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教育应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和内容

2012-04-29 00:00:00唐铧
基础教育参考 2012年22期

德育现在已经成为当前学校教育的重点,而法制教育又是德育的重要组织部分之一,它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必要环节。国家《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中小学法制教育要以有机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为主”,“将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中”。因此,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是必然而又可行的。

一、学校体育与法制教育有较密切关系

在如今的教育体制中,学校体育与法制教育有着较密切的关系,虽然体育与法律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但在规范行为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有人把体育规则比喻成比赛场上的法律。什么是“规则”,规则就是制定出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体育规则就是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所要遵守的制度,它与法律一样,参与人都要享受一定的权利,履行一定的义务。如果在各种体育比赛中没有规则,那比赛场上是不可想象的。法律是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规则,是公民行为的规范,而体育规则是规范运动员或参与活动人的行为规则,两者都是以“规则”的形式存在。在体育活动中,法律是以规则的形式贯穿于始终的。因此,通过体育活动,把学生所了解的法律常识和体育规则运用于实践,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法制教育,逐步形成规则意识和法制观念。通过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学校体育教学的任务之一。

二、体育教学是法制教育的强大阵地

体育教学在法制教育中有着很强大的教育阵地,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体育教学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从其所拥有的项目看,可以分为田径、体操、球类、游戏、民族体育(包括武术)、韵律活动,等等;从运用的形式上看,可以分为速度、力量、灵敏、柔韧、技巧等。

二是体育运动的竞争性和集体性。竞争是体育运动最突出的特点,它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在竞争过程中,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行为特征都充分地暴露出来,各种思想也随时表现出来。另外,体育运动还具有明显的集体性。这种竞争性和集体性使学生产生一种对集体的向往,这种向往所转化出的凝聚力对个性品质和活动本身所涉及的社会道德规范,在体育活动特有氛围中的形成和改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在体育教学中应随时渗透法制教育

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就要让学生参与整个实践过程。这实际上就是一种简单的法制意识。我们应抓住这种意识,在体育教学与活动中,充分运用“规则”和相关法律常识这个“教材”对学生进行守则的引导,让学生学会遵守规则。同时,让学生制定各种活动规则,用规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让法制慢慢地逐步渗透到学生们的脑海中,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规则、理解法制,让他们在实践中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样,我们在体育活动中才能养成学生遵纪守法的行为,逐步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是结合课堂常规进行法制教育。体育教学多数情况是在室外完成,正因为如此,要求对学生遵纪就显得更为重要。课堂常规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向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师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班级的具体情况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和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等结合起来,加强组织纪律性教育,使学生逐步形成遵守规章制度和热爱集体的思想品质。

二是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法制教育。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这是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有利因素。由于各个运动项目的内容不同,所要达到的教育效果也不同,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内涵,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例如,在跑的教学中,教师要强调学生的跑动路线正确,在规定的跑道上进行练习,强化“不能越线”的观点从而引入《道路交通安全》的法律内容;在接力跑比赛时,可以渗透《反兴奋剂条例》的法制内容;在投掷项目中,器械的落点必须在投掷区域内,强调区域的“有效性”。在这类投掷项目的教学中尤其要更加注重安全教育,在安全教育时可以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这样的法制内容;在篮球教学中,身体接触是难免的,教师要告诉学生不能有犯规的动作,不能有伤害对手的行为,强调动作的“规范化”。这样,在篮球比赛中,很多的学生就知道那些行为可为,那些行为不可以为,如果裁判员不公正,就会受到学生的指责。其他体育活动也是如此。为了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多动脑筋、努力设计和创造有利的气氛,让学生不断重复优良行为,强化正确的道德认识和情感,尽量避免重复出现不良行为,要及时纠正学生违反道德准则的行为。通过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组织性、纪律性教育是一项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的活动,要求参加者必须自觉遵守才能顺利进行,而且各项体育运动本身都有严密的组织形式和规则。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这种严密的组织形式,培养学生具有雷厉风行的作风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这些都是培养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有效手段。

三是结合不同的组织教法进行法制教育。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利用课堂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例如,健康教育——营养、体育锻炼与控制体重于室内课上,可以引入《食品安全法》中的相关法制内容,树立学生的法制意识。又如,队列队形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通过对场地器材的保护,可以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产的思想。

四是教师以身作则进行法制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关键还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在教学中,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教育的目的。例如,在组织学生进行足球教学比赛时,教师在裁判执法中,要判罚准确、手势清晰明了、果断,处处体现公正评判。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中国足球反赌材料向学生渗透《刑法》中“以营利为目的,聚众赌博或者以赌博为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等法律内容。

总之,体育教育在学校法制教育活动中的地位不可或缺。在各种体育活动中,学生必须遵守一些体育活动的规则,这种规则要明确具体,对学生是一种遵纪守法意识和良好行为的很好教育和培养。在各课时中,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有意识地将法制教育渗透其中,通过设置场景,特别是在游戏和比赛中将法制内容贯穿其中让学生了解规则中哪些行为可为或不可为。学生通过对这些规则的理解,再结合一定的遵纪守法的教育与实践,促使他们的规则意识逐步形成,最终上升为一种法制意识。

现代社会与法制息息相关,若现代教育离开了法制教育,就是不完整和不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离不开法制教育,一个连法纪都不遵守的人,能遵守道德规范吗?其社会责任感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在学校体育活动中,我们应把法制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法制、遵守法纪,把个人的需求与自己的权利义务结合起来,并与社会责任感联系起来,在心中从小就种下社会主义法治文明的种子,逐步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与实践能力。这为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培养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合格公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贵州省贵阳市第四十中学

(责任编辑 罗登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