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新课标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及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探索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有效途径,改变传统的“灌输和接受”的教学模式,建立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的数学模式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现结合教学实践,本人谈几点浅显的体会。
一、创建宽松的学习人文环境,树立学生参与的信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没有学生积极参与,任何形式的教学都是低效的!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首先就要求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平等、和谐、自主的学习氛围。学生只有在这种环境下,才能充分表现自我,感受到教师的话语里渗透着爱护、蕴含着鼓励和希望。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引导学生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让学生有获得成功的感觉。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编了—个生动有趣的“猴王分饼”的故事。猴山上的小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有一天猴王把3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子吃。它先把一块饼平均分成4块,分给猴甲1块,猴乙见了说:“饼小了,我要2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分成8块,分给猴乙2块。猴丙更贪心,它抢着说:“我要3块,我要3块。”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分成12块,分给猴丙3块。故事讲到这里,教师提问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哪只猴子分得的饼最多吗”?学生们一个个兴趣盎然,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猴甲分得的最多,有的说猴丙分得最多,有的说3只猴子分得的一样多。到底哪只猴子分得的饼最多呢?教师拿出教具(3块大小一样的饼),演示猴王分饼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和验证,最后得出结论:3只猴子分得的饼一样多。这时教师说:“聪明的猴王到底用了什么办法来满足小猴子们的要求,能把饼分得这么公平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就会弄清楚了。”这样组织教学,允许学生对学习答案有不同的见解,创造宽松的学习人文环境,体现了新课程“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理念。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教师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情境,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强化其参加意识,增强参与兴趣,从而使学生自始至终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自觉地探索问题的结果,是培养学生积极性的有效途径。例如教学“一个数除以分数”时,教师刚刚开始上课就说:“现在我们来做猜谜的游戏。”学生听了很高兴,都坐得端端正正的,听教师讲述。“老师这里有一个箱子和一些方木,不论你们从箱里取几块方木,只要你告诉老师这几块方木占原来箱子里方木的几分之几,我就能猜出你们从箱里取出了几块方木,不信试试看。”结果教师都一一猜对了。这时学生感到惊奇,这到底是这么回事?于是,教师引入新课并告诉学生:“等上完这一节课后,你们也能学到这个本事。”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能使学生心理产生疑问,引起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在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探索新知。
三、运用先进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参与的时效
一节课40分钟,是短暂、宝贵的,教师应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尽量长些,参与活动的效率尽量高些,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参与学习活动的时效。投影、录像、电脑课件等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可生动、形象地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与学生思维的形象性架起一座桥梁,做到图文并茂,声色结合,动静相宜。多媒体能够发挥意想不到的效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提供帮助,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学习活动,探索数学知识。既减轻了教师教学的负担,又能让学生学得轻松,较好地实现了数学教学精讲多练的要求,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提供机会,营造学生参与的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大脑左右半球的协调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思维活动效率高,学习效果好。课标也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多为学生提供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让学生的口、手、眼、耳、脑都动起来,努力营造学生全面参与学习的浓厚氛围。例如教学《面积与面积单位》时,从认识面积区分“面积与周长”到认识“面积单位”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认识。可让学生说出各种物体的面积,让学生用手去摸一摸书的表面、课桌的表面、笔盒的表面等,比较不同的面积大小,也可以让学生亲自用重叠的方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
大小等。认识比较“面积与周长”时,先拿出长方形的眼镜框,再安装上镜片,然后让学生用手亲自去摸一摸,说出哪个是面积,哪个是周长,使学生在全面参与的过程中,充分认识、深刻理解面积的含义。学生会获得成功的喜悦,心理产生争取下次参与的机会。教学中,教师还要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例题、习题和讨论材料,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在师与生、生与生、小组合作等多项互动式交流中,有说的机会,有操作的机会,有练习的机会,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效率,构建其新的认知结构。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落实课改新理念,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参与学习,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去自学、去探索、去实践,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责编 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