更高水平发展。根据差生的特点,我把他们分为两类:一类是“学困生”(是指智力和身体正常,但由于缺乏应有的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偏低、学习效果低下的学生);另一类是“双差生”(是指无心向学、学习成绩和思想行为都较差的学生)。对于学困生,需要在平时不断督促,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他们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而对双差生,不宜过早辅导,因他们无心向学,今天辅导的知识明天又忘记,所以我一般在考试前两个星期去辅导这类学生,在这两周里必须让这些学生完全相信你、跟着你走,这就需要在辅导前做好他们的心理辅导工作。
由于学业水平测试与高考挂钩,所以增加了教师和学生的压力,我们所要思考的是怎样迎接挑战,怎样从实战中总结经验,只有多思考、多总结,才能百战不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