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八一九”事件的舆论争夺战

2012-04-29 00:00:00杨正泉
百年潮 2012年2期

上世纪90年代,在苏联、东欧局势的变化中,各种政治力量有一个共同点,都在想方设法把新闻宣传舆论控制在自己手里,显示了新闻宣传舆论尤其在政局变化中的极端重要性。毫不夸张地说,在这种时刻,谁掌握了新闻宣传舆论,谁就掌握了主动权;谁掌握了群众,谁就会赢得胜利。这反复地证明了毛泽东正确而深刻的论断:“凡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在当时,我注意搜集和整理了苏联局势最紧急几天中公开发表的有关新闻资料,写了《在苏联局势剧变时刻对新闻舆论的控制》一文,在1991年11月的中央电台内部业务刊物《编播业务》上发表。现摘其要点,以再现那时候活生生的舆论争夺战的真实具体情况。

苏联走向解体,是从意识形态开始的,新闻舆论是先导。从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的秘密报告,到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新思维》一书,在强调“公开性”、“民主化”、“多元化”中失去了对新闻舆论的控制,专门揭露苏共和社会主义的阴暗面,搞乱了党的理论和人们的思想,逐步瓦解、动摇了苏共执政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从1989年12月苏联开始解体,到1991年8月四分五裂,摇摇欲坠。就是在这种紧急时刻,8月19日莫斯科时间凌晨4点,苏联发生了“八一九”事件,副总统根纳季·亚纳耶夫、总理帕夫洛夫、国防部长亚佐夫、内务部长普戈、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克留奇科夫等8人,软禁了不在莫斯科的戈尔巴乔夫总统,宣布成立“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接管政权,“中止戈尔巴乔夫总统的活动”,由副总统代行职权,并发表了告人民书与呼吁书,开始在莫斯科、列宁格勒等实行宵禁和军管,在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三个共和国实行戒严,企图阻挡加速演变的潮流,防止苏共的垮台和苏联的解体,挽救即将分崩离析的苏联。

“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同样非常重视新闻舆论,凌晨6点零8分由塔斯社播发了亚纳耶夫签署的命令,7点13分播发了《告苏联人民书》。据塔斯社内部透露:8月19日凌晨,塔斯社副社长希什金被叫到克里姆林宫(塔斯社社长斯皮里多诺夫当时正在休假),向他宣布了要实行紧急状态。早上5点钟,交给他一份紧急状态委员会的文件,并严厉警告说:早晨6点钟通过塔斯社播发出去,供报刊采用,并派出国家安全机构的工作人员待在他的办公室里监督执行。

同一天的17点12分,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布第二号命令——限制中央和莫斯科报纸出版的决定。决定中说:“一、暂时限定中央、莫斯科市和莫斯科州社会政治刊物的出版种类,只出版下列几种报纸:《劳动报》、《工人论坛报》、《消息报》、《真理报》、《红星报》、《苏维埃俄罗斯报》、《莫斯科真理报》、《列宁旗帜报》、《农村生活报》;二、其他中央、莫斯科市和莫斯科州的报纸和社会政治刊物的重新出版,将由苏联“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专门成立的机构来决定。”另外,为加强对新闻舆论的管制,只允许几家电台、电视台播音,其它台转播;几家主要报纸在一版登载指定的相同的内容;取缔俄罗斯电台、电视台。8月19日,亚纳耶夫在记者招待会上谈到报纸暂停发行时指出,“不是关闭而是重新登记”。他强调说:“过去国家所处的混乱状态,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某些舆论的罪过。”

与此同时,紧急状态委员会控制的全国性的电台、电视台,整天播放全国委员会的声明和代总统亚纳耶夫的讲话,除此以外,电台播放轻音乐。而俄罗斯联邦的电视台被停止广播,立陶宛和拉托维亚等共和国的电视台被“军警关闭”。列宁格勒市卫戍司令于8月19日上午10时利用该市电视台宣布成立本市的紧急状态委员会,并对舆论工具实行了严格的控制。路透社记者20日发自莫斯科的报道说:“把总统戈尔巴乔夫赶下台的人昨天迅速采取行动,重新对公开性时代蓬勃发展的传播媒介严加控制。”

