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书读多了,当时觉得理解了、记住了,时间长了,难免会记忆模糊,甚至遗忘。写读书笔记自然是对记忆不足的很好补充。列宁虽然具有惊人的记忆力,他却勤于动笔,写下了大量的读书笔记。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甚至要求自己,身边永远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的时候碰到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把它记下来。写好读书笔记,对于防止遗忘、积累知识、提升自身素质很重要,它亦是深入理解、牢固掌握所学知识的有效方式。
作为“悦度”幼儿教师读书沙龙的创建者、主持人,我有责任和义务引导大家将读书笔记写好,写出个性和内涵,彰显幼儿教师的风采和特色。
读书笔记的内容,应具有丰富的内涵。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她的精神成长史,一个人的读书笔记可以看出她的阅读品位。幼儿教师应该多读书,这已形成共识,但该读什么书,却没有公论。
在我看来,这样的几类书籍是必然要去读一些的。首先是要读经典。幼师通过读经典积淀人文底蕴,为心灵增添养分,提高教师为人处世、修身齐家的素养,保持一种敬畏万物、顺应自然、积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其次是读期刊。幼教期刊和《读者》《演讲与口才》等通俗期刊能让教师了解最前沿的信息、最先进的教育理念,感受丰富多彩的生活,领悟一些人生的道理,提升做人的品位。
幼师还应读一些大教育书籍。阅读诸如《学会生存》《不跪着教书》《致青年教师》《教师人文读本》等大教育的书,能够开阔眼界。如果能将其中的内容与幼儿教育的思想和方法很好地链接起来,自然能够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此外,一些哲学类和科普类的书籍幼师也可选择阅读。哲学能提高人的思辨能力,使幼师更了解自己、理解他人,与儿童实现平等的对话。儿童的好奇心使他们对于这个世界的很多现象和事物具有求知的渴望,丰富的科普知识无疑会使幼师在工作中更加游刃有余。
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凡有所学,都有体现。如果一本两百多页的笔记,全是大教育书籍和幼教专著的书摘书评,读书该是多么辛苦乏味。正如“悦度”幼儿教师沙龙倡导“愉快读书”的理念一样,在读书笔记的撰写上,我也追求丰富性和趣味性。因此,我的读书笔记中,既有庄子《在宥》的摘录,又有对林徽因《八月的忧愁》的体味;这页是《致青年教师》纲要,那页是从《女友》杂志裁下的精美图片为陶潜《杨生养狗》配插图;刚从新锐杂志《文艺风赏》摘下主编郭敬明的文字,很快又关注到了湖北百名农村教师赴伦敦考察的新闻。暑期下江南旅游,游记杂感写在机票、车票上,贴上照片,是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的最好注脚。生活就是一本读不完的教科书……我的读书笔记或许不够规范、大气,但它真实记录了我对读书的思考和自己的实践过程。我珍惜它,重视它,不是为了完成任务应付检查,不是为了跟随某种风尚,而是因为它是我对自己心灵和职业生涯的一个交代,更是时光流逝的最好见证。
在我的笔记上,园长题写了“说不尽的风流韵味,道不完的典雅风情”的颁奖词。每写完一本读书笔记,我都小心地珍藏起来。我会在夜雨敲窗的时候想起它,在读到精彩文字的时候找到它,在寂寞中和它倾诉,在热烈中和它交谈,在一路书香中继续书写风流。
作者单位四川省古蔺县古蔺镇第一幼儿园
(责任编辑 陆燕)