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堂导入的重要性
新课导入得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尤其是思想政治课教学,很多学生认为有些枯燥,因此还没进入课堂,就有一点抵触情绪。作为政治教师要扭转学生这样的认识,必须在上课一开始就抓住他们的心,让他融入课堂的气氛。如果在上课一开始学生就注意听讲,对学习有兴趣,他们就有可能连续认真地听下去。否则,他们的注意力就不易稳定,掌握的知识也不全面,学习效果自然受到影响。
二、政治课堂导入常用方法
1.就地取材,巧用课本插图导入。新版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本中有不少精心设计的插图,学生对文字往往不感兴趣,而对各类插图却兴致勃勃。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利用课文插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九课时,在上新课之前,我引导学生观察课本插图《一哄而下》这幅漫画,要求学生有顺序地观察漫画,即由远及近、由人到景、从主要人物到次要人物、从人物的衣着动作到表情神态、从整体到局部等。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论:一哄而下的有男的,也有女的;有老年人,也有未成年人;有知识分子、政府官员,也有工人和农民;有搭上发财的小船的,也有掉在海里淹死的。但是人们仍然不断地向发财的小船上拥挤。我问学生:“他们为什么拼命向发财的小船上挤?有无制止这种现象的方法?我们学习了这一课,我们就会知道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及其解决方法。”通过学生自己的深入仔细的观察及教师的引导,学生学习这节内容的积极性非常高,兴趣非常浓。
2.时政新闻、热点事件导入。平时课后与一些学生聊天,提起“日本大地震”、 “利比亚局势”、“温州动车事件”等时他们津津乐道,并且他们的一些看法有时也很犀利,有时聊得欲罢不能。可是上政治课时却显得无精打采。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是教师过于注重传授,而忽视以时事新闻、生动事例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如在学习《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时,上课开始我就播放了有关利比亚战乱局势的新闻视频,然后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美国及欧洲一些国家不惜代价插手利比亚内政呢?这背后的实质是什么呢?于是学生便有了话题,议论纷纷。然后我告诉学生:“要想解开这一谜团,那就让我们一起走入今天的新课吧!”
3.歌曲导入。中学生大都喜欢明星,喜欢流行歌曲。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课堂导入时,可适当运用“歌曲导入”。歌曲导入是指教师选择与教材内容有密切联系的歌曲作为开场导入新课内容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能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使学生迅速进入状态,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讲授《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一框时,我先播放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这是一首学生耳熟能详的歌曲,学生们边听边附和着唱,情绪高涨,我顺势指出这首简单歌名里蕴涵着深刻的哲理,从而引入新课。
三、政治课导入应注意的问题
1.导入要有针对性。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活动,因而导入新课必须目的明确,围绕教学主题展开,不能漫天撒网。平时听课中发现有的课堂设计导入是采用讲故事的方法,但故事内容与要讲的课文内容相距太远,学生听完故事,并不了解教师这样设计的意图,教师着急,学生茫然;还有的是利用音乐导入,但音乐主题与本课内容关系不大,只是渲染课堂气氛,纯粹浪费时间。
2.导入要有启发性。导入对学生接受新内容具有启发性,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他们更好地理解新教材。因此设计导入,应从学生的知识、能力实际出发,运用教材内容的重要之处,设置疑问,让学生能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
3.导入要掌握好时间。新课导入只是引路,不是教学的主体过程,因而导入时间不宜太长,语言要简洁明快,迅速巧妙地转入正题,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新课上来,切忌罗嗦、冗长、喧宾夺主。
4.导入要有趣味性。设计导入要做到引人入胜,使教材内容以新鲜、活泼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引导和促进学生接受新内容,把学生紧紧地吸引到课堂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