紧急状态委员会采取了种种措施控制舆论,但是并没有到位,没有严格有效地执行,也无人无力去执行,这就为反对力量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很快受到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和几个共和国的强有力的抵制。苏联中央电视台很快播出了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在议会门口的一辆坦克上向群众讲话的镜头,叶利钦呼吁工人举行罢工。俄罗斯电台、电视台被停止播音一天之后,电台搬进了俄罗斯议会大厦播音,成了叶利钦的“喉舌”;而莫斯科回声电台则公开呼吁人们去“保护”俄罗斯议会大厦白宫;晚报《消息报》用了一整版的篇幅刊登叶利钦反对实行紧急状态、号召实行全国总罢工的呼吁书;莫斯科电台华语广播21日播出了美国总统布什、叶利钦要与戈尔巴乔夫会面的呼吁和东正教谴责紧急状态的谈话;国际文传通讯社却一直在工作,8月19日播发了苏联前外长谢瓦尔德纳泽领导的“民主改革运动”的声明,指责19日事件“是民族的悲剧,是一次反宪法的政变”。这家通讯社还随时报道了一些共和国领导人反对19日事件的声明,报道了西方某些国家和舆论的反对态度,起了动摇军心、民心的作用。就是官方的塔斯社,也没有闲着,据内部后来透露,尽管紧急状态委员会实行了新闻检查,并不断进行具体干预,塔斯社还是向国内外播发了“有关各地不安和抗议、合法选举的政权机构不承认自封的阴谋机构、罢工等活动的消息”,“不加任何歪曲、删节和其他有倾向性地改动”(但是有选择——笔者注)地播发了“各个大国领导人、政治活动家、有影响的国际组织谴责政变企图的声明”。

这时,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中的许多共和国领导人利用所直接掌控的电台、电视台和报刊等大力进行反宣传,谴责“八一九”事件,通过争夺舆论来争夺民众。主要反对派领导人、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举旗,他在8月19日当天立即举行记者招待会,并在俄罗斯议会白宫前发表演说,号召实行全国总罢工反对紧急状态,解放大众传播工具,并在议会大厦内设立了中波电台,成为他的喉舌。对此,紧急状态委员会未及时采取果断行动,直至晚上21点20分才发表声明,对叶利钦等人轻描淡写地发出“警告”。民主改革运动领导人谢瓦尔德纳泽也在当天举行记者招待会支持叶利钦的呼吁,在电话线路被切断的情况下,他用无线电传真机“传递消息”。另外,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等,公开谴责紧急状态,支持叶利钦,由此引起连锁反应。不仅如此,一些反对派领导人纷纷举行记者招待会,号召实行联合行动反对实行紧急状态。

由于紧急状态委员会没有及时采取果断措施切断电讯、电话联系,致使反对派各组织之间,各共和国领导人之间,苏联国内与国外之间的各种渠道的联系畅通无阻。叶利钦可以随时与美国总统布什和西方一些国家的首脑保持联系,就是在克里米亚的戈尔巴乔夫也树立了天线,“收听英国广播公司、自由广播电台以及美国之音的广播”,并能多次与叶利钦、纳扎尔巴耶夫以及布什等西方国家领导人通话。与此同时,西方政要叫嚷“要给予严厉制裁”。西方新闻舆论发动了谴责“政变”、蛊惑民众的强大舆论攻势。

先天不足的紧急状态委员会,在内外反对势力的夹击中只存在了60个小时,于莫斯科时间21日下午4点12分被解除,以失败告终。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22日从克里米亚回到莫斯科,“宣布已经控制了形势”,同时宣布解除对新闻出版的限制。随后,紧急状态委员会的主要成员被捕,有的被杀,有的受到审判,被关进了监牢。人们在评说这一事件失败的原因时,尽管分析了多种因素,但普遍认为,关键的因素是失去了对反对舆论的控制。西方世界情报人士和学者的分析很有代表性:

——他们“企图封闭敌对的新闻媒介,禁止俄罗斯电视台和电台的广播和改革派报纸的出版,但是,他们未能封闭独立的莫斯科回声电台,这家电台的秘密发射机躲过了新闻检查。他们也没有关闭机场”。

——他们“没有切断苏联首都的内部及其与外国的电话通讯线,没有设法阻止外国记者采访和发送报道”,致使“叶利钦及其盟友、前外长谢瓦尔德纳泽得以同外国人进行联系,争取国际上对抵抗力量的支持”。

