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听课中,执教老师在黑板上没有进行板书,他认为:课件上都有了,没必要再在黑板上板书。这引起了笔者的思考:课件注重的是教师的预设,凸显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引导学生怎么学的内容很少,课堂实时板书是课堂上师生智慧生成的表现,体现了师生独特的创造性和不可复制性,其作用是课件永远不能达到的。
一、抓住关键,帮助学生理清思维过程
数学学习主要依靠学生的理性思维实现对数学知识的实质性理解。好的板书,能揭示知识的内在规律,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有意注意并对学生进行思维导向。如,《乘法的分配律》:
出示:夹克衫65元一件,裤子45元一条,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元?
师:你打算怎样列式计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65+45)×5 65×5+45×5。请学生分别说出两道算式的含义。)
师:猜想一下,这两道算式的结果会怎样?要验证我们的算式是否正确,应该用什么方法?( 学生计算,个别板演。)
师 :这两道算式的结果是相等的,中间可以用“=”连接。
师:这两道算式相等是一种巧合还是有规律的呢?
出示:(2+10)×6和2×6+10×6 (5+6)×3和5×3+6×3
师:中间可以用“=”来连接吗?
小组讨论:这三组等式左边有什么特点?右边有什么特点?学生汇报。
师:你能写出具有这样规律的其他等式吗? ( 学生写一写,个别板书。)
师:你能用一个含有字母的等式把我们今天学习的所有具有这种规律的等式都包括在内吗? ( 学生写一写,个别板演。)
揭题:乘法分配律 (a+b)×c=a×c+b×c
我们可以发现,课上富有生命力的板书,伴随着学生的学习进程适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直观地体现了教学内容的脉络,起到了引领学生思维的作用。
二、及时捕捉,放大错误资源
数学学习需要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进行深入探究与思考。好的板书能给学生提供充裕的时间进行观察和思考,能将教学重难点和关键点条理清晰地展示出来,使学生轻松、明确地感知和领会所学内容。
例如,特级教师黄爱华执教的《24时计时法》。课堂中有这样一个细节,让笔者记忆深刻!
师:你能说出几个时间吗?
生:24时50分
师:这个时间你在干什么?(老师想通过此问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发现错误。)
生:在看电视,在睡觉……(学生难以结合生活实际,开始瞎说了。)
黄老师及时把握这一错误资源,迅速在黑板上画出一条时间轴线,上面写上“昨天”“今天”“明天”。
师:如果这条直线表示时间的话,昨天和今天之间有一个分界点,今天和明天之间也有一个分界点。一天有24个小时,这两个点分别是几点呢?这24时50分在哪个点呢?
黄老师引导学生以点分割,区分出昨天、今天、明天。
师:24时50分是今天还是明天?
生:明天。
师:那明天的开始是几时?
生:24时,也就是0时。(师板书。)
师:那刚才的时间该怎么表示呢?
生:零时五十分。
精美的板书轻松地纠正了学生可爱的错误,化解了难点。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板书要讲究时机,才能创造出教与学默契配合的氛围,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教学做到同步反应,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巧妙设计,帮助学生归纳总结
数学学习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多地体现在呈现学生的思考过程,让学生在观察与辨析中达到对知识理解的内化。好的板书伴随着学生的口头讲述,以形象的结构造型、简要的语言信息、多样的符号等表现形式,给学生感官以强烈的、多方面的刺激,产生了积极的教学效果。
教学《三位数连加》时,出示例题后由学生尝试列式计算。我行间巡视,鼓励学生独立尝试,算对了就可以得到“星”,然后便可自己阅读课本。巡视中,挑了几个孩子,将不同的算法板演在黑板上。
这样的四种写法,一一展示在黑板后,由学生讨论,比较那种算法简便,怎样的书写格式更规范。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发现,教师的板书与学生的思维相会融通,为学生深入归纳总结搭建了思维的平台。
实时板书可以将所教内容更加形象、精炼地呈现,可以将学生思维的过程直观、动态地展示,可以将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清晰、凝练地演示。“小板书,大智慧”,板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我们在教学中,既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手段的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实时板书的作用,充分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责编 罗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