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在1991年9月21日的一次讲话中,在谈到苏联“八一九”事件失败时说:是由于苏联已进入信息时代,如果发生在70年代勃列日涅夫时代,它就可能成功。

紧急状态委员会的行动失败,戈尔巴乔夫22日在电视台发表了长篇讲话,其中谈到这一期间新闻舆论的情况。他说:“我不能不指出,绝大多数新闻工作者和新闻舆论工具是全心全意忠实于他们所捍卫的民主的职责的。在这个困难的时刻,他们毫无差错地选择了他们所在的地方和同谁站在一起,没有被吓倒,没有胆怯,没有奉承篡权者。”他毫无掩饰地向他们表示“敬意”。

紧急状态委员会的失败,反对力量趁机进行反扑,也是首先拿新闻舆论界开刀,完全没有了过去的“民主化”、“公开性”和“开放性”。在紧急状态开始,叶利钦等人吃了不掌握新闻舆论工具的苦头,“在这场斗争中,俄罗斯明显感到缺乏舆论工具和通讯手段”。俄罗斯联邦新闻部长波尔塔宁19日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我们“已无法通过电视台、电台向国内外发布消息,希望外国记者帮助传递消息”。俄罗斯总统叶利钦随即21日发表一项命令,把全苏电视公司转交俄罗斯管辖,苏联“中央电视台在法律上已归俄罗斯”,解除中央电视台领导人列昂尼德·克拉夫琴科的职务,并交由“做出法律评价”。22日,俄罗斯最高苏维埃非常会议做出决定,把《真理报》、《苏俄报》、《工人论坛报》等收归国有,使“苏共没有喉舌,无法鼓动群众”,“达到进一步搞垮苏联的目的”。23日,叶利钦宣布把俄罗斯国内的所有印刷厂实行国有化,停止出版6家共产党报纸,并任命了新闻社和塔斯社的领导人。叶利钦的所作所为,曾经遭到《真理报》编辑部的反对,一位编委说“白色恐怖已经开始”,但这已无济于事。在新的形势和压力下,一些报纸和通讯社相继发表声明改变自己的宗旨:

——22日,《真理报》编辑部集体通过一项决议,将这家长期的苏共中央机关报改组为一般政治报刊,取消了第一版上的列宁头像和“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的口号。《真理报》自1912年5月5日创刊以来,完全改变了性质。

——1917年3月13日创刊的《消息报》接踵而来,《消息报》曾经是苏联第二大报,22日宣布,由于该报叶菲莫夫与紧急状态委员会合作,决定撤销他的总编辑职务,并将两名编委解职。同时宣布,《消息报》不再是最高苏维埃主席团的机关报,而成为一份独立的报纸,撤销第一版的“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的口号。

——塔斯社新闻工作者组织理事会的一个倡议小组和各分部的代表提出一项改革塔斯社的计划,把塔斯社从国家组织改为独立的通讯社,转交给劳动集体。俄罗斯新闻出版部长米哈伊尔·波尔托拉宁25日发表谈话,支持这项改革计划。

——与此同时,苏联各地的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依据新的形势改变自己的宗旨,有的被勒令查封,有的自行取消。苏联时期媒体几乎都是由苏共长期掌控,看来非常严格,也形成了自己的传统,而在刹那之间都改变了性质。

“八一九”事件后,叶利钦等再也不肯放过任何时机,加快了倒共倒苏的步伐。8月23日,叶利钦全然不顾戈尔巴乔夫如何,当面签署俄罗斯总统令,宣布苏共和俄共停止在俄罗斯的活动。当天下午,查封苏共中央、俄共中央和苏共中央莫斯科市委的办公大楼,接管档案,没收财产,停止出版党报。晚上6点半,扯下苏共中央办公大楼的红旗,换上了沙俄时代的红蓝白三色旗。与此同时,哈萨克宣布废政党令,有的共和国宣布苏共为非法组织。见大势已去,24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共总书记的职务,要求苏共中央自行解散,承认“许多改革尝试遭到了失败”。至此,有94年历史、执政73年的苏联共产党退出执政舞台,苏联解体。

(责任编辑#8195;刘一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